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當你母親和妻子同時落水時,你會先救誰”這一刁難了無數(shù)男兒的兩難問題如今也在困擾著法律,當父母出資為子女結婚而購買房屋等不動產,到子女離婚時,法律究竟會優(yōu)先保護誰的利益呢?是父母的出資利益還是配偶的財產利益呢?對于這一兩難困境,我國的婚姻法也一直在探索與權衡,試圖做出最合理的價值選擇。然而,法律總會有其側重,不管是保護誰的利益,都會侵害到另一方的利益。因而,不管婚姻法如何選擇,總會有質疑的聲音存在,但這種選擇一定是時代最需要的。
在當今時代,由于房價的不斷攀升、獨生子女的增多,再加上結婚傳統(tǒng)習俗的繼承,父母為子女買房結婚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然而這種愛子或愛女的表現(xiàn)往往會引發(fā)離婚時房產的糾紛,以致對簿公堂。那么,父母出資購買的房屋究竟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呢?
那么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房子的性質的認定現(xiàn)在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認為是贈與行為,根據(jù)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是指“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一種合意。父母出資為其子女買房并以其名義登記的主要原因是子女的經(jīng)濟能力差,無力負擔買房的壓力,父母只是要解決子女的居住條件,并未想過要子女償還,就像撫養(yǎng)子女一樣是無償?shù)摹?/p>
另一種觀點認為是借貸行為,是出借人(父母)將標的物(房產)出借于借用人(子女)使用,借用人使用后返還標的物的一種法律關系。這主要是基于社會現(xiàn)實的需要,現(xiàn)代人力都是理性經(jīng)濟人,都要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父母也不例外。父母為子女出資購買的房屋理應視為父母借錢給子女買房,需要子女予以償還。
對于上述兩種觀點,我還是比較認同父母出資購買房產的行為是贈與行為。因為借貸行為往往需要雙方有成立借貸的意思表示,需要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訂立借貸合同,口頭或者書面約定還款期限,而在現(xiàn)實中,大多數(shù)父母都是出于改善子女生活的目的,并不期待子女能償還該筆房款,更不可能訂立相關借貸合同,因而說成是借貸關系稍有牽強。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父母出資為子女買房的各種情形,否則無法對癥下藥。根據(jù)我國現(xiàn)有的婚姻法以及司法解釋,我們也能解決其中的婚前一方父母完全出資、婚后一方父母完全出資、婚后雙方父母完全出資、以及婚后雙方父母部分出資等四種情形的房產分配問題,然而其他情形下,法律仍未做出規(guī)定,需要我們的探索立法。
1950年的《婚姻法》基于當時婦女多從事家務勞動而無收入或者收入少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jù)地婚姻家庭立法所形成的男女平等、保護婦女權益的立法精神的繼承,規(guī)定了:“夫妻雙方對于家庭財產有平等的所有權和處理權?!备鶕?jù)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作出的《就有關婚姻法施行的若干問題的解答》分析,“家庭財產”包括以下三種:一是男女婚前各自所有的財產;二是夫妻婚后共同生活所得的財產;三是未成年子女的財產。雖然該條款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父母出資買房的問題,但根據(jù)其對夫妻共同財產的界定,可以推知其應當屬于夫妻共同財產。這一規(guī)定的優(yōu)點就在于劃分簡單、便于操作,只需要運用簡單的除法就可以分割夫妻財產,適應了當時強調共有制的社會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而且在個人財產較少的情況下的確有利于快速解決糾紛。
隨著時代的進步、個人財產的增多,1980年《婚姻法》作出了一定的突破?!痘橐龇ā返?3條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分權?!贝藭r,夫妻共同財產的范圍已經(jīng)縮小至結婚以后所得的財產。
這一規(guī)定保護了夫妻婚前個人財產的獨立性,有其進步性。但由于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限制,其依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動產與不動產同等對待,不夠細致、明確,不能很好的規(guī)范現(xiàn)實生活中復雜的夫妻財產關系。
后來,根據(jù)2001年我國《婚姻法》的修訂,對夫妻共同財產和個人財產問題進行了更加詳盡的規(guī)定,對于父母出資為子女買房問題有兩個不同的條款涉及?!痘橐龇ā返?7條第(四)款的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guī)定的除外?!痘橐龇ā返谑藯l第(三)款規(guī)定: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為夫妻一方的財產。通過上述性質的分析,既然認定父母出資為子女購房的行為應當屬于贈與行為,就應當適用這兩個條款的規(guī)定,即父母在贈與時,除非明確表明將該房產送給一方,否則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該規(guī)定也存在需要完善之處:一是該條款僅適用于父母婚后買房的行為,至于婚前為子女出資買房的行為,法律并未作出明確規(guī)定。二是該條款并未考慮到中國人情關系的習俗,夫妻父母很少會撕破臉皮只將房屋贈與自己的孩子,即使其真實想法是僅想讓自己的孩子收益,令其很難去行使贈與對象的表示權。
針對《婚姻法》沒有規(guī)定婚前父母出資買房的現(xiàn)狀,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了很多的爭議,2003年,《婚姻法》的司法解釋(二)應運而生,具體的規(guī)定了父母為子女出資買房的法律適用。其第22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結婚前,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自己子女的個人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的除外。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钡谝豢蠲魑嘶榍案改赋鲑Y買房的財產歸屬,除非父母明確表示贈與雙方,否則即視為夫妻個人財產。而第二款就是對《婚姻法》第18條的繼承,確認了婚后父母出資買房的行為應視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除非父母明確表示只贈與一人。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規(guī)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guī)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以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边@一規(guī)定不僅彌補了雙方父母共同出資購房的法律空缺,更推翻了婚姻法解釋二的規(guī)定,但這種贈與單方的推定需要根據(jù)產權登記確定。
相較于之前的相關規(guī)定,婚姻法解釋(三)具有以下幾個進步之處:
首先,將父母出資的范圍由房產擴充至不動產,充分體現(xiàn)了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家庭的重要生活資料已不僅僅局限于房產,其他價值較高的不動產也成為了婚姻法著重保護的對象。這種擴充更能保護父母的出資利益,避免子女離婚帶來的較大數(shù)額的財產流失。
其次,彌補了婚姻法解釋二對雙方父母出資的空缺;
再次,在房產上確立了按份共有制度。
當然,該規(guī)定也還存在不足之處,這一規(guī)定使得處于弱勢地位的夫妻一方失去了共有財產權,同時違背了《物權法》中認可產權登記方單方產權的規(guī)定。
[1]史修全.父母資助買房引出家庭糾紛[J].民主與法制,2011(16):40-41.
[2]王殿祿.父母出資買房歸屬哪一方?[J].天津人大,2012(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