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軍
摘 要:力量素質是各項身體素質的基礎,尤其發(fā)展最大力量不僅能夠增強肌肉的質量和身體的硬度,還能提高心血管機能和血睪酮的分泌水平。更為重要的是,最大力量練習可以提高肌肉和血管的彈性,防止運動損傷的發(fā)生。本文對上肢推和拉、下肢推和拉的各種動作模式練習方法進行了詳細闡述,以期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發(fā)展最大力量。
關鍵詞:動作模式;力量;推舉;提拉;臀大??;軀干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10-0021-04
動作模式是指有效完成某一特定動作的方法。動作模式強調的是在神經系統(tǒng)參與下各環(huán)節(jié)的整體性與協(xié)同性,而力量練習可以看作為完成動作模式提供所需的肌肉力量。力量練習的核心是要通過復合型動作模式,提高神經控制下的多關節(jié)、多維度的運動能力并逐級提高動作難度。同時,在保證動作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完成動作的速度,使身體各個關節(jié)的肌肉能夠按照正確的順序發(fā)力并將能量有效地傳遞,最終形成高效的動力鏈系統(tǒng)。
傳統(tǒng)的力量練習主要是采用負重抗阻訓練,練習的形式主要是在穩(wěn)定的平面或器械上重復單一關節(jié)的收縮運動, 所練習的部分包括背肌、肱二頭肌、胸肌、肱三頭肌、股四頭肌和腘繩肌等。在借助固定器械進行練習的同時,固定器械給予了人體很穩(wěn)定的支撐,所以在相對穩(wěn)定的器械上進行的練習不能很好地進行穩(wěn)定性訓練。
本文中的力量練習更多的是強調人體在非穩(wěn)定狀態(tài)下的多關節(jié)、多維度的、全身肌肉共同參與的動作模式。其練習手段依據練習部位劃分為上肢推和拉、下肢推和拉、全身協(xié)同運動的推和拉練習等。
一、上肢推動作模式練習
1.交替推實心球的俯臥撐(圖1)
(1)動作學習:俯臥撐姿勢,其中一只手按壓在實心球上,在俯臥撐推起時將實心球推向另一側手,使實心球從一側手臂傳向另一側手臂的同時快速將身體推起。
(2)動作要領:在練習時要保持身體的穩(wěn)定,使身體呈一條直線。
(3)備注:發(fā)展胸肌、肩部和手臂力量。
2.不穩(wěn)定支撐條件下的俯臥撐(圖2~圖7)
(1)動作學習:雙手撐于BOSU、瑞士球或懸吊帶上呈俯臥撐姿勢,運動員使用軀干支柱力量控制身體平衡,做俯臥撐時通過屈肘降低身體重心,然后再將整個身體快速推起。上述動作熟練后,也可將兩腳或單腳置于瑞士球上,兩手置于地面呈俯臥撐姿勢,動作練習同上。
(2)動作要領:下肢、軀干和臀大肌都要保持緊張狀態(tài),并控制身體的穩(wěn)定性,肩、髖、膝、踝關節(jié)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撐起時動作要盡可能地快。
(3)備注:發(fā)展腹肌、腰背肌、臀肌、肩部、胸部和手臂力量。
杠鈴和啞鈴上推練習是發(fā)展上肢力量的主要練習方式,臥推練習可按照動作難度逐級增加:凳上臥推→瑞士球臥推(一般選用啞鈴),動作模式分為雙臂上推和交替上推兩種。
3.啞鈴(或杠鈴)臥推(圖8)
(1)動作學習:仰臥于練習凳上,雙手持握啞鈴緩慢降于胸部兩側,肘關節(jié)不要低于肩部的水平面。練習時推起啞鈴的動作要有爆發(fā)力,重復8~10次為一組,練習4~6組。
(2)動作要領:在推舉過程中時刻要保持雙腳觸地,軀干、臀部和肩部緊貼在練習凳上。
(3)備注:運用胸肌、肩和上肢的肌肉共同發(fā)力。
4.交替臥推啞鈴(圖9)
(1)動作學習:仰臥于練習凳上,兩臂做交替的屈伸推舉啞鈴動作,重復8~10次為一組,練習4~6組。
(2)動作要領:在推舉過程中時刻要保持雙腳觸地,身體的臀部和肩部在凳上,非用力一側的手臂保持筆直;腹部收緊以保持身體的穩(wěn)定。
(3)備注:快推慢放,運用胸肌、肩部和軀干的肌肉共同發(fā)力。
5.瑞士球臥推啞鈴(圖10)
(1)動作學習:仰臥于瑞士球上,手握啞鈴雙腳觸地,髖部提起,膝、臀、軀干處于同一平面,做快速推舉啞鈴動作,重復8~10次為一組,練習4~6組。
(2)動作要領:在推舉過程中時刻要保持雙腳觸地,臀大肌要保持收緊狀態(tài),肩部放在瑞士球上,軀干和大腿保持在同一平面上。
(3)備注:運用胸肌、肩和手臂的肌肉共同發(fā)力。
6.跪姿交替上推啞鈴(圖11-12)
(1)動作學習:以跪姿作為準備姿勢;雙手持啞鈴于頭上,保持一側啞鈴高舉,另一側啞鈴下落,注意保持軀干的穩(wěn)定。
(2)動作要領:保持軀干的穩(wěn)定性,臀大肌保持緊張狀態(tài)。
(3)備注:發(fā)展肩部、臀部力量。前推練習可以在發(fā)展上肢力量的同時發(fā)展身體軀干的穩(wěn)定性,若是采用半跪姿為動作姿勢,更能在練習的同時有效地發(fā)展臀大肌和股四頭肌。
7.斜上推啞鈴(圖13)
(1)動作學習:坐立并倚靠于練習凳上,手持啞鈴屈臂于肩兩側,掌心朝向大腿。上推啞鈴直至雙臂伸直并穩(wěn)定,然后再緩慢收回啞鈴至起始位置。
(2)動作要領:在練習中始終保持雙腳著地,肩、臀始終緊貼在練習凳上,腹部收緊以保持核心穩(wěn)定。
(3)備注:發(fā)展胸大肌上部、肩部和手臂力量。
8.半跪姿啞鈴交替斜上舉(圖14)
(1)動作學習:雙手持啞鈴半跪姿準備,持啞鈴屈臂于肩兩側,掌心相向。一側手臂斜上推啞鈴,同時另一側手臂收回啞鈴于胸前。
(2)動作要領:在練習中始終保持臀肌、股四頭肌和腹部收緊,以保持軀干的穩(wěn)定。
(3)備注:發(fā)展臀部、股四頭肌、胸大肌上部、肩、手臂和軀干力量。
二、上肢拉動作模式練習
1.臥拉杠鈴(圖15)
(1)動作學習:將杠鈴桿置于一定高度的練習架上,練習者仰臥于杠鈴桿下,雙手握距與肩同寬,保持直臂握桿姿勢,腳尖勾起。練習開始時,在保持整個身體正直的條件下,快速地完成將整個身體拉起的動作。停頓2~3秒后,再緩慢地將整個身體下放到準備姿勢。重復5~8次為一組。endprint
(2)動作要領:練習時頭、軀干、臀、下肢保持在一條直線上,臀大肌收緊,收腹并保持適度緊張。
(3)備注:發(fā)展上背部和肩部力量。
2.懸吊帶臥拉(圖16)
(1)動作學習:雙手分別握住懸吊帶兩個拉環(huán),腳尖勾起,腳跟著地,身體懸空并保持挺直姿勢;依靠背闊肌發(fā)力將身體快速拉起,屈拉時保持整個身體的正直和穩(wěn)定性。停頓2~3秒后,再緩慢地將身體放下到開始姿勢。重復5~8次為一組。
(2)動作要領:練習時頭、軀干、臀、下肢保持在一條直線上,臀大肌收緊,收腹并保持適度緊張。
(3)備注:發(fā)展上背部、肩部力量和身體軀干力量。
3.變換重心高度的引體向上
(1)動作學習:雙手略寬于肩,持握引體向上拉桿。將身體向上拉起后(即下顎超過橫桿水平面,大小臂夾角小于30°)停頓10秒;緊接著降低身體重心高度(即大小臂夾角達到90°)停頓10秒;再將身體重心下降到大小臂夾角呈145°時停頓10秒。整個練習過程共需30秒。
(2)備注:發(fā)展背闊肌、肩、手臂力量。練習過程中既可以通過附加沙袋、沙衣等器材增加負荷,也可以通過增大兩手之間的握距來達到增加負荷刺激的目的。
4.站姿上提啞鈴(圖17)
(1)動作學習:手持啞鈴呈半蹲姿勢,雙臂微曲,雙肘夾緊置于體側,兩手沿著大腿方向順勢提起啞鈴,然后再緩慢地放下。以此重復數(shù)次。
(2)動作要領:以肩為軸發(fā)力,臀大肌收緊,保持背部挺直。
(3)備注:感受背部和肩部用力。
5.單腿單臂俯姿上提啞鈴(圖18)
(1)動作學習:單腿站立,支撐腿稍彎曲,非支撐腿向后蹬伸呈“燕式平衡”姿勢,支撐腿對側的手握持啞鈴,提起啞鈴時肘關節(jié)夾緊于體側,然后緩慢放下啞鈴。以此重復數(shù)次。
(2)動作要領:以肩部為軸動員背闊肌發(fā)力并保持背部挺直,練習時腹部收緊,腳尖向下勾起,頭、背、臀、腿和腳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3)備注:感受背部和肩部用力,發(fā)展支撐腿股后肌群的柔韌性,發(fā)展平衡性。
6.站姿側向飛鳥(圖19)
(1)動作學習:基本準備姿勢站立,雙手于胸前持啞鈴,肘部微屈成90°,腰背部挺直,向上提拉啞鈴,然后緩慢放下成準備姿勢。以此重復數(shù)次。
(2)動作要領:保持挺胸直背,臀大肌收緊。
(3)備注:發(fā)展背部、肩部和腰部力量。
7.站姿啞鈴側平舉(圖20)
(1)動作學習:直立,雙手持啞鈴,肘部微屈,手掌向下,雙臂快速向上提拉啞鈴至與肩同高,停頓1~2秒后,再緩緩地還原成準備姿勢。以此動作重復8~10次為一組。
(2)動作要領:提拉啞鈴的高度不能超過肩的高度,用力提拉時軀干保持穩(wěn)定、挺直姿勢,稍收腹,臀大肌收緊,下肢的兩膝關節(jié)始終保持伸直姿勢,避免出現(xiàn)屈膝用力動作。
(3)備注:發(fā)展肩關節(jié)周圍肌群力量。
8.懸吊帶A型下拉(圖21)
(1)動作學習:前后分腿站立,前腿保持伸直,后腿稍屈。雙手分別握持懸吊帶把手于胸前,掌心向下,軀干與地面保持一定的角度,身體保持挺直呈后仰姿勢。練習開始時,雙臂用力下壓并沿著“A”字型運動軌跡拉動身體至直立姿勢。
(2)動作要領:在練習過程中要保持軀干挺直、臀大肌收緊、腳尖勾起姿勢。
(3)備注:發(fā)展肩關節(jié)、軀干和下肢整體用力能力。
三、下肢推動作模式練習
1.杠鈴頸前蹲(圖22)
(1)動作學習:站姿,將杠鈴置于頸前緊扣雙肩,肘部彎曲手掌向上持握杠鈴,臀大肌發(fā)力下蹲直至大腿與地面平行,通過臀部發(fā)力以及伸髖、伸膝動作,蹬起至站立姿勢。
(2)動作要領:練習過程中保持膝關節(jié)不超過腳尖,杜絕出現(xiàn)膝關節(jié)內扣動作,注意保持胸部和背部挺直姿態(tài)。
(3)備注:發(fā)展臀大肌、股后肌和股四頭肌。
杠鈴頸后深蹲是發(fā)展下肢力量的經典手段,但是在大負荷深蹲練習時,人體腰背部肌肉參與發(fā)力,由于腰背部肌肉比臀大肌力量較弱,在此練習中運動員常常出現(xiàn)腰部勞損。相對于在練習時將杠鈴置于頸前,腰部在練習中保持挺直姿態(tài)可以有效減少腰椎關節(jié)損傷和腰肌勞損。
2.前后分腿蹲(圖23~圖27)
(1)動作學習:負重前后分腿站立,將后腳置于固定支撐物、瑞士球或懸吊帶上,膝關節(jié)微屈;通過前腿的彎曲降低臀部,同時后腿膝關節(jié)不能觸地呈半跪姿,停頓片刻后前腿蹬起還原呈起始姿勢。
(2)動作要領:切勿將前腿的膝關節(jié)超過腳尖,膝關節(jié)向前運動時切勿出現(xiàn)外展或是內扣動作;以舒適的方式將腳尖或腳背置于臥推凳或跳箱上。
(3)備注:發(fā)展前支撐腿的臀大肌、股后肌和股四頭肌力量;發(fā)展后支撐腿臀大肌的柔韌性。
3.側向分腿蹲(圖28~圖31)
(1)動作學習:將懸吊帶的兩個分支纏繞成一股套在鞋上,一條腿站立在地面上,另一條腿置入懸吊環(huán)中并保持懸吊環(huán)垂直于地面;然后將重心至于支撐腿上,腳尖和膝關節(jié)保持向前,下蹲時膝關節(jié)不要超過腳尖,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位置即可。下蹲的同時懸吊腿保持直腿向側方向滑動,最后支撐腿蹬地站起,還原成預備姿勢。
(2)動作要領:下蹲時要注意動員臀大肌參與緩沖,蹬伸時要用快速伸髖發(fā)力,在練習過程中保持挺胸、收腹,同時保持背部的挺直以及懸吊腿始終處于伸直狀態(tài)。
(3)備注:發(fā)展支撐腿的臀大肌和股四頭肌力量;發(fā)展懸吊腿的髖關節(jié)柔韌性。
四、下肢拉(屈收)動作模式練習
1.杠鈴硬拉(圖32)
(1)動作學習:以基本準備姿勢雙手持握杠鈴于膝關節(jié)下端,快速蹬地、伸髖,雙臂保持直臂;還原成準備姿勢并重復。
(2)動作要領:練習時一定要注意保持腰背挺直,挺胸直臂可以有效的預防運動損傷;要求臀部發(fā)力、切勿用腰部力量提拉杠鈴。
(3)備注:發(fā)展臀部爆發(fā)力,腿部蹬地力量和全身協(xié)調用力。
2.羅馬尼亞硬拉(圖33)
(1)動作學習:單腿站立,另一側手臂握持杠鈴或啞鈴,髖部稍彎曲,放下杠鈴或啞鈴等器械時,非支撐腿保持直腿姿勢并向后提起;通過臀肌的收緊和上體直體抬起還原成起始姿勢。
(2)動作要領:保持背部挺直以及臀部肌肉緊張,非支撐腿腳尖向下;練習過程中上體和腿部必須同步移動,前傾時通過非支撐腿的蹬伸動作來動員臀部肌群共同參與運動。
(3)備注:發(fā)展臀肌、股后肌和腰背肌群力量。
(首都體育學院 1001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