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華
江西省永豐縣有個富裕村,雖說名字響亮,但村子卻是縣里有名的落后村。2012年9月,劉建平辭掉了吉安市電視臺的工作,被選配到這個“名不副實”的村里做了村官。當時他的想法很樸實:“我是農民的兒子,有責任為家鄉(xiāng)發(fā)展出一份力。”
富裕村為啥不富裕?劉建平經過三個多月的入戶調研,終于挖到了“窮根”:村里的老表平時除了種植水稻外,還種辣椒、茄子、西瓜等果菜,但由于信息不暢、保鮮技術跟不上,收益一直不好。為了幫鄉(xiāng)親們鼓起錢袋子,劉建平從遠教網上搜集市場信息,為村里的農副產品找“婆家”,同時還發(fā)揮自己學過新聞和廣告的專業(yè)優(yōu)勢,撰寫本村農產品豐收的消息,拍攝農民采摘果菜的圖片,發(fā)在各類媒體上,吸引了一些大超市到村里采購。就這樣,他迅速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窮根”雖然挖到了,但富路還得繼續(xù)尋。2013年初,劉建平在外縣的一個草莓基地大棚里體驗了一回自助采摘。吃著甜甜的草莓,一個念頭閃過他的腦?!葺氖袌銮熬斑@么好,何不帶領大家種草莓呢?回村后,他立即找到草莓種植的課件跟著學,又在村里租了個大棚試種植??勺畛醯膰L試卻以失敗告終,草莓秧還沒掛果就全都夭折了,弄得劉建平也有些心灰意冷。一天,他從網上看到一條“草莓任意采摘,連苗帶花盆都能帶回家”的新聞,又動起了搞盆栽草莓的心思。為了這二次的“草莓創(chuàng)業(yè)”,劉建平可是做足了功課。他先取得縣遠程辦的支持,由遠程辦出面協(xié)調縣蔬菜管理局將閑置的工廠化育苗大棚借過來作為創(chuàng)業(yè)基地,接著就一邊看課件學習土壤殺菌方法,一邊聯系購買栽草莓用的花盆。第一批草莓種下時,正值酷暑天氣,連續(xù)七八天高溫將近四十度。劉建平每天守在大棚里,想方設法給草莓降溫,遮陽網蓋了一層又一層,水澆了一遍又一遍。天黑了,他就打起手電筒,繼續(xù)在大棚里忙碌。
那段日子,村民們議論紛紛,說他一個筆桿子非要在土地上做文章,是瞎折騰。村支書也勸他:“這草莓不是那么好種的,搞不好又得虧本,你還是再想想別的創(chuàng)業(yè)路子吧?!比欢?,劉建平的決心沒有動搖,仍舊每天堅持蹲大棚。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培育,一株株草莓盆景終于長成了,并且開始陸續(xù)掛果。劉建平把草莓盆景的照片掛到網上,訂單很快就雪片一樣地飛到村里。就在今年,中華海峽兩岸農林漁牧生物科技交流協(xié)會的幾位臺灣專家也慕名前來參觀,對劉建平的草莓基地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下村民們都服了氣,紛紛找他商量說:“明年帶著我們一起干吧!”劉建平笑著答應,一定教會大家這門技術。相信在他的帶領下,這小小的草莓必將為富裕村圓一個真正的富裕夢。
(作者系江西省吉安市委組織部遠程辦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