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靜,葉立紅,杜 婧,蔡莉芬,張建集,李 力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五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1)
異甘草酸鎂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療效觀察
王立靜,葉立紅,杜 婧,蔡莉芬,張建集,李 力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五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21)
目的觀察異甘草酸鎂在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的療效。方法將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11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6例給予異甘草酸鎂治療,對照組55例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比較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化指標變化情況。結果治療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紅素改善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異甘草酸鎂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在緩解臨床癥狀、改善肝功能等方面較應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更具有優(yōu)勢。
異甘草酸鎂;慢性;病毒性肝炎;保肝降酶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常見傳染病[1],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面廣泛、發(fā)病率較高等特點,但在不同地區(qū)各型肝炎的感染率有較大不同。我國為乙型肝炎的高發(fā)區(qū),丙型肝炎現(xiàn)癥感染者約3000萬[2],并且以慢性病毒性肝炎為多。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治療中,異甘草酸鎂已經(jīng)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筆者觀察比較了異甘草酸鎂注射液和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療效,以期為異甘草酸鎂在以后的臨床應用中提供更多的參考。
1.1一般資料 篩選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11例,均符合2009年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臨床診斷標準[1],排除急性病毒性肝炎、代償或失代償肝硬化、重癥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害、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慢性肝病者,肝癌及有其他惡性腫瘤者,孕期或哺乳期婦女,1個月內(nèi)應用過保肝降酶活性的藥物如垂盆草、復方甘草酸苷、甘草酸二銨、雙環(huán)醇等者,半年內(nèi)曾應用抗病毒藥物或免疫調(diào)節(jié)劑者,對同類藥物過敏者,無能力表達自己的主訴如精神病及嚴重神經(jīng)官能癥者,嚴重高血壓、嚴重心肺腎功能不全或伴有其他全身系統(tǒng)疾病者。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水平200~800IU/L,血清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200~600IU/L,血清總膽紅素(TBil)水平低于50μmol/L。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此項研究,了解研究的具體要求,已簽署過知情同意書,研究過程中注意保密患者個人隱私。根據(jù)隨機分組原則將111例患者分為2組:治療組56例,男29例,女27例;年齡19~54歲,平均38.5歲;慢性乙型肝炎29例,慢性丙型肝炎27例。對照組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齡18~53歲,平均41歲;慢性乙型肝炎29例,慢性丙型肝炎26例。2組年齡、性別、病原學、病情、患病時間及血清生化指標等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2組均給予基礎保肝治療,多烯磷脂酰膽堿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靜脈滴注1次/d,治療組加用異甘草酸鎂注射液(正大天晴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1942,規(guī)格為20mL/50mg)10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療程4周;對照組加用還原型谷胱甘肽(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9991067,規(guī)格為0.6g/支)1.2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靜脈滴注1次/d,療程4周。
1.3觀察項目及指標 ①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第2周、4周和停藥后2周對乏力、食欲不振、肝區(qū)疼痛、腹脹、惡心、嘔吐、厭油膩等癥狀進行評估。②分別于治療前、治療第2周、4周和停藥后2周檢測ALT、 AST 及TBil的水平,治療前、治療第2周、4周分別檢測血常規(guī)、電解質(zhì)(K+、Na+、Cl-)、尿常規(guī)、心電圖、腎功能(尿素氮、肌酐)。③觀察治療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療效判斷標準
1.4.1血清生化指標(ALT、AST、TBil)評估標準 顯效:ALT、AST、TBil治療后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下降≥25%但未恢復正常;無效:治療后下降<25%或治療后未下降或上升??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2臨床癥狀評估標準 顯效:乏力、食欲不振、厭油、腹脹等癥狀消失。有效:乏力、食欲不振、厭油、腹脹等癥狀減輕且不影響日常生活。無效:自覺癥狀未見明顯緩解??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3總體療效評估標準 顯效:治療后生化指標(ALT、AST、TBil)恢復正常,且癥狀消失。有效:治療后生化指標下降≥25%,但未恢復正常,癥狀減輕;無效:未達上述標準??傆行?(有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研究完成情況 研究過程中共有2例脫落、剔除,共有109例按方案完成研究,其中治療組54例,對照組55例。
2.22組治療前后血清生化指標比較 2組治療2周、4周后與停藥后2周ALT、AST、TBil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P<0.01),治療組血清生化各項指標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或P<0.01)。見表1。
2.32組療效比較 治療2周后和4周后,治療組血清生化、臨床癥狀及總體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或P<0.01),組內(nèi)治療4周總有效率高于治療2周(P均<0.05)。見表2~4。
表1 2組治療前后ALT、AST和TBil水平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1;③與治療前比較,P<0.01;④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表2 2組治療后血清生化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1;③與治療2周比較,P<0.05。
表3 2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1;③與治療2周比較,P<0.05。
表4 2組治療后總體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1;③與治療2周比較,P<0.05。
2.4不良反應 2種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沒有患者因為用藥出現(xiàn)致殘或死亡情況。
我國屬于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地區(qū),包括甲、乙、丙、丁、戊五種病毒性肝炎在我國均有發(fā)生和流行,其中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據(jù)全國乙肝流行病學調(diào)查顯示,我國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1,3],據(jù)此推斷,我國現(xiàn)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約2000萬例次,其中部分患者可進展為肝炎后肝硬化和原發(fā)性肝癌。丙型病毒性肝炎世界上流行廣泛,我國一般人群抗HCV陽性率為3.2%。慢性HCV感染者如未早期干預治療,最終后果是進展到失代償期肝硬化、原發(fā)性癌和終末期肝病。而且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程度重,臨床癥狀輕,很少能引起慢性HCV感染者的足夠重視,從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有研究顯示慢性HCV感染者30年內(nèi)肝硬化的發(fā)生率為5%~25%,肝癌發(fā)生率為10%~15%。
目前針對慢性病毒性肝炎關鍵的治療措施是抗病毒治療和抗炎治療,規(guī)范的治療可有效改善肝臟功能,緩解患者癥狀,阻止或延緩肝臟疾病的進展,對改善疾病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延長存活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4]。甘草類藥物是目前被認為較為有效的抗炎保肝降酶藥物。異甘草酸鎂是從天然中藥甘草中提純研制而成的肝細胞膜保護劑,屬于第四代甘草酸制劑,其有效成分單一,其單一的18α異構體的優(yōu)勢構型使異甘草酸鎂藥代動力學非常突出,藥物清除半衰期較長,可達24h,用藥后可保持較長時間的血藥濃度,因此具有很強的抗炎保肝作用,并且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類激素樣作用、抗氧化等功效。異甘草酸鎂是很好的肝細胞膜保護劑,可以清除體內(nèi)氧自由基,減輕受損肝細胞的炎癥和壞死,利于血清轉氨酶的下降、防止肝臟的纖維化,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5]。另外異甘草酸鎂可以有效疏通肝內(nèi)毛細膽管,減輕肝內(nèi)膽汁淤積,利于膽汁排泄,利于黃疸消退[6]。近年研究還表明,異甘草酸鎂在抗氧化、抗細胞凋亡方面也展現(xiàn)了較好的效果[7]。此外,動物實驗研究表明,異甘草酸鎂對D-氨基半乳糖引起大鼠急性肝損傷具有防治作用[8],對Gal/FCA誘發(fā)小鼠免疫性的肝損傷也有同樣的保護作用,動物實驗表明異甘草酸鎂可以降低小鼠體內(nèi)血清轉氨酶及NO的水平,減輕肝損傷,提高小鼠存活率[9]。
還原型谷胱甘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及甘氨酸組成的一種三肽[10],肝臟內(nèi)含量豐富。還原型谷胱甘肽具有廣譜解毒作用,對病毒和藥物等引起的肝炎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此外還用于惡性腫瘤、神經(jīng)、泌尿、消化等多種疾病的治療。還原型谷胱甘肽相對于甘草酸鎂而言,不如異甘草酸鎂肝臟的靶向性強、半衰期長,因此其減輕肝臟炎癥、保護肝細胞膜、解毒、抗生物氧化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不如異甘草酸鎂強。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及肝功能恢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在安全性上,2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在綜合以上所有病例的情況以后,筆者發(fā)現(xiàn)異甘草酸鎂注射液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以下情況:①當肝功嚴重受損時(大于正常值10倍以上),單獨應用異甘草酸鎂并不能很好地降低轉氨酶,建議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應用。②對于肝功能嚴重受損,進展至肝性昏迷或急性肝衰竭的患者,尤其是TBil嚴重升高的患者,單獨應用異甘草酸鎂對降低TBil沒有明顯效果,甚至會出現(xiàn)反彈性上升。③部分病程較長的患者有尿黃癥狀出現(xiàn)時,短期應用異甘草酸鎂對緩解尿黃的效果不明顯。④對一些農(nóng)村患者,病史可能與實際感染的時間不符,往往在入院后才發(fā)現(xiàn)后已進入肝病的中晚期階段,這時異甘草酸鎂應聯(lián)合應用其他藥物確?;颊叩母喂Σ粫M一步受損。
綜上所述,異甘草酸鎂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時與還原型谷胱甘肽相比具有更強的抗炎、保護肝細胞、解毒、抗氧化及改善肝功能作用,且安全,因此具有更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9,25(10):324
[2]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醫(yī)學病雜志,2004,84(9):775-780
[3] Lu FM,Zhuang H.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in China[J].Chin Med J(Engl),2009,122(1):3-4
[4] 翟金霞.核苷類似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3(3):72
[5] 陳波.異甘草酸鎂治療病毒性肝炎180例臨床觀察[J].交通醫(yī)學,2010,24(5):515-516
[6] 吳錦瑜.異甘草酸鎂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1,15(3):65-67
[7] 王佩.異甘草酸鎂對D-Gal/FCA誘發(fā)小鼠免疫性肝損傷的影響[J].中國新藥雜志,2008,17(18):1595-1597
[8] 王佩,吳錫銘.異甘草酸鎂對大鼠四氯化碳慢性肝損傷的治療作用[J].中國新藥與臨床雜志,2004,23(12):833-835
[9] 賀露露,陳飛.異甘草酸鎂治療68例慢性重度乙型肝炎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3,19(26):52-53
[10] 袁平戈,張大志.還原型谷胱甘肽的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J].藥品評價,2006,3(5):385-390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9.032
R512.6
B
1008-8849(2015)19-2136-03
201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