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然
什么是延時攝影?簡單地說,就是拍攝者用較低的幀速率拍出若干圖像或視頻,然后將這些圖像或視頻通過軟件組合起來,再用影視片正常或較快的播放速率進行播放的一種攝影技術。由于延時攝影這種特殊的鏡頭表達方式既能增強片子的畫面表現(xiàn)力,又能提供給觀眾一種獨特的視覺享受,因此有越來越多的電影電視編導喜歡在自己的片子中使用這項技術。作為黨員教育片的拍攝者,我們經(jīng)常要參與一些實用技術片和人物片的拍攝工作,若能深刻理解延時攝影的表達方式,并熟練應用延時攝影的拍攝方法,必能極大提高片子的畫面表現(xiàn)力。
技術原理
延時攝影的技術原理與我們兒時接觸過的翻書動畫很相似。翻書動畫是將一件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一頁一頁地畫下來,然后迅速翻看書頁,就能看到這件事物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翻書動畫的每一頁就相當于延時攝影的每一幀,區(qū)別在于延時攝影是用鏡頭表現(xiàn)客觀存在的事物,其表現(xiàn)力更強,拍攝周期也更長。比如拍攝一朵花由待放到怒放的過程,大概就需要70多個小時的時間。
正常視頻的幀速率是在每秒24幀至30幀之間,也就是說,當畫面以每秒24幅至30幅的速度播放一段正常拍攝的畫面時,我們在視頻中看到的被攝物運動速率與其實際運動速率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延時攝影則是將攝像機設置為較慢的速度拍攝,或用單反相機每間隔一定時間拍攝一張圖片,播放時則仍采用每秒24幀的速度播放,這樣一來,在屏幕上就會看到快速移動的被攝物。再用上面提到的一朵花的開放來舉例。假設花的開放過程需要72個小時,我們可以每隔30分鐘為花拍攝一張圖片,72個小時可以拍攝144張圖片。我們把這144張圖片組成一個視頻,再以每秒24幀速率播放,那么我們只需要6秒鐘就可以看到這朵花的整個開放過程。
利用延時攝影這種特殊的技術手段,可以獲得很多奇異的視頻畫面,以表達正常圖像無法表達的鏡頭語言。比如,讓云彩像水一樣流動,以表現(xiàn)時間的流逝;讓一座高樓俯仰間平地而起,以表現(xiàn)城市迅猛的發(fā)展速度;讓科教片中的植株在幾秒鐘長成,以使觀者瞬間清晰地理解植株的生長過程,等等。當然,不同的被攝物其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也是不同的,這就需要拍攝者掌握好拍攝不同被攝物所需要的間隔時間,即拍攝者要明確被攝物發(fā)展變化的速度、擬定播放時長、拍攝間隔時間三者間的關系。其中有這樣一個計算公式,現(xiàn)提供給讀者以供參考:
拍攝者只有掌握好這三者的關系,才能讓延時攝影的畫面看上去更自然流暢。文中畫面是筆者的一篇習作(如圖示),拍攝的是冰塊的融化過程。筆者用定焦單反相機每隔10秒鐘拍攝一張冰塊融化圖片,連續(xù)拍攝了144張,然后組合成一個6秒的視頻,播放后可以完整地看到冰塊的消融過程。
拍攝的方法
根據(jù)延時攝影的技術原理,其拍攝工具可以選擇攝像機,也可以選擇單反數(shù)碼相機。由于現(xiàn)在主流的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圖像像素都能達到千萬以上,完全符合高清視頻1920×1080分辨率的要求,而且操作起來還簡單快捷,因此筆者建議拍攝者最好選擇數(shù)碼單反相機進行延時拍攝。此外,采用數(shù)碼單反相機還有很多優(yōu)點:它的超高像素有利于視頻的后期處理,輕松制作出包括畫面平移等效果的影像;全面掌握曝光過程,因為數(shù)碼相機的光圈、快門、ISO、白平衡都是可控的;可隨時查看拍攝下的照片,控制拍攝的進程和效果。
確定了拍攝器材后,我們就要做好器材準備工作。首先,最好選擇有曝光時間間隔控制功能的相機(多數(shù)中端數(shù)碼單反相機都有這個功能)。如果你的相機沒有這個功能,可以準備一個外置的遙控快門實現(xiàn)這一功能;其次,如果沒有遙控器,拍攝者可以將相機連接電腦,通過軟件進行控制,尼康的操作軟件是Nikon Camera Control Pro,佳能的操作軟件是Canon EOS Utility;其三,需要準備一個穩(wěn)定的三腳架,因為拍攝過程中任何微小的抖動都會對最后的視頻造成影響;第四,需要準備一塊中灰濾鏡,用來在白天降低快門速度,因為更慢的快門速度可以帶來更真實的視頻效果;最后,在拍攝前還需要準備充足的存儲卡和電池,如果是連接電腦的話,注意照片保存盤的硬盤空間剩余情況,存儲卡不僅僅是存儲大小的問題,卡的存儲速度也會影響到拍攝間隔,所以配備幾張高速大容量存儲卡是很有必要的。
器材準備就緒后,接下來就要計算好被攝物的拍攝間隔時間。選擇合適的時間間隔的原則是變化越快的場景間隔時間越短。筆者提供一個不同被攝物的時間間隔值,供讀者參考:拍攝大風天快速移動的云層,時間間隔可以設定為1~2秒,慢速的云可以設定為5~10秒;拍攝太陽在地面上移動的影子,時間間隔可以設置為10~20秒,太陽在晴朗天空的軌跡,可設置為20~30秒,星星在天空中運行的狀態(tài),時間間隔可設定為10~60秒,日落時太陽的特寫可設置為1~2秒;拍攝城市的人群,時間間隔可設定為1~2秒;制作實用技術片時拍攝植物生長的狀態(tài),時間間隔可設定為5~40分鐘(主要根據(jù)不同植物的生長速度調(diào)整拍攝間隔時間)。通常情況下,延時攝影拍攝間隔時間是沒有固定標準的,更多還需要拍攝者在實踐中不斷積累拍攝經(jīng)驗,根據(jù)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時間間隔。
時間間隔一旦確定,就不能再隨便更改了。有一種更為保險的做法是,當不確定采用多少時間間隔時,選定一個時間,然后等分時間,用等分的時間間隔去拍攝。比如計劃用4秒間隔的照片來制作視頻,可以在拍攝的時候用2秒間隔進行拍攝,這樣在后期制作中,如果覺得2秒的不合適,可以抽掉其中等分時間的照片,一樣能得到用4秒間隔拍攝的照片。這個做法只適用于曝光時間小于間隔時間的拍攝,長時間曝光拍攝星空等夜景的時候就不適用了。
拍攝者還要設置好拍攝參數(shù)。拍攝照片時,應當將相機所有設置調(diào)到手動模式:使用M檔拍攝,禁用自動對焦和自動白平衡,這樣能夠保證每一張照片的曝光值都是一致的,也能夠最大程度上保證不出現(xiàn)視頻閃爍的問題。另外,像正常拍攝照片一樣,拍攝者切勿忘記調(diào)整好光圈和快門數(shù)值。光圈通常不宜過小,小光圈雖然能帶來大景深,但也會拍下鏡頭和CCD上灰塵的印跡,以及產(chǎn)生光線衍射。F8往上都是比較合適的光圈。一般在確定的光線下,光圈確定,快門速度肯定也是確定的。但在實際拍攝中,拍攝者應適當調(diào)低快門速度,以避免出現(xiàn)視頻閃爍問題。
需要注意的問題
使用數(shù)碼單反拍攝,視頻會不可避免地遇到閃爍問題,尤其是在光線變化比較大的環(huán)境中。為了盡可能避免視頻出現(xiàn)閃點,就必須注意調(diào)整好快門速度。怎么調(diào)整呢?這時,我們在器材準備中提到的中灰濾鏡就派上用場了。中灰濾鏡的作用就是降低快門速度,使移動的物體產(chǎn)生模糊效果,同時還可避免采用小光圈帶來的麻煩。當然,快門速度也并非越慢越好,過于模糊會看不清拍攝主體的動作。通常而言,曝光時間應該小于拍攝間隔時間的一半。比如在拍攝星空的時候,太長時間的曝光會拍出星軌,間隔時間過長,視頻看起來又會顯得不連貫。所以如何掌握恰到好處的中間值,還需要拍攝者在實踐中自己摸索。
在延時攝影的實際操作中,除了要設置幀速率之外,我們還要考慮每一幀的曝光時間問題。因為曝光時間的長短不同,也會使拍攝到的畫面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效果。一般來說,幀速率和每一幀曝光時間的關系是:曝光時間要小于每一幀的間隔時間。延時攝影中幀的曝光時間決定了最后得到的畫面中運動物體的模糊程度,每一幀的曝光時間越長,畫面中移動物體的模糊程度就越大,反之移動物體就越清晰。所以,為了得到更加模糊更加平順的物體運動效果,我們就要盡可能加大曝光時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