陳進才
考試與評價
從PETS二級考試試題分析視角反思高中英語聽力教學
陳進才
以高三英語備課組13名英語教師為調(diào)查對象,采用以課堂觀察、個案訪談為主的方法,根據(jù)PETS(全國英語聽力等級考試)二級能力水平的要求,探究教師采用不同聽力教學策略對學生聽力成績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教學策略的運用在2014年9月、2015年3月及2015年9月PETS二級考試的成績中反映出顯著的差別。根據(jù)課程的教學計劃以及具體教學目的,結合學生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語境來設計教學的教師,其所帶班級學生的測試成績普遍優(yōu)于其他班級的學生。基于這些發(fā)現(xiàn),闡述了該調(diào)查對備戰(zhàn)PETS二級考試為主的高中聽力教學啟示。
PETS;語境教學;試題分析;教學策略
Public English TestSystem(PETS)是由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設計并實施的全國性英語水平考試體系,共分為五個級別。2010年,云南首次把PETS 2聽力考試作為高考聽力考試,測試以語篇(對話或獨白)為載體,在語言使用場景中測試學生使用語音、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能力,主要考查考生對所聽信息的正確理解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教育部2003)。
考綱中明確要求考生要能聽懂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話題的簡短獨白和對話,具體考查的能力有:①理解主旨要義;②獲取事實性的具體信息;③對所聽內(nèi)容進行簡單判斷;④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
在聽力試題的呈現(xiàn)方式上,設問全部是特殊疑問句,幾乎涵蓋了所有的疑問句型:第一節(jié)材料的內(nèi)容較短,但語速快,關鍵信息容易漏過;第二節(jié)材料的內(nèi)容較多,難度稍大。聽力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視語言的真實性原則,其內(nèi)容一般來源于實際生活,涉及現(xiàn)實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據(jù)大綱要求和以上提及的特點,我們不難看出,聽力題單純地靠“聽”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一定的方法指導。
(一)豐富多樣的話題和具有時代感的語言風格
1.聽力材料的語境真實,對話的場景豐富多彩、生動有趣;語言原汁原味,口語化特征很明顯。
Text1:口語化表達a heavy sleeper
Iwant tomake sure Ican wake up in themorning.(我想確保自己早上能起床。)
反向推斷就可知這名男士起床有困難。
Text2:雙重否定
Isn’t itpleasant to have dinnerw ith lightmusic,w ithout people sitting around you laughing and talking loudly?
由此句可推斷出這名男士喜歡的是餐館的環(huán)境。
Text3:虛擬語氣和表轉(zhuǎn)折的信號詞
M:If Iwere you,I’d ridea bike towork.
W:...,but I’ve lostmy bike recently.
2.材料內(nèi)容和表述方式與時俱進,讓學生感受當代英語的特點,拓寬了學生學習語言的視野,這也是未來高考聽力考試的大體趨勢。單純地發(fā)生在學校里的場景也有很強的社會性,比如班長競選、研究進展、留學、社區(qū)活動、兼職以及書店購書等。
(二)材料的詞數(shù)逐年增加,平均語速高于全國卷聽力平均語速
從2013年開始,PETS聽力考試的詞數(shù)在穩(wěn)步增加,朗讀的語速逐漸加快,在理解方面也增加了難度。二級主播是Trevor/Robert和Laura,而2015年3月及9月聽力考試的最大變化就在主播上,新主播是Joe和Sharon。這要求考生在平時練習時必須適應不同主播的語音,而不是特定主播的語音,真正做到聽懂外國人說的話。聽力考試的語速大約在150~160WPM區(qū)間內(nèi),根據(jù)場景的不同,朗讀的速度也不相同。2014年9月~2015年9月的真題詞數(shù)及時間的變化:詞數(shù)分別為1150、962、967、984;時間為15分鐘~18分鐘。
(三)試題靈活性提高,題型變化多樣
聽力試題的靈活性逐年增加,總體難度不斷提升。2015年3月和2015年9月的靈活題目分別是14題和13題,長對話靈活題目集中體現(xiàn)在以推斷題為主,直白題目保持在兩題左右。近2014~2015年出現(xiàn)了一些讓人耳目一新、不按常規(guī)思維的提問方式。例題如下:
1.Whatdowe know about John’snew job?
2.Why did theman fail to answer the phone?
3.Why is thewoman going to Germany?
4.Whatseems to be Andrew’s future plan?
5.Who joined the company recently?
6.Whatw ill Lisa do afterwork?
7.Whatdid Sally try to show her friends?
8.Whow illbe in the downtown building?
根據(jù)以上例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可以直接從原文中獲取答案的事實細節(jié)題比重減少,大多數(shù)的提問都需要考生對所聽內(nèi)容進行推斷、歸納和轉(zhuǎn)換才能得出正確答案。此外,錯誤選項的干擾性、迷惑性也越來越強。2014~2015年PETS真題考點分布及題型包括:
1.場景方向題
2.人物關系及身份題
3.推理判斷題
4.觀點態(tài)度題
其中,主旨大意題占3%,直接獲取事實細節(jié)的題占13%,間接獲取事實細節(jié)的題占53%,對所聽內(nèi)容做出簡單推斷的題占21%,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的題占10%。
聽力理解題是得分率較低的題型之一。從學生角度來看,多數(shù)學生對這一題型存在畏懼的心理,總是感到無從下手、無法可循,從而失分嚴重。部分學生在平時訓練中不重視聽力理解題,沒有足夠的時間投入,或是急功近利,短期見不到效果就放棄訓練,在考試中抱著僥幸心理去猜答案,這顯然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的聽力學習給予具體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在這個歷時性的調(diào)查研究中,筆者通過對同一備課組其他英語教師的課堂進行觀察和個案訪談,發(fā)現(xiàn)教師對聽力的教學信念主要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關注形式的教學策略(focuson forms),強調(diào)自上而下(the top-down approach)和自下而上(the bottom-up approach)的教學模式,也有基于真實的語境的教學策略(focuson form),綜合突出交際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交互聽力教學模式(the interactive approach)(王強、王篤勤2012)。研究發(fā)現(xiàn),這兩種教學策略的運用在2014年9月和2015年3月的PETS二級考試中有顯著差別,而且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語境教學教師,學生的測試成績普遍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所任教的學校對高三聽力教學能夠做到“一年高考三年抓”。但教師普遍把聽說教學孤立開來,只注重單純的聽力訓練,語言輸入形式單一,很少強調(diào)把聽說教學結合在一起、選擇形式多樣的聽說教學策略,及其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模式。事實上,國內(nèi)外大多數(shù)從事外語教學的專家都有一個共識:聽說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工具,是其他所有能力發(fā)展的基礎,也是學習的基礎。通過聽說,學生可以學習概念、擴充詞匯以及理解語言結構。隨著交際教學的推廣,聽說教學也越來越被重視(張蓮2005)。然而,高一、高二階段對教材的處理,大多以話題為依托,強調(diào)交際功能的任務型聽說訓練,教師對于聽說教學往往沒有足夠的認識,甚至是直接放棄。特別是到了高三階段,在材料選擇上,多數(shù)教師采用的是為應對高考而準備的聽力套題或成卷;在聽力情景創(chuàng)設上,對學生聽力技巧方面的指導不夠,缺乏相對應的聽后反饋和總結。
總體而言,PETS聽力考試透過熟悉的話題體現(xiàn)了對語言學習的交際溝通能力和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查。此外,材料內(nèi)容和選項大多具有干擾性。口語化的交流方式、標準的語速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高考英語聽力發(fā)展的趨勢。還有一部分題目,學生即使聽懂了材料,也很難選對答案。所以,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要選用符合PETS考試標準的材料與試題進行訓練。通過對調(diào)查結果的分析和兩次聽力測試成績的反饋,給日后的聽力教學帶來了如下啟示:
1.熟悉生活中的場景,練習相關的英文口語表達,以促進聽力能力的提升。建議為高一、高二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對話場景,可加入美劇或者電影的視聽教學。
2.從音、詞、句、語法方面鞏固基礎知識,增強辨音能力。另外,還需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如,理解字、詞、句的準確含義及言外之意,掌握句子結構等。在英語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在讀準詞匯的基礎上,把握好語塊、信號詞、特殊句式、隱含否定、互動與語音語調(diào)等。
3.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來開展訓練,揣摩不同的出題方式、設問特點和語言的地道性;還要給學生補充一些西方文化知識,重視跨文化知識方面的學習。
4.熟悉不同主播的聲音,做到能真正聽懂外國人的語音。有針對性地加強聽力微技能訓練,適應信息密度分布不同的材料,適應不同的語速與語音,進行泛聽與精聽。
5.PETS聽力備考教學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F(xiàn)有中學外語教師在實踐的基礎上要加強理論的學習,吸收和運用新型的教育教學理論,并積極開展行動研究和教學反思。綜合考量本校學生實際,做到“一年高考三年抓”:高一重在練耳;高二重在練心,著重聽單詞、聽課文材料,增加詞匯和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高三重在應試能力的訓練,熟悉PETS及其命題特點和解題技巧,專題和套題訓練相結合,在審題方面給予足夠重視。
鑒于本次研究的調(diào)查對象全部來自筆者所任教的學校,而且主要觀察的對象集中在高三年級學生,沒有全面地闡釋高一、高二兩個年級的具體教學情況,所以得出的結論廣泛性不足。如能擴大調(diào)查對象和關注點,涵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那么研究結論將更具推廣意義。
引用文獻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強,王篤勤.2012.英語教學策略論/聽說教學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出版社.
張蓮.2005.外語教師課堂決策研究——優(yōu)秀外語教師個案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
作者信息:650106,云南昆明,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