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晴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
淺析太陽病失治成少陰難癥
黃曉晴
(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三陰三陽中,太陽主表,為六經(jīng)之藩籬;少陰主里,為人身之根源。太陽少陰既為表里,亦為體用關系,用多必損及體,太陽病失治可成少陰難癥,臨床常受到忽視。通過病案舉隅,拋磚引玉,以期引起對太陽病及時正確治療的關注和重視。
太陽??;少陰??;傷寒論;體用
《傷寒論》以太陽病篇居首,揭示病邪初犯,從太陽而入,太陽主表,為六經(jīng)之藩籬。其中太陽病篇幅較大,共178條,幾近全文總數(shù)的一半,表明太陽病繁雜多變。少陰病篇中死證尤多,揭示少陰為性命之根本,若病至少陰,則病情危篤,成難癥矣?!秱摗诽柌∑醒哉`治所生變證、壞證者不少,太陽少陰兩經(jīng)相表里,若太陽病治理不慎,則易危及少陰,故尤在涇[1]曰:“蓋太陽者,少陰之表,猶唇齒也,唇亡則齒寒,陽亡則陰及,故少陰之邪從太陽飛渡者多也?!?/p>
筆者通過觀察腎病案例,發(fā)現(xiàn)腎病之初彷佛無聲無息,尤其是腎功能衰竭患者,檢查才發(fā)現(xiàn)病重。腎者為少陰之臟,太陽少陰為表里,細細考之有從太陽病淺證失治所致者,故試述其機理,并舉臨床案例,望引起臨床思考及關注。
太陽少陰二者相表里,太陽主表,為人身之藩籬,少陰主里,為人身之根源?!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穂2]云:“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又云:“陰者,藏精而起亟也?!标幷撸瑑Σ鼐靡浴捌鹭健?。“起”者,《說文》云:“能立也”;“亟”者,《說文》[3]云﹕“敏疾也”;《康熙字典》[4]載《左傳·襄二十四年》中注﹕“急也?!惫赎幷卟鼐?,使機體能立于內(nèi)外各種急劇變化之中而不倒,包括外邪的突然來襲?!瓣栒?,衛(wèi)外而為固也”,“固”者, 《說文》云﹕“四塞也”;段玉裁釋﹕“四塞者無罅漏之謂。周禮夏官掌固注云。固,國所依阻者也。國曰固。野曰險。按凡堅牢曰固?!标栒?,在外圍起保衛(wèi)作用,有如堅固的城墻,使外邪無孔可入。
《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蹦I者少陰之臟也,少陰為人身之根源,主里,起著藏精而起亟的作用。太陽為六經(jīng)之藩籬,主表,起著衛(wèi)外而為固的作用?!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譬s“陰在內(nèi),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故少陰為太陽之體,太陽為少陰之用,若太陽反復遭受外邪來襲,或表證失治,邪客于表久而不去,太陽長期處于應疾應急的狀態(tài),則少陰所藏之精,被不斷起用以資衛(wèi)外之太陽,終使泉源耗竭?!端貑枴そ饏T真言論》云﹕“夫精者,身之本也?!比羲刂慕撸瑒t命危矣。
2.1 慢性腎衰竭案
周某,女,42歲,2014年5月21日于某院腎病科受診。2014年5月11日因反復頭暈乏力1年余,加重3天后于腎病科門診求診,入住該院腎病科。
1年前因頭暈、乏力、雙下肢浮腫,食少納呆,偶胸悶,至小區(qū)檢查,發(fā)現(xiàn)血壓升高,醫(yī)生考慮“高血壓病”,予降壓藥降壓治療,服藥后癥狀無緩解,并出現(xiàn)惡心納差、胸悶,鼻腔時有血塊,就醫(yī)急診檢查腎功能,示肌酐1 446單位,入住該院腎病科,2013年3月10日診斷為“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期)”。于2013年3月20日行左前臂動靜脈內(nèi)瘺成形術,術后至今采用規(guī)律血液凈化治療,每周2~3次。2014年3月22日腎臟B超示:左腎顯示不清;右腎實質(zhì)回聲增強,考慮雙腎彌漫性病變。雙腎動脈起始未見異常,右腎內(nèi)段血流信號減少,右腎實質(zhì)占位病變,考慮腎錯構瘤。2014年5月11 日入院查體:T38.5℃,P106次/min,R21次/min,BP160/95mmHg,血常規(guī)示﹕白細胞8.6×109個/L, 中性粒細胞絕對值7.3×109個/L, 紅細胞3.18×109個/L, 血紅蛋白95.0g/L,紅細胞壓積 0.300 0, 血小板340×109個/L;血透后尿量少,未能量得24h尿量,未有作尿常規(guī)檢查。再細問病史,患者訴素來體健,得病前長期于空調(diào)環(huán)境中使用計算機伏案工作,3年前起后項僵硬疼痛甚,微惡風寒,自行服用各種止痛藥無效,后續(xù)漸發(fā)展成眠差難入睡,至1年前,眠難入睡加重,徹夜難寐持續(xù)一月余,方出現(xiàn)頭暈、乏力、雙下肢浮腫等癥狀,癥狀每在感冒后加重?;颊咦杂紫彩成?,平素月經(jīng)規(guī)律,初潮13歲,經(jīng)期3~4天,周期28~30天,末次月經(jīng)2014年4月6日,量較前減少,孕2產(chǎn)1流1?,F(xiàn)熱退,微咳嗽,納尚可,胃脹不舒,從前血液凈化治療后能安睡,血液凈化治療后困倦欲寐難入睡,小便少,大便調(diào),左前臂動靜脈內(nèi)瘺,故左脈未捫及,右脈沉細有緊象,舌淡暗胖大齒印苔薄白。
按:《傷寒論》原文第1條,太陽病提綱條文[5]云:“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3年前患者病初起時,后項僵硬疼痛,微惡風寒,為太陽病?!秱摗吩牡?4條云:“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痹牡?1條云:“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故可臨證察機,按條文所示理法治之。此外,患者未能及時就診治療,自行服用止痛藥意圖抑制癥狀,致使太陽表證失治持久不解,太陽長期處于衛(wèi)外抗邪的狀態(tài)。一方面,太陽長期處于應疾狀態(tài),少陰所藏之精不斷被起用以資太陽,太陽之過用則損及少陰之體;另一方面,陽氣長期抗奮于外,陽氣不得入陰,而不得成寐?!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摗吩譬s“陽生陰長,陽殺陰藏?!标柌坏檬諝?,陰亦無以收藏,所藏之精得不到補充。少陰所藏之精不停耗損,又得不到充養(yǎng),故泉源耗竭,而呈現(xiàn)所見“但欲寐”之少陰難癥。
2.2 慢性腎小球腎炎案
江某,男,34歲,2013年7月17日因足跖指關節(jié)紅腫熱痛反復發(fā)作3年,于門診求診。2011年始每春季足跖指關節(jié)紅腫灼熱疼痛發(fā)作1次,2013年3月發(fā)作時采用西醫(yī)治療,行檢查發(fā)現(xiàn)肌酐220單位,診斷為:慢性腎小球腎炎;高尿酸血癥;病毒性乙型肝炎。西醫(yī)謂高尿酸血癥由腎功能不全引起。服用西藥洛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qd,小蘇打片(碳酸氫鈉),2月余后肌酐降至180單位,血壓控制范圍為120~130/80~90mmHg。因服西藥后胃痛停藥,采用中醫(yī)治療。現(xiàn)疲乏,下肢酸軟,全身皮膚瘙癢,納尚可,眠易醒,夜尿1~2次,大便可。細問病史,患者訴自2003年始皮膚瘙癢反復發(fā)作,至今已有十余年,一直服用“西替利嗪片”效顯,每癢作立服。近日知該藥副作用可致腎功能損害而停服。平素作息時間尚可,不熬夜,每晚十時前就寢,晨六、七時起,不多食寒涼,不煙不酒,飲食清淡,不進肥甘厚膩,少吃海鮮,工作壓力大,長時間于空調(diào)環(huán)境工作,畏寒,汗出少,已一年多不感冒。舌淡邊齒印苔薄白,左脈沉弱關滑右脈關寸偏滑。2013年8月26日腎功能檢查示:血肌酐171單位,尿酸569單位;尿常規(guī)示:尿隱血(+),尿蛋白(++);血常規(guī)示:血紅蛋白127單位。
按:患者十年前初起病時,因長期處于空調(diào)環(huán)境工作,寒邪客于體表,寒性收引,使腠理閉緊,不得發(fā)泄,寒邪留戀營衛(wèi)之間而不去,發(fā)成瘙癢之疾,屬于太陽表證?!秱摗返?3條云:“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故病初起時可按該條文所示理法,小發(fā)其汗,以解表。同時,由于患者病初未及時重視,每每太陽欲把寒邪外散時,服藥加以壓抑,反復十年,致使衛(wèi)外而為固之太陽之氣受挫,藏以起亟之精不斷被調(diào)動耗用,耗傷少陰本源。少陰伏藏受損,精不藏無以起亟,故患者訴已一年多不感冒。
綜上所述,太陽病稍治不慎,不加注意,遷延失治,太陽用之太過,便損及其體少陰。少陰所藏之精耗竭,精竭無源化氣以為用,無以維持機體正常運作,進而成此疑難之癥?!鹅`樞·百病始生》云﹕“是故虛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膚。”
目前,不論季節(jié)喜穿短衣短著者不鮮,然社會風氣影響所及,公共場所、辦公室,交通工具處處空調(diào)盛放,機體皮毛腠理,長期暴露在風寒威脅之中。同時,社會生活節(jié)奏急促,得外感表證后,每每輕視,認為只是外感而已,或置之不理,或自行服用成藥控制癥狀,未予適當治療和調(diào)養(yǎng),只知房勞傷精,而不知外感延誤亦可耗精?!叭羧四莛B(yǎng)慎,不令邪風干忤經(jīng)絡,適中經(jīng)絡,未流傳臟腑,即醫(yī)治之”,亦不至疑難之癥四起[6]。同時,醫(yī)者有診輕癥而不診難癥者,亦有診難癥而不診輕癥者,但每每難癥重癥大多由輕癥易癥所生,故不論太陽病還是少陰病,醫(yī)者理當同等對待。
[1] 清·尤在涇. 傷寒貫珠集[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141.
[2] 田代華整理.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5.
[3] 漢·許慎.說文解字[M]. 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03:286.
[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12.
[5] 東漢·張仲景.傷寒論[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5.
[6] 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
(責任編輯:李嵐春)
2014-09-11
黃曉晴(1986-),女,中國香港人,廣西中醫(y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傷寒論。
R222.2
A
1673-2197(2015)04-0080-02
10.11954/ytctyy.20150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