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芹
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王素芹
目的 探討薄層液基細胞學(TCT)檢查在宮頸癌初篩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對1568例18~68歲的婦女進行TCT檢測, TCT檢查診斷為非典型鱗狀上皮意義不明確(ASCUS)及以上者或高危型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檢測為陽性者均進行陰道鏡下活檢并送病理。結果 1568例受檢者中TCT陽性者236例, 檢出率為15.05%, 其中病理結果為宮頸上皮內瘤變(CIN)及以上者150例, 組織學診斷符合率63.56%。結論 TCT檢測的組織學診斷符合率高, 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薄層液基細胞學;宮頸癌;篩查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 原位癌高發(fā)年齡為30~35歲, 浸潤癌為45~55歲, 近年來宮頸癌的發(fā)病有年輕化的趨勢, 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是影響宮頸癌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在諸多的早期篩查方法之中, TCT檢查得到了廣泛的肯定和應用[1]。為了客觀地評價TCT檢查在檢測宮頸癌前病變中的診斷價值, 作者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婦科進行宮頸癌篩查者共1568例進行分析,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婦科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者1568例, 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36.47±10.93)歲。進行檢查的原因包括體檢、 白帶增多、 性交后疼痛并出血及陰道異常出血或瘙癢等。本次研究的選取患者納入標準為:已婚或有性生活史、 性交后出血或疼痛、白帶增多或伴血絲、 宮頸糜爛及近1年未做過宮頸細胞學檢查者。
1.2 方法 對所有入選的婦女進行TCT檢查, 具體操作過程如下:首先把一次性宮頸細胞采樣刷, 輕輕深插入至子宮頸管內, 然后順著同一個方向(順時針或者逆時針)進行旋轉,大約旋轉5周, 然后拿出, 把刷頭在保存液之中進行反復的刷洗, 并對保存液中的細胞進行后期的處理。細胞學診斷按照伯塞斯達(the Bethesda System, TBS)報告系統(tǒng)進行, 病理分別為正常范圍(炎癥)、ASCUS、低級別鱗狀上皮病變(LSIL)、高級別鱗狀上皮病變(HSIL)、鱗狀細胞癌(SCC)。最后, 對TCT檢查陽性和高危型HPV陽性婦女行陰道鏡下活檢, 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檢查結果分為慢性宮頸炎、宮頸上皮內瘤變Ⅰ級(CINⅠ)、宮頸上皮內瘤變Ⅱ級(CINⅡ)、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CINⅢ)、宮頸癌。
經過液基細胞學檢查, 1568例受檢者中, TCT陽性者236例, 檢出率為15.05% , 其中包括ASCUS者126例, LSIL 34 例, HSIL 74例, SCC 2 例。ASCUS中活檢為CIN者58例,病理組織學符合率僅為46.03%(58/126);LSIL中活檢為CIN者24例, 病理組織學符合率為70.59%(24/34);HSIL中活檢為CIN者66例, 病理組織學符合率高達89.19%(66/74);SCC中活檢為SCC者占100.00%(2/2)。TCT陽性者與病理組織學總符合率達63.56%(150/236)。結果提示TCT檢測結果為HSIL及以上者, 其組織學診斷符合率高, 達89.47%(68/76)。而對于結果為ASCUS者符合率普遍較低。
宮頸癌發(fā)病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居第二位, 僅次于乳腺癌。目前主要的診斷手段有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宮頸碘試驗、陰道鏡檢查、宮頸和宮頸管活組織檢查和宮頸錐切術。宮頸癌的致病因素較多, 早婚早育, 有流產史、性病史, 擁有多名性伴侶的女性, 都是宮頸癌的高發(fā)人群[2]。所以有學者建議: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為或21歲以前有性行為的婦女應該開始定期做宮頸癌的篩查。也就是說只要有性生活3年, 就有必要行宮頸癌的篩查, 而不是過去常常認為的以年齡為標準進行檢查。
宮頸癌的篩查現在普遍應用的方法是三階梯篩查法,其中細胞學檢測由于其創(chuàng)傷較小等因素作為篩查的第一階段。近年來, TCT作為無創(chuàng)傷性檢查, 是篩查宮頸癌的最常使用、最簡單、患者容易接受且效果較好的診斷方式,改善了以往巴氏涂片假陽性率高的缺點[3]。TCT涂片采用TBS分級系統(tǒng)進行診斷。內容包括:①標本滿意度的評估;②描述性診斷;③給予細胞病理學診斷并提出治療建議。宮頸細胞學檢查為官頸病變首選的初篩方法, 也是對宮頸癌篩查最為有效的方法[4]。自從1941年Papanicloaou創(chuàng)立用陰道脫落細胞學診斷方法以來, 從傳統(tǒng)巴氏涂片到目前日益普及的宮頸薄層液基細胞學, 對于早期診斷宮頸癌、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細胞學新技術相繼涌現, 新柏氏TCT檢查及細胞學TBS診斷報告方式就是細胞學檢查的重大進步。該技術能夠搜集取材器上近乎所有的細胞, 除去雜質, 制成薄片, 避免細胞堆積疊壓, 提高了細胞學診斷的準確性[5]。
通過本研究結果可見, 經過液基細胞學檢查, 1568例受檢者中, TCT陽性者236例, 檢出率為15.05%, ASCUS中活檢為CIN者58例, 病理組織學符合率僅為46.03% ;LSIL中活檢為CIN者24例, 病理組織學符合率為70.59% ;HSIL中活檢為CIN者66例, 病理組織學符合率高達89.19%;SCC中活檢為SCC者占100.00%。TCT陽性者與病理組織學總符合率達63.56%。
綜上所述, TCT檢測結果為HSIL及以上者, 其組織學診斷符合率高, 而對于結果為ASCUS者符合率普遍較低。以上數據對于臨床宮頸癌的篩查重點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TCT檢測的組織學診斷符合率高, 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1] Sawaya GF.Adding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ing to cytology forprimary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shooting fimt and asking questions later.Ann Intern Med, 2008, 148(7):557-559.
[2] 吳玉萍, 王國平.液基細胞學和HPV原位雜交檢測及其聯合應用在子宮頸癌篩查中的作用.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0, 26(4):402-405.
[3] Castellsague X, Diaz M, De Sanjose S, et al.Worldwide human papillomavirus etiology of cervical adenocarcinorna and its cofactors: implications for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J Natl Cancer Inst, 2006, 98(5):303-318.
[4] 李曉紅, 黃在菊, 王澤華.2198例液基細胞學宮頸癌篩查的臨床分析.中國婦幼保健, 2005, 20(18):2307-2309.
[5] 韋紅衛(wèi), 黃衛(wèi)彤.宮頸癌篩查中液基細胞學檢查的應用價值.現代婦產科進展, 2005, 14(3):252-25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9.040
2015-01-15]
251100 山東省齊河縣晏城街道衛(wèi)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