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瑞利 蔡秀華 鄧貴生 顏斌 李貴振 詹勝峰 黃震
前路椎間盤摘除植骨融合治療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分析
袁瑞利 蔡秀華 鄧貴生 顏斌 李貴振 詹勝峰 黃震
目的 探討前路椎間盤摘除植骨融合治療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對28例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均采用前路椎間盤摘除植骨融合術。觀察術后神經功能改善及骨性融合情況。結果 術后隨訪6~24個月。術后3~6個月骨性融合率100%;術后3個月神經功能損傷完全恢復19例;術后6個月神經功能損傷完全恢復1例;術后12個月神經功能損傷較術前不同程度改善7例;術后18個月神經功能損傷較術前無改善1例。 結論 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前路椎間盤摘除植骨融合治療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 提高生活水平。
前路椎間盤摘除植骨融合;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
高能量暴力外傷致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日趨增加, 給患者帶來很多痛苦, 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是指由于外傷致頸椎間盤突出, 壓迫頸脊髓或神經根產生相應臨床癥狀[1]。多數(shù)需要手術治療, 其手術方式較多, 但大多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減壓不徹底;②創(chuàng)傷大;③術后頸椎失穩(wěn);④術后內固定物松動斷裂。本院骨科采用前路椎間盤摘除植骨融合治療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8例, 進行6~24個月隨訪, 探討其臨床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8例, 男22例, 女6例, 年齡44~72歲。其中21例表現(xiàn)以神經根受壓為主, 存在根性區(qū)域感覺減退,肌力下降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5例表現(xiàn)脊髓受壓為主(4例存在不同程度感覺減退、四肢對稱性癱瘓;1例出現(xiàn)中央管綜合征癥狀, 上肢運動癱瘓重于下肢);2例為脊髓、神經根混合性損傷。在28例患者中單節(jié)段頸椎間盤突出癥有24例(C4/511例, C5/613例);雙節(jié)段頸椎間盤突出癥4例(C3/4、C4/51例, C4/5、C5/63例)。
1.2 手術方法 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仰臥位, 肩下墊枕, 高約4 cm, 行顱骨牽引(重量為1 kg)及雙上肢沿軀干伸直位牽引(重量為2 kg)后, 常規(guī)消毒鋪巾。取平病變頸椎間盤間隙右側橫切口(胸鎖乳頭肌內側緣至頸中線過1 cm)長約5 cm, 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頸闊肌后向上下鈍性分離;沿胸鎖乳頭肌內側緣(頸血管鞘)及頸內臟鞘(氣管、食管、甲狀腺)間隙鈍性剝離至頸椎椎體前緣, 以拉鉤向兩側牽開暴露椎體,顯露椎體前緣前縱韌帶, 用電刀在頸長肌間切開前縱韌帶),術中C臂透視見定位準確后, 于病變椎間盤上下椎體分別各打入椎體撐開器固定釘1枚, 將病變椎間盤纖維環(huán)切開, 切除病變椎間盤組織及上下軟骨中板至接近椎體后緣;上好撐開器并撐開病變椎間隙, 刮除后突椎間盤髓核組織, 暴露椎體后緣, 用鈍性探鉤于椎體后緣潛行減壓, 用忍性探鉤切開后縱韌帶, 探查硬模囊受壓情況。見減壓徹底后取大小適宜髂骨植入到病變頸椎間隙中, 植骨塊低于上下椎體前表面約3 mm;去除撐開器, 選用合適自動鎖釘鈦板固定在病變椎間盤上下椎體前側。再次C臂透視確定植骨塊及內固定物位置,沖洗創(chuàng)口, 置一引流管切口外引出后, 檢查無活動性出血,逐層關閉切口, 去除顱骨及雙上肢牽引。
1.3 療效評定標準 按Odom分類標準[2]評價手術療效。
術后隨訪6~24個月。術后3~6個月骨性融合率100%;術后3個月神經功能損傷完全恢復19例;術后6個月神經功能損傷完全恢復1例(臨床愈合71.4%);術后12個月神經功能損傷較術前不同程度改善7例(基本愈合25.0%);術后18個月神經功能損傷較術前無改善1例(未愈合:3.6%)。
3.1 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生機制 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是頸部外傷或慢性損傷的結果[3]。其發(fā)生機制為在頸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發(fā)生頸部外傷致纖維環(huán)損傷或破裂, 髓核向椎管移位, 導致脊髓或神經根受壓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xiàn)。有學者認為大多數(shù)患者是在頸椎退變的基礎上加外傷才構成頸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條件。一般頸椎退變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 由于下頸椎較上頸椎活動度大, 下頸椎退變幾率也相應增多。因此, 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多為中老年患者, 下頸椎間盤損傷為多見。
3.2 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 頸椎間盤突出癥的確診必須依靠頸椎X線、CT及MRI檢查, 結合臨床癥狀與體征。切忌不能僅僅依靠患者的癥狀與體征來確診。
3.3 手術方式的選擇及目的 頸前路手術操作方便, 出血少, 可充分顯露突出的髓核組織及致壓物, 從而直接解除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4]。尤其對于外傷性多節(jié)段椎間盤突出癥患者, 前路手術椎間盤摘除、椎管減壓、植骨融合還能有效提高頸椎序列的穩(wěn)定性[5,6]。
綜上所述, 外傷性頸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前路椎間盤摘除植骨融合治療是一種較好的選擇, 有利于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 提高生活水平。
[1] 陸勇, 毛賓堯, 應忠追, 等.頸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及治療.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 2004, 16(1):20-23.
[2] 王振業(yè), 韓永亮.頸椎間盤突出癥經頸前路手術治療的體會.山西醫(yī)藥雜志, 2005, 34(11):972-973.
[3] 侯為林, 瞿玉興.急性頸脊髓損傷的早期手術療效.中國骨傷, 2006, 19(5):261-263.
[4] 龐志宏.頸前路椎間盤摘除術在急性頸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中國中醫(yī)藥咨訊, 2011, 3(10):305-306.
[5] 劉淑霞.綜合治療頸椎病的療效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8):31.
[6] 莫世奮, 李健, 曾勉東, 等.2種微創(chuàng)方法治療包容型頸椎間盤突出癥的比較.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12, 12(8):721-72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6.042
2015-04-13]
445000 湖北省恩施市中心醫(y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