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力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淺談微課在高職教育中的盲目發(fā)展和理性應用
劉力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從認識微課的概念、作用及實施條件入手,列舉出現在一些高職院校微課發(fā)展的不良現象,結合國內一些院校及專家對微課的認識和解釋,提出現階段微課建設在高職院校教學中的適用領域,從而使微課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微課;高職教育;理性應用
自2011年微課在我國教育系統(tǒng)萌芽開始,其發(fā)展勢如破竹,已遍布全國各中小學和各大高校。特別是2013年舉行了全國首屆微課大賽之后,各種以微課為主題的培訓、比賽也都洶涌而至。于是,很多教師在對微課還不甚理解的狀況下匆匆投入到微課的制作中去。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什么是微課,如何理性地應用微課來提高教學質量值得深思。
1.微課的概念
目前對微課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確切的定義,國內不少專家像焦建利、黎家厚、胡鐵生、李玉平、王竹立等學者對微課的概念有過界定。鄭小平教授對微課的理解是“為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多種新型個性化學習方式和網絡教研方式,以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體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精心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包?!?/p>
2.微課的作用
王竹立教授認為,“微課可能在網絡教育與非正式學習領域更有發(fā)展?jié)摿Α?。華南師范大學的焦建利教授認為,微課的作用從目前看至少有六種,分別是在線學習、混合學習、顛倒教室、教育資源、教師成長與教育改革。具體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與“翻轉課堂”相結合,變革“教與學”的模式;
(2)利用信息化條件,為學生提供更靈活的學習方式;
(3)教師的優(yōu)秀教學資源共享;
(4)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開展教學研究、展現教師風采提供一個平臺。
3.實施微課的條件
微課是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蓬勃發(fā)展的,因此微課在高職院校里的實施也離不開信息化的客觀條件,同時更需要教師、學生主觀上的配合。具體需具備以下條件:
(1)網絡和硬件終端設備的廣泛普及;
(2)學生具備充分的學習主動性;
(3)教師具備制作微課的各項技術。
近幾年來,高職院校教學改革非常巨大,打破傳統(tǒng)的學科體系,注重實踐技能訓練成為高職教育的一大特色。而微課的出現,為高職教學提供了一種更具創(chuàng)新意義的模式。使用某一種教學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而不單單是展示教師自我風采。高職學生以在校學習為主,生源素質逐年下降,學生學習主動性普遍較差,顯然這對微課在高職院校的開展非常不利。很多教師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使微課的發(fā)展在高職院校中偏離了其最初的功能軌道。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分析課程性質、課程內容和學生情況,盲目制作微課
隨著制作微課的熱潮,很多老師在沒有分析課程內容和授課對象的前提下,盲目地投入到微課的制作當中。而這樣制作的微課更不能在課堂上恰當地使用。特別是一些教師,所帶課程理論性較強,教師將自己講課實況錄成視頻,然后在課堂上放給學生看。上課期間,學生只看視頻中的教師講課,而教師本人卻尷尬地站在一旁和學生一同觀看,絲毫看不出微課起的促進教學的作用。既然教師已經來到課堂,可以面對面地和學生交流,為什么非要費人力物力錄制講課視頻呢?
2.微課制作的目的教學性弱,比賽性強
在一些職業(yè)院校,一些教師為參加微課比賽,不考慮課程的性質,盲目地投入人力物力制作微課。結果是教師制作微課的技術提高了,但學生受益極少,這對本門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沒有太大的意義,顯然有悖于教學的最終目的。
3.微課制作注重形式,淡化內容
一些老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更注重技術手段、動畫、表現手法的多樣性,最終觀看者視覺上受到很大的沖擊,但細細品味,多了些娛樂性,少了教學性,與課程相關的實質內容不多,這無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反而由于畫面太花哨分散了學習者的注意力。
4.微課教學對象偏離教學主體
現在很多的微課作品不是做給學生看,而是為了參加比賽做給評委看,學生只是在微課的某些鏡頭中配合教師的表演而出現。微課若與學習者及其學習沒有發(fā)生有效關系,都是沒有什么實際價值和意義的。許多微課設計和制作就很少考慮給誰用和怎么用的問題,而且其主導思維往往是技術思維,不是教學思維。學生如果沒有在微課學習中獲得提高,這樣的微課所起的作用也會大打折扣。
鑒于以上微課在高職教育中的不健康發(fā)展現象,筆者認為,不是所有的課程或是某一課程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適合制作微課,應以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從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課程性質和課程內容,有選擇地理性地應用微課。
1.分析課程性質和課程內容,選取適當環(huán)節(jié),做有吸引力和教育意義的微課
要想教好一門課程,分析課程內容、授課對象是很有必要的。高等數學、力學等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對大多數學生不具有吸引力,知識連貫性較強。因此,這類課程在教授過程中更需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通過面部表情、語調起伏、肢體語言等多種手段靈活處理現場情況,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而不是微課反而會達到較好的效果。像公民行為、思想道德、安全教育、技能操作等方面的專題微課可能更適合在高職學生教育中開展。例如,2014年3月1日晚在昆明火車站發(fā)生暴力事件后,網絡上流行一個“槍擊事件生存指南”的類似微課的視頻,雖然只有5分鐘,卻博得廣大網民喜愛,其教育意義是顯爾易見的。
2.微課輔助傳統(tǒng)課堂教學
教育需要當面交流,課堂是不可復制的。在傳統(tǒng)課堂上,當教師在闡述某些知識點無法用語言更形象地表達時,可借助微課的一些情景,配合以動畫、視頻等手段更形象化、直觀化演示,便于學生理解;在實踐課操作過程中,教師無法在現場實現多次重復操作時,學生可借助實操微課的演示完成某些實訓,像機電專業(yè)的焊接、車工等操作要領、汽檢專業(yè)的故障診斷檢測步驟等均可做成微課,供學生實踐過程參考;在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方面,專業(yè)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以微課的形式插入一些與專業(yè)知識相關的感恩故事、勵志故事等教育學生,使學生在思想上有所收獲。
3.利用微課,學生進行補考、重修課程的再學習
在大多數職業(yè)院校,有些學生的某些課程在學期末不能一次性通過考核,就需要在下一個學期初參加補考。要想拿到合格的成績,學生可在假期里利用微課作為資源進行學習。在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當學生的某門課程補考不合格時,這門課程將需要重修。每個學期,教學部門會安排專門的教師為需要重修的學生上課,這既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也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教師組成一個團體,分析某門課程的重點,做成系列微課,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在線學習,從而獲取知識,達到考核要求。
4.利用微課進行社會人員培訓、繼續(xù)教育
進行社會服務業(yè)是高職院校的職責所在。企業(yè)員工要接受再教育或崗位培訓,只能脫產,工作、學習二者不可兼得。在“終身學習”理念的大環(huán)境下,微課可化解此矛盾。學校與企業(yè)進行密切合作,開發(fā)出與企業(yè)相符合的系列微課程,員工利用下班時間進行在線學習,可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接受更多知識。
5.教師展示教學設計,優(yōu)勢資源共享,進行教學研討
由于職業(yè)院校學生素質參差不齊,教師需要利用更多的手段組織教學才能更大限度地讓學生接受到知識。而在做微課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設計、動畫視頻技術應用等方面都可以得到鍛煉。同時,大家可交流共享微課,在自己備課過程中參考他人的先進實用做法,提升教學質量。教研室老師可進行在線教學研討,不一定非要面對面,以微課的形式相互借鑒、相互交流,更方便快捷,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自身素質的目的。
6.頂崗實習學生的在崗教育
在職業(yè)院校,三年制高職需要進行至少六個月的企業(yè)頂崗實習。雖然學生到了企業(yè),但他們依然還是學生,需要得到教師的指導。教師學校企業(yè)兩頭跑,難免顧此失彼。因此,在頂崗實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需要,把學生所在的崗位職責、操作要領、操作規(guī)程、企業(yè)文化等一些知識環(huán)節(jié)做成微課,對學生進行在線教育,實用而簡潔,省時省力。
王竹立教授說,“微課熱是暫時的,微課是長期的”;鐘啟泉教授認為,“教學的過程一定是人際互動智慧碰撞……沒有思維碰撞,教育就無法完成”。因此,在以在校學習為主的高職教育中,傳統(tǒng)課堂是不可替代的,微課在一定時期內將作為傳統(tǒng)課堂的一種輔助而存在。所以,微課的制作應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fā),不拘于形式,杜絕盲目跟從,應理性地、有選擇地應用,揚長避短。而教師應系統(tǒng)分析課程,開發(fā)出與知識、與學生相適應的精品微課,切實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
[1]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現代遠程教育,2014(2).
[2]馬沖亞.微課熱的冷思考[J].吉林日報,2014-12-2(012).
[3]曹殿波,薛蘇秦.“微課”實踐中亟待厘清的四個基本問題[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3(10).
[4]蘇辛.微課有恙[J].中國遠程教育,2014(10).
[5]鐘啟泉.回到常識才能談點基礎教育[J].上海教育,2014(4B).
G718.5
A
1673-0046(2015)4-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