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 東 王 湘
把權力關進“籠子”為官不再“任性”
文/向 東王 湘
“近年來,平昌一些案子一查就一幫,一動就塌方。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就是因數(shù)部分領導干部‘任性’用權的結果,既害了自己,也害了下屬,更重要的是損害了群眾切身利益。管理好領導干部權力‘任性’是解決問題的當務之急?!?月初,參加縣紀委全會的一位委員交流發(fā)言時說。
今年,平昌縣以“兩個責任”有效落地為載體,圍繞干部權力規(guī)范做文章,修訂出臺系列規(guī)章制度,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領導干部不再“任性”。
“少了一些簽字權,不是我們就不管,而是要用更多的時間去統(tǒng)籌協(xié)調,抓思想作風,抓工作落實,抓監(jiān)督檢查?!变多l(xiāng)黨委書記吳錫文說。
今年3月,平昌縣積極推行“一把
手”“五不直接分管”制度,明確“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財務、人事、行政審批、物資采購、工程招投標等工作,厘清了“一把手”權力界限。
平昌縣農業(yè)局局長唐均認為,“五不直接分管”看似減少了“一把手”的權力,責任小了些,實際是加重了“一把手”肩上的責任,反而對“一把手”的領導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推行“五不直接分管”制度的實施,平昌縣委出臺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如財務報銷會簽制、權力運行公示制、“一把手”末位表態(tài)制等,還進一步強化了責任追究的方式,實行“一案三查”,既要查直接責任者,還要查監(jiān)督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
通過對過于集中的權力進行科學分解、合理配置、監(jiān)督制約,增強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促進了全縣各項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
“崗位交流制度是有效預防腐敗的重要手段,可是今天回頭一看,不難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違紀違法干部在一個崗位上少則兩三年,多則十幾年。權力集中是導致濫用權力的關鍵。沒有輪崗,權力就沒有流動,就容易滋生腐敗……”縣紀委全會上多名紀委委員發(fā)言談到這個問題。
為了讓重要崗位的干部,特別是重要崗位上的科(股、室)長真正實現(xiàn)定期輪崗,根據(jù)行政權力運行機制,修訂了《平昌縣重要崗位干部輪崗交流制度》,結合全縣各級各部門實際,梳理了各個領域的風險崗位、排查了風險點、制定了風險防控措施、明確了交流時限和工作紀律,形成了重要崗位交流輪崗的長效機制。
“通過輪崗,既能培養(yǎng)干部成為‘多面手’,又能幫助干部健康成長。我們系統(tǒng)每年按照輪崗交流制度進行重要崗位輪換,形成整體聯(lián)動的良好局面。”縣林業(yè)局紀委書記在縣紀委視察匯報會上說。
近期,縣紀委對縣級各部門落實重要風險崗位干部輪崗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促進制度落地,真正實現(xiàn)各部門“內循環(huán)”健康有序流動起來。
“請問人社局,你下屬單位社保局出現(xiàn)塌方式腐敗,你是如何監(jiān)督你下屬單位‘三務’公開的?”在縣紀委全會上紀委委員直接向人社局負責人提出質詢,圍繞公開、監(jiān)督,“兩員”(紀委委員和特邀監(jiān)察員)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隨著電視的播出,黨務、政務、財務公開成了全縣群眾熱議的話題。
縣紀委組織“兩員”歷時一個月調研,整理群眾對“三務”公開意見20余條,問題引起了縣委、縣紀委的高度重視。
公開是最好的防腐劑,為此,縣委修訂了《平昌縣各級各部門“三務”公開制度》,明確了公開內容、公開時效、公開形式、公開地點、監(jiān)督檢查、問責問效等內容,特別是在公開形式、公開時效上作了硬性要求,讓“三務”公開欄不再是一面難懂的“墻”或是遲到的“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