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令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和發(fā)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黨員干部必須以“三嚴三實”要求為標準,持之以恒推進作風建設。
把好“總開關”,做到嚴以修身。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擰緊“總開關”,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如今,黨仍然面臨著執(zhí)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huán)境“四大考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四大危險”,每名黨員干部都要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敢于擔當,勇于負責,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解決好“總開關”問題,必須不斷強化理論武裝,改造主觀世界。要勤學善思,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掌握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武裝頭腦、掌握方向,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此外,還要加強經常、嚴肅的黨內生活鍛煉,不斷增強黨性修養(yǎng),提升道德境界。
認清“高壓線”,做到嚴以用權。嚴以用權,首先要思考權力為誰用的問題。近年來,一些領導干部淪為階下囚,歸根結底是對權力認識的扭曲。不論職務高低,手中的權力都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切不可私用、濫用,要把民眾滿意作為用權的根本標準,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維護好、實現(xiàn)好、發(fā)展好。嚴以用權,用權必須堅持權責相統(tǒng)一,權力的本質就是責任,權力越大,責任也越大,黨員干部必須履行好職能和責任,不能推諉扯皮、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要當“勤政官”,不做“太平官”。古人云,物必先腐而后蟲生。嚴以用權,必須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各級黨員干部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樹立底線思維,不踩“黃線”、不越“紅線”,嚴用權,慎用權,接受群眾的監(jiān)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謹記“慎于微”,做到嚴以律己。政者正也。一個干部要保持廉潔本色,最根本的還是要保持自身的定力,做到警鐘長鳴、防微杜漸。一些干部的腐敗墮落,往往就是從喪失小節(jié)開始的,特別是過不了人情這一關。在縣一級,許多干部親屬、同事、朋友比較多,有的地方還有宗族勢力,甚至一些特殊的“圈子”,有的干部“搞關系學”、“玩潛規(guī)則”,不僅敗壞了黨風政風,還影響了整個社會風氣。作為黨員干部,要正確處理和認識人際關系,堅持講黨性、講原則,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努力凈化8小時外“生活圈”。要切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面對工作中的小問題,黨員干部應當懷著高度的警覺之心,“不因惡小而為之”,不做“溫水中的青蛙”,嚴格按照《廉政準則》來要求自己,防止小問題小苗頭發(fā)展成大問題。
端正“政績觀”,做到謀事要實。謀事要實,黨員干部應該把群眾滿意作為最高追求。為官為什么?就是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實現(xiàn)群眾利益作為最大政績,多在打基礎、惠民生、利長遠的事情上下功夫。為官做什么?就是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廣大黨員干部要從實際出發(fā)謀劃事業(yè)和工作,秉承科學精神,不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全面協(xié)調、統(tǒng)籌兼顧,把腳步邁穩(wěn),把腳印踩實,謀求實效。身后留什么?就是要留下經得起時間檢驗的事業(y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謀劃未來發(fā)展,端正事業(yè)觀、政績觀,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留下長青的事業(yè)、不朽的功績。
敢啃“硬骨頭”,做到創(chuàng)業(yè)要實。“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群眾利益訴求日趨多元化,矛盾問題多發(fā)。面對問題和挑戰(zhàn),黨員干部必須具備敢于擔當、直面矛盾的魄力,要勇于直面矛盾,敢于改革創(chuàng)新,特別是對于一些難啃的“硬骨頭”,要敢于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破除體制機制的弊端,化挑戰(zhàn)為機遇,變困難為利好,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要勇當改革創(chuàng)新的“急先鋒”,用新思路破解難題,用大氣魄深化改革,用強措施推動發(fā)展。
爭做老實人,做到做人要實。黨的十八大指出,完善競爭性選拔干部方式,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各級黨員干部要帶頭做老實人、干老實事,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堅強有力作風保障。選人用人是“風向標”,探索完善分類分層初始提名、干部綜合研判等選人用人機制,重點考慮、提拔重用敢于擔當責任、敢于改革創(chuàng)新、埋頭苦干不搞歪門邪道的干部,切實為老實人敞開進步的大門,凝聚起為黨和人民貢獻力量的強大合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