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娟
黑龍江省鶴崗市嶺北人民醫(yī)院,黑龍江鶴崗 154106
臨床路徑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
楊秀娟
黑龍江省鶴崗市嶺北人民醫(yī)院,黑龍江鶴崗 154106
目的探究針對糖尿病的護理中應用臨床路徑進行護理的效果。方法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間,選取在該院接受臨床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共20例患者作為該研究對象,在患者與家屬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10例,研究組采取臨床路徑的護理措施,對照組選擇常規(guī)式護理措施。對比分析兩組不同的護理方法產(chǎn)生的效果,進而評價臨床路徑的護理價值。結果針對糖尿病的護理中應用臨床路徑進行護理,有助于維持護理工作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強化了護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意識,提高了護理服務的質(zhì)量,患者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顯著提高。結論針對糖尿病的護理中應用臨床路徑方法進行護理,能夠獲得較為滿意的護理效果,并且患者對護理工作整體的滿意度普遍提升,有助于和諧穩(wěn)定護患雙方關系,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普及應用。
糖尿病;臨床路徑;常規(guī)護理;應用效果
護理的最終目標是為患者提供高質(zhì)量的服務,以期促進患者的早期康復,是醫(yī)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是相對于傳統(tǒng)路徑而實施的,它是以某種具體的疾病為出發(fā)點建立而成的具有標準化的治療體系,屬于臨床治療的綜合模式[1]。從護理的角度看臨床路徑,它是科學化和高效化的護理模式,能夠為護理對象提供最佳的及時的護理服務,有助于提高護理工作的準確性。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間,選取在該院接受臨床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共20例患者作為該研究對象,通過應用臨床路徑的護理模式后,臨床護理工作更加趨向規(guī)范化和有序化,保障了護理工作的連續(xù)性,顯著提高了護理工作的質(zhì)量和水平,贏得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普遍滿意。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接受臨床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共20例患者作為該研究對象,其中男性共10例,女性10例,最小年齡為19歲,最大年齡為41歲,平均年齡(30.5±4.5)歲,最短病程為1年,最長病程為9年,平均病程為(5.0±0.5)歲。全部患者均可以獨立接受健康教育,兩組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等基本資料之間的對比沒有顯著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數(shù)據(jù)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選擇常規(guī)式護理措施,研究組采取臨床路徑的護理措施。應用臨床路徑護理模式需做到:①強化學習,提高認識。定期參加醫(yī)院開展的業(yè)務培訓學習活動,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對臨床路徑護理模式的學習,并鼓勵護理人員之間應相互學習、討論以及交流護理心得等,要求護理人員應嚴格遵守臨床路徑護理模式的操作流程,確保護理的水平和質(zhì)量得到可靠保證。②注重宣傳。負責培訓的人員應注重對臨床路徑護理模式的宣傳,積極在培訓過程中開展健康教育,讓護理人員形成正確的認識,了解糖尿病應如何實施臨床路徑護理的基本流程,積極負責地為患者提供臨床路徑的護理服務。③推進護理管理工作的有序化和規(guī)范化。臨床路徑護理模式綜合了各大臨床常見疾病的護理經(jīng)驗。針對糖尿病患者應用臨床路徑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時,應來了解患者的黃司機情況,針對性地為每一位糖尿病患者制定有效的護理方案,樹立以患者為護理工作中心的理念,認真地按照標準流程為患者提供及時的護理服務,確保護理工作的有序性和規(guī)范性。④推進護理管理體系的優(yōu)化。應由專門負責檢查的組織人員定期評價臨床路徑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及時排查存在問題,加強護理日常管理,提高護理工作的整體質(zhì)量。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0.0%(9/1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70.0%(7/10),兩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住院期間情緒表現(xiàn)良好,無任何情緒異常糟糕情況發(fā)生,對護理工作整體的滿意度較高,且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時有序規(guī)范,少有出錯案例發(fā)生。
針對糖尿病的護理中應用臨床路徑方法進行護理,能夠獲得較為滿意的護理效果。通過應用臨床路徑的護理模式,首先是護理流程得到有序規(guī)范。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時則按照相應的標準流程實施,減少護理工作出錯的機率;及時為糖尿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消除其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積極配合護理工作的進行,提高了護理管理的整體效率,有助于推進護理工作的統(tǒng)一化和程序化,對患者早日康復早日出院具有重要意義[2]。其次是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不斷增強。按照臨床路徑護理模式開展護理工作,就相對地規(guī)定了護理人員必須落實的護理內(nèi)容,不能缺少或漏掉個別環(huán)節(jié),這就間接地培養(yǎng)了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積極主動了解糖尿病患者的主動需求,為患者提供高質(zhì)量的護理服務。最后是和諧與穩(wěn)定了護患兩者的關系。
在該研究中,應用臨床路徑模式進行護理的研究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0.0%(9/10),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70.0%(7/10),兩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合上述內(nèi)容可知,針對糖尿病的護理中應用臨床路徑方法進行護理,能夠獲得較為滿意的護理效果,并且患者對護理工作整體的滿意度普遍提升,有助于和諧和穩(wěn)定護患雙方關系,護理工作得到顯著提升,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普及應用。
[1]王紅敏,董津平,李桂萍.臨床路徑在糖尿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6(27)∶99-113.
[2]藏素梅.運用臨床路徑加強護理管理提高護理質(zhì)量[J].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1,5(14)∶78-109.
R473
A
1672-4062(2015)03(b)-0180-01
2014-12-16)
楊秀娟(1968-),女,吉林扶余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內(nèi)科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