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才
胸腔穿刺引流并注入化療藥物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觀察
劉敬才
目的 觀察胸腔穿刺引流并注入化療藥物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療效。方法 62例惡性胸腔積液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1例。分別采用胸腔穿刺引流并局部注入化療藥物治療和單純胸腔穿刺放胸水治療, 統(tǒng)計總有效率及生存率。結果 治療4周后, 觀察組總有效率(87.1%)高于對照組(61.3%),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6個月存率和1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胸腔穿刺引流并局部注入化療藥物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療效肯定, 相對延長了患者生存期, 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胸腔穿刺;化療藥物;惡性胸腔積液
惡性胸腔積液是指原發(fā)性或者繼發(fā)性惡性腫瘤侵襲胸膜而引起一系列病理改變并最終導致胸腔積液產生的臨床病癥, 是惡性腫瘤晚期常見并發(fā)癥之一, 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呼吸困難、胸痛胸悶和惡病質等,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并且會縮短患者的生存期。傳統(tǒng)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方法多為全身化療和局部穿刺放胸水, 這種方法短期內見效快, 但易復發(fā), 加之全身化療不良反應多, 額外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近年來, 作者采用胸腔穿刺引流并局部注入化療藥物治療惡性胸腔積液, 取滿意的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腫瘤科住院治療的62例惡性胸腔積液患者的臨床資料。病例入選標準為:①所有患者均通過活檢或者病理證實為惡性胸腔積液;②CT等影像學檢查提示大量胸腔積液者;③所有患者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KPS評分)均>50分, 并且預計生存期>6個月者。排除標準:①合并結核性胸腔積液者;②多器官功能衰竭, 并且生存期<6個月者。所有入選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1例。觀察組男19例, 女12例, 年齡45~79歲, 平均年齡(57.4±11.5)歲, 肺癌17例, 肝癌7例、胃癌4例、乳腺癌3例。對照組男18例, 女13例, 年齡44~78歲, 平均年齡(56.9±11.2)歲,肺癌18例, 肝癌6例、胃癌5例、乳腺癌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基礎治療 完成相關輔助檢查, 全身姑息性化療并營養(yǎng)支持對癥治療。
1.2.2 觀察組 采用胸腔穿刺引流并局部注入化療藥物治療, 具體方法:確定腋中線第6或7肋間隙為穿刺點, 常規(guī)消毒鋪巾, 用2%利多卡因5 ml局部麻醉, 將穿刺針沿肋骨上緣刺入胸膜腔, 試抽胸水, 若抽出胸水, 說明穿刺成功, 然后將導絲送入胸腔后拔出穿刺針, 經導絲引入中心靜脈導管,退出導絲, 接引液袋, 首次放出引流液800~1000 ml后夾閉導管, 每間隔4 h放液1次, 每日不超過1000 ml, 當每日引流量<100 ml時, 胸腔B超證實胸水引流干凈, 予胸膜腔內注入生理鹽水50 ml+順鉑80 mg+5-氟尿嘧啶1500 mg, 給藥后囑患者翻身使藥物能充分分布于整個胸膜腔。胸腔B超證實無胸水或少量胸水后撥管。1次/周, 連用3~4周。
1.2.3 對照組 采用與觀察組相同的胸腔穿刺放胸水治療,但不進行局部化療。
1.3 觀察指標 治療6個周期后行B超或CT檢查觀察胸腔積液變化;通過隨訪統(tǒng)計兩組患者6個月和1年生存率。
1.4 療效判斷標準 療效參照 WTO標準[1]制定, 胸腔積液完全緩解(CR):胸水消失至少維持1個月以上。部分緩解(PR):胸水顯著減少超過1/2以上至少維持1個月以上。無效(NC):未達到上述標準者。緩解率=(CR+PR)/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治療4周后, 觀察組完全緩解5例(占16.1%), 部分緩解22例(占71.0%), 無效4例(占12.9%), 總有效率為87.1%;對照組完全緩解2例(占6.5%),部分緩解17例(占54.8%), 無效12例(占38.7%), 總有效率為61.3%,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生存率比較 觀察組6個月生存率(17例, 占54.8%)和1年生存率(10例, 占32.3%)均高于對照組(6個月生存9例, 占29.0%;1年生存3例, 占9.7%),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惡性胸腔積液在治療上主要有胸腔穿刺放胸水, 經皮穿刺胸腔藥物化療, 支氣管動脈介入化療和經胸腔鏡下胸膜固定術。胸腔穿刺放胸水這種方法雖然短期效果好, 但易復發(fā),且多次穿刺容易感染。后兩種方法被認為是治療惡性胸腔積液較好的方法, 報道稱有效率在81%~100%[2], 但存在技術要求高, 費用昂貴, 多數(shù)基層醫(yī)院不能普及的缺點。而經皮穿刺胸腔介入化療是將中心靜脈導管置入胸腔進行持續(xù)引流的一種方法, 它損傷小, 并且安全可靠, 患者易于接受, 在胸水引流排盡后注入化療藥物, 可有效提高胸腔內藥物濃度,并且直接殺死轉移到胸膜上的癌細胞并使胸膜增厚, 導致化學性胸膜炎并產生胸膜粘連, 從而抑制胸腔積液的產生而達到治療目的。
順鉑為治療惡性腫瘤最常用的的化療藥物之一, 它能引起DNA復制障礙, 從而抑制癌細胞正常分裂而達到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5-氟尿嘧啶通過干擾蛋白質的合成而殺死癌細胞, 減少胸膜上癌細胞負荷, 并使臟壁層胸膜間產生化學性 炎癥, 導致胸膜粘連, 胸膜腔閉塞而控制胸腔積液。研究表明, 順鉑和5-氟尿嘧啶聯(lián)合局部應用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總有效率達92.3%[3]。本研究結果顯示, 采用胸腔穿刺引流并局部注入化療藥物治療惡性胸腔積液, 總有效率為87.1%, 優(yōu)于單純胸腔穿刺放胸水治療, 并且6個月和1年生存率相對較高。
總之, 胸腔穿刺引流并局部注入化療藥物治療惡性胸腔積液, 方法簡單, 安全有效, 經濟實用, 患者生存期相對提高,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周際昌, 儲大同, 孫燕, 等.實用腫瘤內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3:46-47.
[2] 方理, 金龍玉.惡性胸腔積液的綜合治療新進展探討.醫(yī)學美學美容, 2014, 13(2):485.
[3] 陳佶.惡性胸腔積液的局部治療進展及藥物選擇.中外醫(yī)療, 2012, 6(2):112-1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140
2015-02-03
276017 臨沂羅莊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