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紫微 趙鑫 焦孟月 張彥妮
(東北林業(yè)大學,哈爾濱,150040)
花荵葉片愈傷組織的誘導1)
劉紫微 趙鑫 焦孟月 張彥妮
(東北林業(yè)大學,哈爾濱,150040)
以花荵(Polemoniumcoeruleum)葉片為外植體,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對葉片白化率的影響、不同激素種類及激素組合對葉片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結果表明:較適合花荵葉片消毒的方法是質量分數為75%的酒精消毒30 s后、質量分數為1%的NaClO消毒6 min,葉片白化率低,存活率較高。葉片愈傷組織誘導最佳培養(yǎng)基:MS+1.0 mg·L-16-BA(6-芐氨基腺嘌呤),誘導率為88.9%。
花荵;葉片愈傷組織;誘導培養(yǎng)基;葉片白化率
花荵(Polemoniumcoeruleum)為花荵科花荵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在海拔1 500 m以上的亞高山草甸中,分布于東北、華北等省區(qū)。株高30~80 cm,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具狹翅,具小葉11至21片,圓錐狀聚傘花序頂生,花萼寬鐘形,先端5裂,花冠藍紫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抗寒性強,是有待開發(fā)和應用的野生花卉。在中國植物志第64卷中記載:花荵科有15屬約300種,主產北美洲西部,歐洲、亞洲只有很少的種類;我國有3屬6種,其中4種系栽培。國內外對花荵的研究多集中于其藥理作用,研究實驗證明,花荵科植物對一些動物的膽固醇性動脈硬化有治療的作用,使皮膚、動脈、肝臟、角膜及其他內臟類脂質的黏著減少?;ㄇY科植物能夠使積累在細胞內的膽固醇及時排出,起到了降低血脂的作用[1]。對同屬的宿根福祿考和叢生福祿考研究的很多,且在組織培養(yǎng)快速繁殖方面也有很多研究,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組織培養(yǎng)再生體系[2-9];但對花荵的繁殖栽培研究很少。鑒于花荵在園林美化及醫(yī)學上的應用前景,有必要通過組織培養(yǎng)對其進行擴繁,為其種質資源保存和園林推廣應用提供參考。本文以花荵葉片為外植體,對其進行愈傷組織誘導,以期為下一步完善花荵組織培養(yǎng)體系建立奠定基礎。
試驗材料:以東北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溫室里盆栽的花荵植株為母株,選用生長良好的幼嫩葉片作為外植體。
外植體的消毒:選取花荵的幼嫩葉片,用加有洗滌劑的水洗2~3 min,自來水沖洗30 min。在超凈工作臺上,用75%的酒精消毒30 s,倒去酒精,無菌水沖洗1次;再分別用不同質量分數(1%、2%、3%)的次氯酸鈉(NaClO)消毒6 min,無菌水沖洗3次,用無菌濾紙吸干表面的水分,將葉片剪成約1 cm2的塊,接種到MS基本培養(yǎng)基上。兩周后,統(tǒng)計污染率、白化率、存活率,篩選出適宜消毒的NaClO質量分數。
消毒時間的選擇:用篩選出的最適宜質量分數的NaClO消毒6、8、10 min,消毒方法同上,之后放在培養(yǎng)室培養(yǎng)。兩周后,觀察并統(tǒng)計外植體的污染率、白化率,選出最適的消毒時間。
愈傷組織的誘導:將花荵葉片清洗消毒后,切成1 cm2左右的塊,接種到不同的誘導培養(yǎng)基上。誘導培養(yǎng)基為:MS基本培養(yǎng)基+6-芐氨基腺嘌呤(縮寫6-BA)(0.5、1.0、1.5 mg·L-1);MS基本培養(yǎng)基+玉米素(縮寫ZT)(0.1、0.5、1.0 mg·L-1);MS基本培養(yǎng)基+2,4-二氯苯氧乙酸(縮寫2,4-D)(0.05、0.10、0.20 mg·L-1);MS附加不同濃度6-BA、2,4-D或ZT分別與不同濃度萘乙酸(縮寫NAA)混合成的培養(yǎng)基。20 d后,觀察并統(tǒng)計愈傷組織誘導率及葉片的變化。每種處理接種20個葉片,3次重復。白化率=(白化的外植體數/接種外植體數)×100%;污染率=(污染的外植體數/接種外植體數)×100%;誘導率=(產生愈傷組織的外植體數/接種的外植體數)×100%。
2.1 消毒劑質量分數和消毒時間的確定
由表1可見:NaClO的質量分數對葉片白化率影響較大,隨著消毒劑質量分數的增加,污染率降低,但白化率大幅度增加。質量分數為3%的NaClO處理的葉片,白化率為100%。白化率較高,主要是因為葉片脫毒時消毒劑質量分數較高或消毒時間過長,對葉片組織破壞[10]。綜合考慮,NaClO質量分數為1%,最適宜消毒。
表1 不同質量分數NaClO對葉片的消毒效果
由表2可見:消毒時間延長,增加了葉片的白化率。消毒6 min時白化率最低,污染率也相對較低。綜合考慮,NaClO的消毒時間,6 min為適宜。
表2 不同消毒時間對葉片的影響
2.2 愈傷組織的誘導
2.2.1 不同濃度6-BA、2,4-D、ZT對花荵葉片愈傷誘導的影響
在培養(yǎng)基上添加不同濃度的6-BA、2,4-D、ZT誘導葉片愈傷組織,結果表明(見表3):激素種類不同,誘導效果不同。隨著6-BA濃度的增加,愈傷組織誘導率先增加后降低,愈傷組織的顏色、緊密度、長勢不同。6-BA濃度為0.5 mg·L-1時,葉片在培養(yǎng)17 d后,產生淡綠色愈傷組織,結構緊實,長勢一般;6-BA濃度為1.0 mg·L-1時,在接種15 d時,出現淡綠色愈傷組織,結構疏松,長勢良好,誘導率最高(88.9%);當6-BA濃度為1.5 mg·L-1時,葉片在培養(yǎng)15 d時,出現綠色愈傷組織,結構緊實,長勢一般。2,4-D濃度為0.05 mg·L-1時,葉片在培養(yǎng)16 d時,出現淡綠色疏松狀愈傷組織,長勢良好,誘導率為72.2%;當2,4-D濃度為0.10 mg·L-1時,誘導出的愈傷組織呈綠色緊實狀,愈傷組織出現時間為15 d,誘導率為66.7%;當2,4-D濃度為0.20 mg·L-1時,在14 d出現綠色愈傷組織,誘導率為44.4%。隨著2,4-D濃度的增加,產生的愈傷組織顏色加深,結構更緊實。由此可見,低濃度(0.05 mg·L-1)的2,4-D誘導愈傷組織效果較好,增加濃度反而抑制了愈傷組織的形成。隨著ZT濃度的增加,愈傷組織顏色由淡綠色疏松狀、綠色疏松狀、綠色緊實狀變化。愈傷組織出現的時間大致相同,均在15 d左右;愈傷組織的誘導率先增后降,在ZT為0.5 mg·L-1時,誘導率最高(77.8%)。綜合考慮,1.0 mg·L-16-BA誘導花荵葉片形成愈傷組織效果最好。
表3 6-BA、2,4-D、ZT單一激素對葉片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
2.2.2 不同濃度ZT和NAA對花荵葉片誘導愈傷的影響
將花荵葉片接入不同濃度ZT和NAA組合的培養(yǎng)基上,結果發(fā)現(見表4):ZT濃度為0.5 mg·L-1的3種培養(yǎng)基中,葉片愈傷組織誘導率相對較高;NAA為0.05、0.10 mg·L-1時,誘導率均為66.7%。但愈傷組織在NAA濃度為0.10 mg·L-1時,長勢較好。因此,在ZT和NAA的組合中,誘導葉片愈傷組織的最佳激素配比為:0.5 mg·L-1ZT+0.1 mg·L-1NAA。
表4 不同濃度ZT和NAA對愈傷組織的影響
2.2.3 不同濃度6-BA和NAA對花荵葉片誘導愈傷的影響
將花荵葉片接種到不同濃度的6-BA和NAA的混合培養(yǎng)基上,結果發(fā)現(見表5):當6-BA濃度為1.0 mg·L-1時,隨著NAA濃度的增加,誘導率呈下降的趨勢。6-BA濃度為1.0 mg·L-1、NAA濃度為0.01 mg·L-1時,誘導率最高(83.3%),且愈傷組織為淡綠色,結構疏松,長勢好。所以,誘導葉片愈傷組織的最佳6-BA和NAA的組合為:1.0 mg·L-16-BA+0.01 mg·L-1NAA。
表5 不同濃度6-BA和NAA對愈傷組織的影響
2.2.4 不同濃度2,4-D和NAA對花荵葉片誘導愈傷的影響
將葉片接種到加有不同濃度2,4-D和NAA培養(yǎng)基上,結果發(fā)現(見表6):在加有2,4-D的培養(yǎng)基上,葉片均產生愈傷組織。在2,4-D為0.05 mg·L-1、NAA為0.01 mg·L-1和0.05 mg·L-1時,誘導率最高(均為66.7%),愈傷組織顏色為淡綠色,長勢良好。隨著NAA濃度的增加,愈傷組織顏色變深,且結構變得更緊實。而2,4-D濃度為0.2 mg·L-1時,愈傷組織誘導率相對較低,對于花荵葉片,0.2 mg·L-1屬于高濃度,高濃度的2,4-D會抑制愈傷組織的形成。
表6 不同濃度2,4-D和NAA對愈傷組織的影響
外植體的選擇,對于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十分重要。不同年齡、不同基因型、不同部位的外植體,對培養(yǎng)的反應和繁殖效果有差異[11]。因花荵分枝少、葉片多,對植物觀賞性影響不大,所以本實驗選用花荵葉片作為外植體進行愈傷組織誘導。在組織培養(yǎng)中,常用的消毒劑有升汞(HgCl2)、NaClO、高錳酸鉀(KMnO4)等,由于NaClO容易清洗、對環(huán)境沒有污染,實驗選擇NaClO作為消毒劑。消毒劑質量分數的大小、消毒時間的長短,對外植體的消毒起著重要影響,而兩者之間的影響又存在著線性關系。使用3% NaClO時,白化率達到100%。消毒時間過長,會造成白化率升高(消毒10 min,白化率為32.1%);隨著消毒時間的減少,在白化率和污染率較低時,選為適宜的消毒時間。本實驗得到的適宜消毒方法:用裝有75%酒精的無菌三角瓶中迅速沖洗30 s后,再用1%的NaClO消毒6 min,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污染率為3.1%、白化率為9.3%。
植物激素種類和濃度,對外植體愈傷組織誘導影響較大。本實驗分別用不同濃度的ZT、6-BA、2,4-D以及它們分別與不同濃度NAA混合進行試驗,其中:6-BA的誘導效果最好,當加入NAA后三種激素的誘導效果都有所下降,但相對而言,低濃度(0.01 mg·L-1)有利于愈傷組織的誘導。這一結果與宋利偉等[12]的研究結果不同。多數研究認為,2,4-D是影響愈傷組織質量及愈傷組織分化能力的重要因子,在一定的濃度范圍內,隨著2,4-D濃度的增加誘導率增高[13]。但對花荵葉片,低濃度(0.05 mg·L-1)的誘導效果好,且在本實驗中其誘導效果不如6-BA和ZT。再次說明,基因型不同,激素的誘導效果不同。每種植物都要進行激素種類和濃度的探究。對于目前得到的愈傷組織進一步分化,還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
[1] 秦瑀.花荵水煎液對實驗性高脂血癥動物作用的研究[J].吉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5,27(3):296-298,305.
[2] 殷麗青,黃衛(wèi)昌,胡永紅,等.宿根福祿考組織培養(yǎng)快速繁殖技術[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業(yè)科學版,2008,26(2):161-164.
[3] 高麗霞,孔旭暉.錐花福祿考的組織培養(yǎng)及快速繁殖[J].中國農學通報,2005,21(12):314-315.
[4] 郭旭欣.宿根福祿考組織培養(yǎng)及快繁技術[J].北方園藝,2009(3):117-118.
[5] 弭曉菊,李玉芬.宿根福祿考組織培養(yǎng)技術與快繁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1997,13(3):85-88.
[6] 文言,李玥瑩.錐花福祿考組織培養(yǎng)的研究[J].沈陽農業(yè)大學學報,1999,30(2):125-127.
[7] 建德鋒,于延申,辛麗紅.叢生福祿考的組織培養(yǎng)試驗[J].吉林蔬菜,2004(1):33.
[8] 周強.多效唑對宿根福祿考的矮化效應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yè)大學,2013.
[9] 張偉.兩種福祿考組織培養(yǎng)再生及受體再生體系建立[D].哈爾濱:東北林業(yè)大學,2008.
[10] 任敏,吳羽晨,張家洋,等.金銀花愈傷組織的誘導[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5,43(3):38-40.
[11] 于傳.美國紅楓(Acerrubrum)的組織培養(yǎng)技術體系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12] 宋利偉,張存旭,康永翔,等.太白米離體愈傷組織誘導及植株再生[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4,42(9):107-110,115.
[13] 陳季琴,韓烈保.正交設計在多年生黑麥草組織培養(yǎng)中的應用[J].中國草地,2004,26(6):57-62,72.
Callus Induction from Leaves ofPolemoniumcoeruleum//
Liu Ziwei, Zhao Xin, Jiao Mengyue, Zhang Yanni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P. R. China)//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2015,43(9):45-47.
We used the leaves ofPolemoniumcoeruleumto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disinfection method, different hormone type and hormone combination on callus induction from leaves. The best disinfection method was with 75% ethanol for 30 s and 0.1% NaClO for 6 min, the leaf bleaching rate was low,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high. Optimal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was MS medium with 1.0 mg·L-16-BA with the induction rate of 88.9%.
Polemoniumcoeruleum; Callus induction from leaf; Induction medium; Leaf bleaching rate
1)黑龍江省留學歸國基金項目(LC201410)。
劉紫薇,女,1992年2月生,東北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學士本科生。E-mail:1696275141@qq.com。
張彥妮,東北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副教授。E-mail:ynzhang808@126.com。
2015年6月30日。
Q943.1
責任編輯:張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