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諸城市畜牧獸醫(yī)管理局山東諸城262200)
常見雞呼吸道疾病防治要點分析
田進錫
(山東省諸城市畜牧獸醫(yī)管理局山東諸城262200)
雞呼吸道疾病是指雞只受病毒、細菌、免疫抑制病原體、支原體、環(huán)境及管理因素等致病因子侵襲或應激損害其呼吸系統(tǒng),進而導致雞呼吸異常的一類疾病的統(tǒng)稱。該病多發(fā)于冬春季節(jié),屬復合型呼吸道疾病,病變多集中于呼吸道,診斷難度較大,易導致病情延誤,進而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為此,本文分析了常見雞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要點,以供參考。
1.1 病原、流行特點、癥狀及病變特征
本病是一種急性和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其致病病毒屬冠狀病毒科,家禽中僅有雞發(fā)病,通常經由呼吸道傳染。從臨床癥狀來看,病雞呼吸時會出現(xiàn)啰 音或喘鳴音,有流鼻液、流淚、排米湯樣白色糞便等癥狀。產蛋雞發(fā)病后可產畸形蛋、沙皮蛋、軟蛋,蛋清與蛋黃分離,且蛋清稀薄。從病變特征來看,氣管內黏膜增厚且呈灰白色,有黃白色滲出物,輸卵管有明顯水腫,腎腫大,并有尿酸鹽沉積。產蛋雞卵泡有出血和變形現(xiàn)象,腹中存在液狀卵黃。
1.2 防治要點
應加強養(yǎng)殖管理,做好衛(wèi)生預防工作,以控制本病流行。雞7~10日齡時使用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苗H120、新城疫Ⅱ系苗混合飲水或使用新城疫與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lián)苗滴鼻,35日齡時加強免疫(使用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苗H52),以有效預防本病。
2.1 病原、流行特點、癥狀及病理特征
本病是一種急性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多由雞副嗜血桿菌所引發(fā)。該病原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小球桿菌,抵抗力較差,對抗菌素(尤其是氯霉素)敏感。從流行特點來看,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有病雞和帶菌雞,可經塵埃、飛沫等途徑傳播,多發(fā)于早春和秋冬等寒冷季節(jié),產蛋雞和育成雞較易感染,多為急性經過,若無繼發(fā)感染,則死亡率較低。從臨床癥狀來看,本病的潛伏期較短,病雞通常有流鼻液、打噴嚏、眼瞼水腫、顏面浮腫以及眼結膜充血發(fā)炎等表現(xiàn)。從病理特征來看,病雞鼻腔與鼻竇充血、腫脹,有濃性分泌物,眼結膜囊內存在干酪物,氣管等處無炎癥。
2.2 防治要點
按0.2%比例將磺胺二甲基嘧啶加入飼料中喂服,連續(xù)使用3~5 d。為雞只肌注100 mg鏈霉素,每日1次,連續(xù)使用3 d。按0.2%比例將土霉素加入飼料中,連續(xù)飼喂3~5 d。同時,還可與外科療法相結合,如病雞有鼻炎或眼炎時,可使用2%硼酸水清洗;如其鼻竇腔內存在豆渣樣凝固物時,可用手術刀切開并用鑷子將其夾出,采用硼酸水沖洗后將青霉素眼藥水滴入其中。
3.1 病原、流行特點、癥狀及病變特征
本病由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所引起,該病毒屬皰疹病毒科,通常寄存于氣管組織中,抵抗力較差。該病以雞為主要侵害對象,不同品種無明顯差異,可發(fā)于任意年齡段,其中成年雞的發(fā)病率較高,主要傳染源為病雞和帶毒雞,通常經呼吸道與眼內傳染。病雞常有呼吸困難、呼吸時發(fā)出響亮喘鳴聲、甩頭、咳嗽等癥狀,其口腔喉裂處通常有干酪性栓塞,氣管內存在血氧滲出物,有時可出現(xiàn)偽膜,且易剝離。
3.2 防治要點
應于發(fā)病初期接種傳染性喉氣管疫苗,并添加0.1%紅霉素或0.05%強力霉素進行治療,中后期可將0.02%氨茶堿、0.05%強力霉素加入飼料,拌料4 d。病雞出現(xiàn)呼吸困難時采用鏈霉素(1只)、青霉素(1只)、氫化可的松(2 mL)和10 mL生理鹽水混合噴喉,以改善其癥狀,降低病死率。
4.1病原、流行特點、癥狀及病理特征
本病通常因敗血霉形體感染而發(fā)病,該病原是一種原核生物,革蘭氏染色呈弱陰性,有血凝性,需氧并兼性厭氧。雞慢性呼吸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秋冬季節(jié)發(fā)病率較高,不同年齡段均可染病,病雞主要有咳嗽、流鼻液、眼瞼腫脹、消瘦以及呼吸道啰 音等癥狀。病雞的鼻黏膜、氣囊較厚,存在干酪樣物,竇內充血,有明顯水腫和滲出物。
4.2 防治要點
成年雞可肌注卡他霉素(每日2萬單位)和鏈霉素(每日20萬單位),每日早晚分別注射1次,連續(xù)注射3 d。發(fā)病后,如不能在短期內消除病因,且存在蔓延趨勢時,可將泰樂菌素投入飲水中,或使用紅霉素、支原凈拌料?!觯ň庉嫞旱一郏?/p>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3.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