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波濤
(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物流學院,湖北武漢430065)
第二媒介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
張波濤
(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物流學院,湖北武漢430065)
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隨著第二媒介時代的到來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當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但是在為其帶來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下面本文將詳細探討第二媒介時代的內涵、特點,并提出發(fā)展機遇和挑戰(zhàn),進而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借助第二媒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實現(xiàn)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
第二媒介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戰(zhàn);對策
在人才培養(yǎng)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作用是培養(yǎng)人堅韌不拔的意志、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強烈的道德、政治信念。目前隨著第二媒介時代的到來,手機網絡和互聯(lián)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成為了人們情感交流、思想表達、信息獲取和知識學習的載體。然而在將大量有用信息提供的同時,也摻雜了大量有害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嚴重的影響。這樣就使得目前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利用第二媒介成為了廣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該理念由馬克波斯特提出,它主要是將大眾媒介依據(jù)時代的不同進行了劃分,其中第一媒介時代就是指新媒介出現(xiàn)前的大眾媒體,以多數(shù)人聽、少數(shù)人說為主;而第二媒介時代則是指新媒介時代,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去中心化和雙向溝通就是其特有的本質特征,且表現(xiàn)為所有人聽和所有人說,這樣就解放了主體。由此可見,第二媒介時代的到來推進了思想的傳播,并且方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1.即時性。在第二媒介時代,信息的發(fā)布具有速度快、流程短、靈活、便捷等特點,在時效性和即時性上較強,如手機媒體的到來已經將電腦終端設備的約束、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打破,各種信息的傳遞可以做到隨心所欲、隨時隨地,并且在全球通訊網絡的覆蓋下,手機短信的編發(fā)也可以做到隨時隨地,這些都是報紙、電視等媒體無法實現(xiàn)的。
2.聚合性。也就是聚集了網站專題鏈接功能、轉發(fā)功能、微博互動功能、網絡QQ群發(fā)功能、手機QQ功能、微信功能和手機短信功能等,進而促進了信息傳遞的聚焦和聚合。除此之外,還將圖像、圖形、聲音、動畫等符號開發(fā),更進一步豐富了表意,使信息耐人尋味。
3.互動性。也就是兼具了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這兩種功能,進一步促進了互動性和參與性的增強,在第二媒介時代,人們既接收、加工信息,同時也傳輸信息。除此之外,還能夠改進和調整反饋的變化信息,將個人的意見、建議、觀點等在互動平臺上發(fā)表,將各抒己見的優(yōu)勢充分地體現(xiàn)。
4.開放性。在第一媒介時代,人們主要是通過電視、報紙和廣播等來接受信息,但是在第二媒介時代到來后,人們則掌握了信息主體語話權,徹底打破了信息發(fā)布的權威性格局,這樣就使得平臺上涉及的信息內容具有多樣性、大量性和開放性,將傳統(tǒng)的大眾文化和精英文化界限打破,很好地詮釋了新媒介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復雜多元性。
5.個性化。也就是人們可以依據(jù)自身喜好和需求對信息進行傳播、加工和制作,對生活片段、照片等均可通過第二媒介發(fā)表,并且具有隨時隨地性。同時該事物與該時代相符,目前已經成為了廣大青年最熱衷的交流方式,這是傳統(tǒng)的媒介無法實現(xiàn)的。
6.廣泛性?;诘诙浇樵诩夹g上的門檻不高,這樣就使得廣大用戶均可輕易地應用,并且在傳播上具有廣泛性、大眾化和分散性。例如要想搜索相關新聞,所涉及的信息鏈接就會具有廣泛性和豐富性,如搜索一個人,就會出現(xiàn)該人的全部相關信息,如個人隱私、成就、職業(yè)、背景、教育和家庭等,并且在網頁鏈接中還可看到其他內容,這也就進一步說明了第二媒介的廣泛性。
1.教育形式得以拓展。一直以來,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手段,而社會實踐、談心、討論和座談則是輔助教育形式,這樣就在時間和空間上極大地限制了教育工作的開展。但是第二媒介時代的到來,則將以上局限徹底打破,借助專門的網絡可對任意信息、視頻、網頁和網站等進行瀏覽,將大量的信息向大學生提供。同時還可將正面信息傳播,幫助學生將正確的思想意識建立,并且在網絡平臺的互動過程中,還可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轉變動態(tài)及時的掌握。目前大學生應用最為普遍的就是微博和手機媒體,無論是實事討論還是學習交流,都能夠即時進行,并且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促進學生情感建立。再加上第二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具有雙向性、集成性、便捷性和可選擇性,將以上優(yōu)勢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則能將特色性學習環(huán)境向學生提供,再加上第二媒介在方法和方式上具有多樣性,這樣就使得教育手段也變得快捷、多樣、合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
2.增強了教育互動性。在第二媒介平臺上,人們的互動和交流角色都具有虛擬性,這樣存在的心理負擔就較小,并且在心態(tài)上具有平等性,這樣就能將人際關系輕松地建立,并且不會產生直接的利害沖突,甚至在交往的過程中還可產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鳴。將該作用優(yōu)勢引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則能夠讓學生參與網絡實踐活動,并將自身看法、觀點和思想表達,讓學生轉變?yōu)榻逃?,進而促進教師和學生在教育中主動性的發(fā)揮,增強思想政治教學的互動性。
3.教育內容豐富了。在目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網絡是新的載體,這樣就拓寬了教育路徑,豐富了教育內容,將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徹底扭轉。基于第二媒介具有覆蓋面廣、信息量大等特點,使得目前的思想政治教學具有豐富多彩性,學生和教育工作者的選擇性也更廣,并且在獲得的信息上還具有動態(tài)性、生動性、直觀性和形象性,這樣就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將信息吸收、接收、傳達和收集的效果達到最佳。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也能夠借助第二媒介來將自我學識提升,進而更好地為大學生指導,并將針對性、全新的思想政治相關信息向學生提供,并且還能有效豐富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增強。
4.提升了教育效率。速度快是第二媒介的主要特征之一,自然將其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能將教育效率大大提升,并且接收、瀏覽的時間能夠隨時隨地,教育者能夠將思想政治相關內容第一時間向學生傳遞,如在校園BBS、班級QQ群和校園網上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討論課題、案例分析、課件等發(fā)布,并讓學生和老師展開積極的探討,并將網絡相關內容向課堂延伸,實現(xiàn)課外和課內的整合,進而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將教學成效不斷地增強。并且學生還可通過第二媒介將相關資料查閱,將學習的效率大大提升,同時保證學習的現(xiàn)代性、綜合性和全面性。
1.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難度。法制觀念、道德、政治、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目前在第二媒介的沖擊下,校園信息傳播的空間和時間在逐漸地喪失,并且隨著信息發(fā)布的日趨自由,使得一些非主流思想逐漸沖擊著主流思想,甚至與社會主義旗號、馬列主義相悖,對學生的三觀樹立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自然就對當下的思想政治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還有就是一些消極思想對當代大學生的心靈和道德造成了嚴重沖擊,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使得學生深受不良信息的荼毒,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難度也在一步步加大。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未能體現(xiàn)與時俱進。目前已經邁入了第二媒介時代,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這樣就逐漸模糊了虛擬和真實社會,進而將人們的認知體系直接轉變,使得學生的獨立性被剝奪,甚至將自我理性喪失。但是,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步伐上卻沒有跟上第二媒介發(fā)展的速度,同時在前瞻性理論研究與教育形式、理念、制度、環(huán)境的建立維護也相對滯后,不利于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快速發(fā)展。
3.引發(fā)了人格障礙和人際信任危機?;诘诙浇榫哂刑摂M和互動性強的特點,這樣就使得大學生在長期以虛擬身份交流的過程中言論變得無所禁忌,且不具有責任性和真實性,進而導致人際信任危機逐漸產生,嚴重影響社會人際關系的發(fā)展,同時在不斷更替現(xiàn)實人格和虛擬人格的過程中產生多重人格和雙重人格。
1.改進手段,拓展空間。也就是將第二媒介時代的優(yōu)勢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充分地體現(xiàn),如引進聊天室、BBS、MSN、微信群、微博、E-mail、QQ群和QQ等,實現(xiàn)多對多、多對一、一對多、一對一的多向、雙向和單向交流。除此之外,還可以與學生進行探討交流、談心,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與第二媒介時代的銜接、師生的對話,同時讓學生將自己的心扉在虛擬世界中敞開,讓老師輕松地走進學生的內心,并將其思想動態(tài)和真實想法掌握,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針對性。
2.合理使用,看清問題。也就是明確第二媒介時代對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合理正確地應用第二媒介,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進行正確的引導。例如,針對釣魚島事件以正確網絡信息作出引導,避免被別有用心者利用,進而產生不良影響和過激行為。
3.提高素養(yǎng),尊重個性。也就是對大學生的個性和主體予以充分的尊重,并信任學生的潛能和能力,將其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將“一切為了培養(yǎng)學生”作為教學的核心理念,以第二媒介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依據(jù)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進行針對性施教和處理,合理安排課程,使其具備需求、發(fā)展和價值這幾個元素。同時學校還要將“新媒體利與弊”等相關講座開展,使學生能夠正確地識別、理解、評估和選擇媒介信息,并將正確的新媒體觀念和自律意識樹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更好開展。
以第二媒介時代來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是時代的發(fā)展趨勢和潮流,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保證第二媒介應用的合理性、科學性和正確性,這樣才能達成滿意的教育目標。
[1]楊賢芳.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安徽大學,2014.
[2]孟培培.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3.
[3]張賀忠.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析與對策[J].才智,2014(25):87.
[4]湯子杰.第二媒介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索[J].才智,2014(34):64.
G641
A
1673-0046(2015)4-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