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是學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素質的整體水平。本文通過高職大學生心理素質調查的方式研究了當前高職大學生心理素質,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職大學生 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 心理素質 調查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高校面臨的教育形勢也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一方面學生構成日趨復雜,既有獨生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留守子女,又有孤殘學生等,各類學生在心理素質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這就給高校的大學生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帶來了一定難度。如何更好地開展高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是當前高職院校應該認真思考的重要問題。
1 對棗莊職業(yè)學院高職大學生心理素質調查分析
心理素質是人整體素質的有機組成之一,它是自然因素和后天環(huán)境綜合作用的結果。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發(fā)展步伐的不斷加快,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素質教育,并要求積極創(chuàng)新心理素質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質量。
為了了解我院高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基本情況,我們做了問卷調查,結果如下:
調查一,單選題
①你選擇專業(yè)的理由共四項,其中“有發(fā)展前景”項最高,占39.5%;②你覺得自己最缺少哪方面知識技能共四項,其中“實踐技能”項最高,占44.7%;③你是否覺得??粕捅究粕嬖诤艽髤^(qū)別共四項,其中“有區(qū)別,知識技能上存在很大區(qū)別”項比例最高占61.5%;④跟本科生相比,你是否覺得自己缺少很多優(yōu)勢共四項,其中“不是,實踐技能比本科生強”項比例最高占43.7%;⑤平時課余是否有在做兼職和找工作共四項,其中“在找工作”項比例最高占43.6%。
調查二,多項選擇,數量不限
入學動機調查共12項,比例較高的前三項分別是:①想掌握專門知識和技能占90.5%。②為了今后就職方便占86.8%。③想提高自己的教養(yǎng)水平占66.8%。
調查三,錄取的專業(yè)和自己的愿望:調查共五項,其中“一般”項最高占40.5%。
調查四,以下問題是為了了解并增進高職生的身心健康而設計的調查(表1)。
調查超過50%的項目共四項:①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占84.7%。②心態(tài)樂觀向上占76.3%。③人際關系良好占55.2%。④總是朝氣蓬勃的占51%。其中低于7%的有三項分別是:①口吃,聲音發(fā)顫。②不愿與他人過多交往。③覺得自己身上有怪味。
根據我國心理健康等級標準,對照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我院高職大學心理健康等級為“一般常態(tài)者”,屬正常等級。盡管如此,有些暫時隱藏的心理問題也不容樂觀。
那么如何讓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呢?美國作家格拉德威爾在其《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一書中提到,機遇、文化熏陶、興趣和探索精神是人們取得非凡成就的重要原因。因此,在開展大學生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時,學校必須加強對學生探索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不斷提升其心理素質水平。
而我國的教育狀態(tài)卻恰恰缺失這方面的教育,從小學到大學,分數主義和應試教育,使得分數高低成了學生好壞的標準。如此培養(yǎng)出的學生缺乏全面的心理素質,很難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
2 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目的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xù)穩(wěn)定、高效且滿意的心理狀態(tài)。一個心理健康的人的基本心理過程和內容一定是完整的、協(xié)調一致的。具體來說,心理健康者一般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一是能夠有意識地控制和把握自己的生活,并根據其實際需要制定相應的計劃;二是能夠充分地認識自己、控制自己、接納自己;三是能夠把握當下,而不是沉溺于過去或過分期待將來;四是有一定的緊張感,勇于迎接各項挑戰(zhàn);五是情緒健康,既能愛人,也能接受來自他人的愛,有接受挫折和失敗的信心和勇氣;六是主動選擇獨處,可以獨立獲得安全感和滿足感;七是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社會適應能力較強。因此,根據這個標準,高職院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養(yǎng)成教育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①明確人生目標,引導其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強化其交往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將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有機統(tǒng)一起來。②不斷提升其人生境界,既要客觀認識自己,又要關心和包容他人,珍惜人生,珍愛生命。③不斷塑造和完善人格,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性格,養(yǎng)成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勇于接受挫折和失敗。④全方位地發(fā)展人際關系,主動與他人交往,積極參與社會生活。
當前,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家庭、學校、社會在對待教育問題時,其態(tài)度趨于功利化,學生的實際需求得不到充分滿足。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提升,還會影響其未來發(fā)展。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父母、師長、朋友、社會的共同支持。因此,教師和家長在進行教育時,必須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開展教育活動,以有效增強其教育效果,使其最終形成健康的人格。
這個世界之所以美麗,是因為世界的多元性;這個世界之所以無奈,也是因為世界的多元性。大學生要想更好地提升其專業(yè)素質,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形勢的變化需求,最終實現自我價值就必須嚴格要求自我,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還要不斷提升其心理素質水平。高職院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時,必須充分考慮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切實有效的教育計劃,進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此外,學校還要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引導學生科學認識和使用網絡,培養(yǎng)其良好的網絡道德與安全上網意識,減少網絡上“不明事非”和“不正常行為”所帶來的危害。
大學生是自我肯定和經歷各種轉變的重要時期,在關注課業(yè)的同時,不能忽略他們的心智發(fā)展。學校應促進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心靈和職業(yè)規(guī)劃輔導。其具體建議包括,實行每周一節(jié)的“班主任”課、一對一的師生交流時間,在學校設立學生中心、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等。
3 如何養(yǎng)成高職大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質
高職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及社會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3.1 培養(yǎng)一支高素質的心理教育的教師隊伍。為保證大學生心理素質健康養(yǎng)成教育,學校必須加強專業(yè)心理教育教師人才培養(yǎng)力度,培養(yǎng)一支高質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教師隊伍,并通過定期培訓和外出學習的方式不斷提升其專業(yè)素質,使其更好地適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求,從而保證院、系和各年級每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實施。
3.2 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活動。高職院校可以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大學生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咨詢活動,積極發(fā)揮其資源和技術優(yōu)勢,鼓勵和引導學生廣泛參與其中,使其更好地了解現階段的自我心理狀態(tài),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不斷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時,學校還可以借助一些大眾傳媒手段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力度,強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鼓勵其進行心理咨詢與輔導。
3.3 將心理健康素質養(yǎng)成教育融入學科教學。眾所周知,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學生可以通過課堂學習不斷提升其專業(yè)水平和綜合能力。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好課堂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入其中,科學選擇教育內容,培養(yǎng)其素質,陶冶其情操,使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當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形勢,制定科學的長期和短期目標。
3.4 開展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大學生的成長階段,家庭和學校對他們的影響力是最大的。換句話說,大學生能否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除了學校教育以外,也取決于家庭教育。家長能否以身作則,教師能否言傳身教,往往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要重視經常性的與家長做好溝通。
3.5 重視與完善校園倫理生活。良好的校園倫理生活環(huán)境不僅可以增進校園和諧,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師生愛校和學生尊師重道的良好觀念和校風。因此,學校必須積極重視并完善校園倫理生活,以科學的思想影響人、鼓舞人、感染人,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意識。
同時,學校還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其專業(yè)實踐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明確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進而提升自我。
總之,關注高職大學生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已經十分迫切。真正的強大是內心的強大,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是不可戰(zhàn)勝的,所以每個大學生都要有堅強的內心。生活是被投射出來的,人的情緒狀態(tài)決定了其對事物的反應,而情緒低落的人是很難有創(chuàng)造性的。當對生活不滿的時候,就去改變它,當不能改變的時候,就去改變自己的心理,這樣才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教育的過程與結果是分離的,教育更看重的是內心提升的成長過程,外化素質的展現效果要取決于政府導向和公眾選擇。我們堅信,通過學院及社會各界和大學生自身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專業(yè)化應用型技術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薛彥華.教育學[M].科學出版社,2009-02-01.
[2]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馮忠良等.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接劍橋.大學生心理素質養(yǎng)成教育探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04).
作者簡介:孫蕙(1965-),男,山東臨沂人,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化學化工工程、企業(yè)管理、安全生產、教學學生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