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 媛
近日,到基層單位走訪調研,發(fā)現好多辦公室都忙得“熱火朝天”,準備迎接年底的檢查評比。仔細觀察,有的忙著造表格,有的忙著搜集材料,有的忙著寫總結,更有甚者,忙著編造考勤簽到表,如此場景,不禁讓人懷疑年終考核考的是什么?這種“臨陣磨槍”的做法,真的能“不快也光”嗎?
年終考核主要是對各單位一年來的工作成效進行評估,其本意是調動干部工作積極性,推動工作有效開展。但一些基層單位卻“歪嘴和尚,念歪了經”,覺得有些工作不是“主業(yè)”,平時沒必要費心思,年底檢查年底忙活一陣就行,抱著“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心理,臨近年底,通宵達旦、加班加點,趕材料、填表格、造典型,企圖把“門面”裝得“像模像樣”,求得一份好成績。
年終檢查“臨陣磨槍”,一方面是有的干部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對群眾、對自己不負責,把工作開展當成了“應付檢查”,只要“檢查過關”就等于“工作合格”;另一方面是平日工作不負責,對工作總結不認真,對表格填報不規(guī)范,對材料歸檔不及時,導致檢查時只能“臨陣磨槍”。此外,也有上級部門的原因,年初開會“作安排”,平時不督促、不檢查,臨近年底“搞突擊”,也難怪基層單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時為了考核方便,個別指標設置不合理,看重了“紙上成績”,忽略了“實際業(yè)績”,翻翻檔案、查查數據、聽聽匯報就了事。
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邊。一年的工作成績不是說熬幾個通宵,加幾天班就能“蒙混過關”的。年終檢查“臨陣磨槍”并不是“萬能鑰匙”,而恰恰相反,多數工作都是靠平時一點一點干出來的,少了中間的程序,就是華而不實的“虛胖”,成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面子工程”,如果任由其發(fā)展下去,不但打擊那些老實干部干事的積極性,還助長了一些不良風氣,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
治標還得治本。杜絕年終檢查“臨陣磨槍”的現象,不僅要加強對基層單位的思想教育,轉變工作思路,更重要的,還得從轉變考核方式做起,建立常態(tài)督查機制,平時多到基層走走轉轉,看看工作進展如何,聽聽群眾評價怎樣;考核指標不玩虛的,多一些“干貨”,體現工作的實際成效,少聽匯報多考察,少看材料多走訪,把干部政績考準考實;對那些“閉門造車”臨時造出來的“水貨”,發(fā)現一個查處一個,不但不能過關,反而要付出“代價”,使得基層單位不能、不想、不敢“臨陣磨槍”、弄虛作假,從而樹立起務實干事、造福為民的優(yōu)良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