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軍
脛骨pilon骨折臨床分析
王衛(wèi)軍
目的 探討脛骨pilon骨折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情況, 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選取50例脛骨plion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回顧分析其臨床資料, 總結其臨床特點和治療情況。結果 50例患者, 30例患者為優(yōu), 占60%;12例患者為良, 占24%;7例患者為可, 占14%;1例患者為差,占2%, 優(yōu)良率為84%, 效果顯著。結論 脛骨pilon骨折屬于一項難治性骨折, 做好術前準備, 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 手術過程中詳細操作, 加強對患者的術后功能鍛煉, 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效果, 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手術治療;功能訓練;脛骨pilon骨折;預后
臨床醫(yī)學中, 脛骨pilon骨折是涉及踝關節(jié)的脛骨下1/3骨折, 在下肢骨折患者中所占比例約為1%, 在脛骨骨折患者中所占比例約為3%~10%。臨床醫(yī)學中, 該類骨折的發(fā)病情況比較復雜, 治療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 很容易引發(fā)并發(fā)癥[1]。本院對50例脛骨pilon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 總結其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 現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脛骨plion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35例, 女15例;年齡23~54歲, 平均年齡(39.6±12.5)歲;包括20例開放性骨折患者和30例閉合性骨折患者;34例患者合并腓骨骨折。患者致傷原因主要為交通損傷、墜落損傷和其他損傷。50例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
1.2 方法
1.2.1 術前準備 術前, 需對開放性骨折患者進行清創(chuàng)和縫合處理,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可對患者應用急診內固定術;條件達不到要求情況下, 可在患者進行清創(chuàng)縫合后, 對患者展開根骨牽引, 于2周后對患者進行手術切復內固定處理。閉合性骨折患者需先進行整復處理, 然后經石膏固定, 可在局部麻醉前提下對患者實施根骨牽引。對患者進行手術處理必須至腫脹減輕或者腫脹癥狀消失后實施。
1.2.2 治療方法 術前, 患者選擇的麻醉方法為連續(xù)硬模外麻醉。大部分pilon骨折患者合并腓骨骨折。因此, 在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時, 選擇手術切口應在后外側切口。如患者為單純脛骨骨折, 選擇的手術切口可為內側切口, 并保證兩切口之間的距離最低為7 cm。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 合理選擇手術過程中所需要的鋼板, 并對其放置位置進行合理調整。經負壓引流, 24 h后可對患者實施拔管, 固定患者患肢時,可應用支具和石膏完成。固定時間為連續(xù)4~6周, 然后可對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進行鍛煉, 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 逐漸對患者進行負重訓練。
1.3 療效判定標準[2]優(yōu):患者治療后, 無疼痛感, 未發(fā)現畸形, 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 經X線片檢查, 證實骨折解剖復位,患者踝穴未發(fā)生異?,F象, 無骨性骨節(jié)炎等改變。良:檢查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為良好, 無畸形現象。走路時, 患者踝關節(jié)產生輕微疼痛與腫脹, 經X線片檢查, 證實患者骨折基本解剖復位, 無骨性關節(jié)炎等改變;可:患者關節(jié)活動受限, 范圍在16~20°, 踝關節(jié)偶爾出現無力或者酸痛現象,經X線片檢查, 證實患者踝關節(jié)出現輕度畸形現象;差:患者踝關節(jié)負重疼痛, 行走過程中出現腫痛癥狀, 活動受限, 幅度>30°, 經X線片檢查, 證實患者踝關節(jié)明顯出現畸形。
治療后, 50例患者, 30例患者為優(yōu), 占60%;12例患者為良, 占24%;7例患者為可, 占14%;1例患者為差, 占2%,優(yōu)良率為84%, 效果顯著。
臨床醫(yī)學中, 經過pilon骨折患者治療困難的原因包括很多種, 如患者骨折部位的皮膚比較薄, 脂肪、血管和肌肉較少, 多為高暴力和高能量損傷, 治療過程中, 患者自身修復比較困難。加上該類骨折大多數會合并諸多并發(fā)癥, 因此導致脛骨pilon骨折在臨床骨折治療過程中比較難治愈[3,4]。近些年來, 臨床醫(yī)學中對脛骨pilon骨折的研究逐漸增多, 患者的治療過程中, 實現對并發(fā)癥的預防, 選擇合適的手術時間是一項關鍵因素。大部分情況下, 患者傷后7~10 d, 其軟組織會愈合, 至腫脹部位消失后, 方可對患者開展手術治療。pilon骨折患者的手術指征為:患者為開放性骨折、合并血管以及神經損傷等。但如果患者出現張力性水泡、局部感染、軟組織腫脹、合并周圍血管疾病等, 不能立即對患者實施手術處理[5]。本組資料中, 探討脛骨pilon骨折患者的臨床特點和治療情況, 回顧分析50例脛骨pilon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 術前做好充分準備, 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 手術過程中細致操作, 并加強對患者的術后功能訓練等, 結果30例患者為優(yōu), 占60%;12例患者為良, 占24%;7例患者為可, 占14%;1例患者為差, 占2%, 優(yōu)良率為84%, 效果顯著。這一結果與相關文獻報道結果一致, 由此表明, 雖然臨床醫(yī)學中脛骨pilon骨折屬于一項難治性骨折疾病, 但給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治療后, 可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脛骨pilon骨折屬于一項難治性骨折, 做好術前準備, 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 手術過程中詳細操作, 加強對患者的術后功能鍛煉, 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效果, 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具有重要作用。
[1] 曹湘予.超關節(jié)外固定支架固定聯合延期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開放性Pilon骨折.中醫(yī)正骨, 2014, 30(7):47.
[2] 呂國強.克氏針軟骨下排釘輔助支撐在復雜脛骨Pilon骨折治療中的應用.浙江醫(yī)學, 2014, 9(5):431-433.
[3] 魏世雋.內外翻不同損傷機制導致脛骨Pilon骨折的手術策略.中華骨科雜志, 2014, 34(3):298.
[4] 楊立輝, 柳偉, 孔曉川, 等.經前正中切口結合L型解剖鎖定板治療Rüedi-Allgower Ⅱ、Ⅲ型pilon骨折.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 2014, 16(6):490.
[5] 陳雁西, 徐海林, 施忠民, 等.后踝骨折合并Die-punch骨塊的診治——多元化成像技術的聯合應用.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 2014, 30(8):81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071
2014-12-29]
475400 河南省通許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