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楠 馬秀寧 孫琳
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研究
丁亞楠 馬秀寧 孫琳
目的探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方法 58例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后發(fā)生VAP患者, 回顧分析其臨床以及病原學特點, 探討合理有效的診斷以及治療方法。結果 本組58例患者共檢出病原菌61株, 其中, 46株(75.4%)革蘭陰性菌(G-), 8株(13.1%)革蘭陽性菌(G+), 7株(11.5%)真菌;治療后24例痊愈, 16例顯效, 9例好轉, 9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84.5%。結論 VAP的致病菌種類較多, 及早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 合理應用抗生素并積極治療原發(fā)病, 可有效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 改善臨床預后。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治療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臨床機械通氣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 主要是由于氣管切開以及氣管插管實施機械通氣2 d以后發(fā)生的醫(yī)源性獲得性肺炎[1]。由于氣管插管可引起呼吸道纖毛運動功能受損, 咳嗽反射被抑制, 進而引起痰液滯留, 有利于細菌的滋生, 從而誘發(fā)VAP[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58例VAP患者的臨床資料, 旨在探討合理有效的診斷與治療方法,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5月于本院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后發(fā)生VAP患者58例, 其中, 男31例, 女27例, 年齡20~77歲, 平均年齡(35.9±14.3)歲;機械通氣時間2~84 d, 平均時間(12.4±24.5)d;8例經鼻氣管插管, 43例經口氣管插管, 7例氣管切開;原發(fā)病:14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 6例神經系統(tǒng)疾病, 5例消化系統(tǒng)疾病, 4例心血管疾病, 11例多發(fā)性以及術后, 10例中毒, 8例其他。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中對于VAP的診斷標準進行診斷:①在應用呼吸機2 d后發(fā)??;②X線胸片檢查顯示胸部浸潤陰影或者有新的炎癥病灶出現(xiàn);③存在肺內實變體征或者濕性啰音;④持續(xù)發(fā)熱, 體溫>37.5℃, 且呼吸道內存在膿性分泌物, 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或者降低, 合并或不合并核左移;⑤支氣管分泌物經培養(yǎng)分離出新的病原體。
1.3 方法 以無菌吸痰管或者纖維支氣管鏡經人工氣道采集支氣管內分泌物, 常規(guī)進行細菌培養(yǎng)以及藥敏試驗。在使用呼吸機2 d后, 實施床旁胸片檢查, 并與機械通氣前檢查結果進行比較, 監(jiān)測患者的血常規(guī)以及血氣分析情況, 觀察機械通氣前后患者的臨床癥狀與呼吸道體征, 觀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情況。早期予以足量抗生素治療, 一旦獲得細菌培養(yǎng)結果以及藥敏試驗結果, 立即調整抗生素用藥物方案,對于革蘭陰性菌特別是銅綠假單胞菌感染者, 應予以聯(lián)合治療, 以降低細菌耐藥的發(fā)生。
1.4 療效評定標準 于治療14 d后根據(jù)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改善情況進行療效判定。痊愈:臨床癥狀、體征、病原學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均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部無干濕啰音, 實驗室檢查指標大部分恢復正常;好轉:癥狀與體征有所改善, 咳痰量減少, 存在少量肺部干濕啰音;無效:癥狀、體征、病原學以及實驗室檢查均未恢復正常??傆行?(痊愈+顯效+好轉)/總例數(shù)×100%。
2.1 病原菌檢出情況 本組58例患者共檢出病原菌61株,主要為革蘭陰性菌(G-), 共46株(75.4%), 包括大腸埃希菌陰溝腸桿菌13株, 肺炎克雷伯菌10株, 銅綠假單胞菌9株,鮑曼不動桿菌3株, 嗜麥芽黃單胞菌3株, 其他菌株8株;革蘭陽性菌(G+)8株(13.1%), 包括2株糞腸球菌, 5株金黃色葡萄球菌, 1株表皮葡萄球菌;7株(11.5%)真菌。
2.2 臨床預后 58例患者經上述治療后, 24例痊愈, 16例顯效, 9例好轉, 9例無效, 總有效率為84.5%(49/58)。
機械通氣是臨床急危重癥患者的重要搶救手段, 但在建立人工氣道時, 鼻腔與氣管黏膜以及纖毛傳遞系統(tǒng)所組成的防御屏障受損, 致使氣道干燥且黏液分泌量增多, 極易造成痰液黏稠而引流不暢[2]。VAP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 即便救治存活后, 住院時間也將明顯延長, 且醫(yī)療費用將明顯增加[3]。因此, VAP的診斷與防治已成為醫(y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點。
準確及時的診斷VAP是臨床危重癥患者治療過程中面臨的難題之一。臨床診斷主要是根據(jù)影像學觀察到炎性滲出以及存在支氣管膿性分泌物、白細胞減少或升高、發(fā)熱等進行診斷[4]。但僅僅憑借上述指標進行診斷過于局限, 敏感性和特異性僅為69%、75%左右。經驗性診斷在臨床中較為普遍, 但實踐證明, 初期抗感染治療不及時, 極易導致預后不良, 即便后期抗菌治療得以糾正, 仍然無法取代初期正確抗感染治療的效果。此外, 過度應用抗生素可能引起多重耐藥,增加不良預后發(fā)生風險[2]。因此, 無論是限制性或非限制性經驗應用抗生素治療VAP均非理想選擇, 早期全面、準確的診斷非常必要[3]。目前, 臨床主張根據(jù)臨床癥狀、胸部平片檢查聯(lián)合細菌學檢查進行診斷。通過利用纖維支氣管鏡或者吸痰管采集標本后進行細菌學檢查, 可檢出病原菌類型, 指導臨床準確診斷和治療[4]。本組58例患者經上述診斷措施均獲得明確診斷, 細菌學檢出61株病原菌, 其中, 以G-占首要地位, 占75.4%, 其次為G+, 占13.1%。此外, 本組還檢出7株(11.5%)真菌, 所占比例較既往報道有所提高, 應引起高度重視。
對于VAP的治療, 早期及時有效的抗感染治療非常關鍵。大量研究表明, 延遲或者不恰當應用抗生素治療是導致VAP預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認為早期予以足量抗生素治療,并盡快進行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 據(jù)此調整用藥方案, 有利于及早控制感染[5]。治療結果顯示, 58例患者均無死亡病例,治療總有效率達84.5%。
綜上所述, VPA發(fā)生率較高, 病情嚴重, 早期結合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檢查以及細菌學檢查準確診斷, 及時予以合理抗生素治療可獲得良好療效。
[1] 周國花, 蔡文訓.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診斷和防治研究進展.罕少疾病雜志, 2010, 17(5):52-55.
[2] 許暉.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研究.河北醫(yī)藥, 2010, 32(16):2262-2264.
[3] 邵莉.淺談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治療和預防措施.求醫(yī)問藥(學術版), 2012, 10(6):359.
[4] 楊立穎.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診斷和治療進展.國際兒科學雜志, 2011, 38(1):13-15.
[5] 李昊.不同劑量鹽酸氨溴索輔助治療成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療效觀察.醫(yī)學信息(上旬刊), 2011, 24(12):202-20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079
2015-06-04]
116011 大連市第二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