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喜雨
上初中時,我就有了理想:作家!可謂少年壯志。
因愛好文學而偏科。有一次,化學僅考了35分。所以,那時的我,在班上,乃至在整個學校是一個很不起眼的男生。初三那年,因成績不好,班主任從不點我的名,連我最后一段時間的缺席(我在家自習)也不過問。記得老師有一次發(fā)動學生寫挑戰(zhàn)書。許多同學都寫了,說長大了要干什么,有的說做科學家,有的說做數(shù)學家,有的說做建筑學家……因為我是一個差生,所以保持著沉默。從文之初,我就很少張揚。發(fā)明飛機的人說,會說話的鳥兒是飛不高的!而我自學文學,原因:①給家里省錢。因為我那時自立心很強,不想給當農民的父母增加負擔。②想成為作家,完全可以自學。③為了考試而學習沒有興趣。至今,我都不明白一個學生干嗎要學那么多東西?,F(xiàn)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學習必須尋找聚焦點;倘學而不用,何益?
1987年7月,我參加了中考。8月初,同學們相約著去學校看分數(shù)。我沒去,也不想知道。后來,據(jù)一位同學說我僅考了四百多分。9月初,我拒絕了復習(那時有許多落榜生都進了復習班),也拒絕拜師學藝,而是選擇在家自學——從一個初中生到一位作家,這個過程就是一次長征,一次一個人的艱難行走!可以說,我一個人的長征就從那兒開始了。
那時,首先家里人不理解,因為我是以叛逆面目出現(xiàn)在那個偏僻的鄉(xiāng)村。父母系文盲,罵也罷,怨也罷,已無可奈何。忙時,我干活;一有時間,就縮在“牢洞”里。如今,城里的姑母就夸我能上能下。只要有錢,我就去買書。在那個容易“動蕩”的年齡,我從未用錢給自己買穿的、吃的。一個長大了可以結婚的青年出門行走時還沒有一套像樣的衣服,這種情形一直持續(xù)到1998年我第一次走進市文聯(lián)。一個為理想而苦苦奮斗的青年,其前期階段的艱難可想而知。
為了掙錢,我在建筑工地打過小工,在化肥廠儲運車間做過民工。在此,說說當民工的一段生活吧。那時,月薪64元。早上在食堂里吃,中、晚自帶飯盒在車間蒸飯箱里蒸飯;住在民工房里,一個房間4張床。為了省錢,更多時候從家里帶腌菜。民工的工作除了一年一度的大修,其余時間的事并不多。沒事時,我們在休息室待命。休息室里,別人扯淡,我一有時間就讀書。當然,不能讓負責民工的頭頭沈××發(fā)現(xiàn)。道理很簡單:這不是讓你讀書的地方。在此說明:像我這樣的小民工,是受像沈××這樣的勢利者歧視的。上班: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中午午休兩小時。從廠里到集賢路新華書店,騎自行車只需十幾分鐘。所以,只要是晴天,我放下飯盒就往書店里趕。書店開架,沒錢買書,但可以進去裝作買書的樣子看書。進入書店,我熟門熟路去社會科學的隔里看我要看的書。記得一本《現(xiàn)代漢語》,不過1.35元,我跑了幾天才將它看完。時間到了(父親將他的鐘山表給了我),我又忙往回趕。回到廠里,趁閑將看到的內容簡明扼要寫成筆記。這種讀書方法一直持續(xù)到離開了化肥廠。其實,廠里有圖書館。我曾試探著向沈××詢問,他白了一眼理也不理,仿佛在說,那是像你這樣的人去的嗎?在此贅言,那時石化廠少數(shù)本地工人很壞,相反,外來的工人(大多是上海人)對民工卻能平等相待。有一次,我出廠門時,沈××還對我審查過,以為我所帶的飯盒裝了尿素。那是我第一次被人當作賊。我回答很沉著,之后靜靜地從他面前走了過去……涉世之初,在感受人心冷漠的同時,我也得到了民工組幾位長者的關心與愛護,比如汪家禮(家住聯(lián)盟村)等其他幾位我已忘記了姓名的長者。因為我年齡小,個頭不高,一些重活他們總是替我們幾個小的干。比如拖板車,他們總是掌車把,我們幾個小的僅僅在后面推推而已,而彼此的報酬卻是一樣的。在此,我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第一個月的工資下來時,我第一次花6元錢在衣攤上買了一條海中藍色褲子?;氐矫窆に奚幔疫€念叨:6元錢,一條褲腿值3元錢。而我的一位工友卻不管這些,用所有的錢買了一件不錯的皮夾克。那時每月雖只有64元,可是值錢!正式工月薪也不過150元。除了給自己留下生活費,余下的我全交給急等著用錢的父母。在那個時期所購的書籍里,我常用筆寫上一段小字說明當時的窘?jīng)r?,F(xiàn)在,每每看到這些文字,我都不愿回憶過去。
與現(xiàn)在的學生相比,那時我哪有讀書的條件呢?我曾語重心長地告訴身邊的孩子:那時不能等!其實,許多事你都不能等,一等,美好的青春時光已經(jīng)從你身邊溜過去了。時間不等人,你要做的,必須緊緊抓住每一天!每年從各個大學文學院畢業(yè)的人數(shù)以萬計,可最終成為作家的能有多少?有人認為搞文學清苦,等我有錢了再說,可是等你有錢了,時光卻已經(jīng)將你拋棄了。
每當溫習過去所寫的筆記,我笑我學習上的愚笨??墒窍胍幌耄菚r不那么做,能有第二種方法嗎?1995年,我走入市圖書館,辦了三張借書證。進修期間,我?guī)缀鯇^內所存的文學類書籍全借閱了。在此,我要感謝市圖書館對我的幫助!所閱之書,價值幾千,如今上漲,恐怕已值幾萬了。我,一位沒有多少收入的青年,哪有那么多錢買書呢?
……
這就是我30歲前的一段成長歷程。如今,我雖已在《大家》《廣州文藝》《雨花》《西部》等雜志發(fā)表了近百篇作品(主要是小說),但我感到,此生,除了哪天進了方匣子,我都在長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