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前超
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用于治療老年早期肺癌患者臨床療效觀察
袁前超
目的 觀察分析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用于治療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15例行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進行回顧性分析。結.15例患者均成功手術, 未有中轉開胸、中轉肺葉切除、圍術期并發(fā)癥、圍術期死亡情況發(fā)生。手術時間(130.0±20.5)min,術中出血量(82.0±15.9)ml, 術后引流時間(3.0±0.5)d, 住院時間(6.5±1.4)d。結論 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用于治療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 安全可靠, 值得推廣應用。
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老年;早期肺癌;臨床療效
肺癌屬于臨床的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 發(fā)病率、死亡率較高。肺段切除術最早用于治療支氣管擴張, 后選擇性的用于治療肺癌。與肺葉切除術相比, 肺段切除術能夠保留部分肺功能。既往將肺葉切除術作為早期肺癌治療的標準方式,而近期研究顯示, 以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療早期肺癌患者, 遠期療效和肺葉切除相類似。伴隨胸腔鏡肺葉切除水平的提高,臨床開始進行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1]。本文旨在觀察分析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用于治療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 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間收治的15例行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8例, 女7例。年齡60~85歲, 平均年齡(70.0±5.5)歲。所有患者術前均行胸部CT檢查、氣管鏡檢查、肺功能評估等, 臨床分期均為T1N0M0, 排除遠處轉移可能。
1.2 方法 患者取側臥位, 給予全麻雙腔支氣管插管。以3孔法作切口, 觀察孔定位在腋中線與第8肋間, 輔助操作孔定位在聽診三角處, 作1.5 cm長切口。主操作孔通常定位在腋前線偏前與第4或第5肋間(根據(jù)胸腔深淺和腫瘤位置適當調(diào)整), 作長3~4 cm長切口。不同肺段、不同肺裂發(fā)育情況,處理肺段的支氣管、動脈、靜脈的順序也不一。依據(jù)肺段間靜脈判斷在肺門部的肺段間水平識別, 肺門部依據(jù)肺段間靜脈判斷, 外周依據(jù)低壓力、低潮氣量膨肺后判斷, 依據(jù)肺充氣、萎陷界限判斷。肺段水平面處于肺門部則以電鉤或超聲刀進行分離, 分離至未有明顯的解剖標志時, 則以直線型切割縫合器處理。保證切緣與腫瘤距離≥2 cm, 必要時將部分鄰近肺段肺組織切除。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行淋巴結清掃或采樣。肺段間與肺葉間的淋巴結術中進行冰凍病理檢查[2]。
本組15例患者均成功手術, 未有中轉開胸、中轉肺葉切除、圍術期并發(fā)癥、圍術期死亡情況發(fā)生。手術時間(130.0±20.5)min, 術中出血量(82.0±15.9)ml, 術后引流時間(3.0±0.5)d, 住院時間(6.5±1.4)d。左側切除肺段:1例為尖后段.3例為尖后段+前段.1例為前段+部分尖后段.3例
為舌段.1例為舌段+部分前段.3例為背段, 右側切除肺段:1例為背段.1例為背段+部分后段.1例為內(nèi)側基底段。術后病理類型:9例為腺癌.4例為鱗狀細胞癌.2例為黏液表皮樣癌。其中9例實施縱隔淋巴結清掃或系統(tǒng)性淋巴結采樣,其術后病理分期為Ⅰa期, 6例未實施縱隔淋巴結清掃或系統(tǒng)性淋巴結采樣, 其中3例年齡在80歲以上.1例為黏液表皮樣癌.1例為原位腺癌。術后隨訪12個月, 未有轉移、復發(fā)病例。
隨著醫(yī)學影像學技術的發(fā)展, 使外周型小肺癌被準確的發(fā)現(xiàn)。研究顯示, 對Ⅰ期肺癌進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療, 特別是當腫瘤在2 cm以下時, 遠期療效和肺葉切除相似, 5年生產(chǎn)率為83.0%~96.7%[3]。NCCN指南提出早期外周型肺癌可以選擇性應用解剖性肺段切除術進行治療, 具體指征為:肺功能差或伴其他合并癥的不宜行肺葉切除患者;腫瘤直徑<2 cm, 且為原位腺癌或CT檢查毛玻璃樣變在50%或CT檢查腫瘤倍增時間在400 d以上的患者[4]。由于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在解剖與操作上較為復雜, 所以臨床尚未普及。具有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經(jīng)驗和高清晰度胸腔鏡攝像系統(tǒng)的情況下, 是進行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操作的基礎。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操作中, 舌段切除與背段切除操作相對簡單[5]。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操作中, 難點在于確定各段之間的平面。目前多數(shù)研究人員是根據(jù)肺段間的靜脈或肺充氣和萎陷界限判斷段間的水平。腫瘤切緣距離和術后生存率、局部復發(fā)率有直接關系, 所以在處理段間時應注意腫瘤切緣距離, 要求腫瘤切緣距離腫瘤2 cm以上或大于腫瘤直徑。在病灶在肺段跨越時, 應考慮給予肺段聯(lián)合切除。據(jù)文獻報道,小肺癌(腫瘤直徑<2 cm)仍存在20%以上的肺門、縱隔淋巴結轉移。所以, 對于行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治療的老年早期肺癌患者, 應考慮給予淋巴結清掃[6]。為了保證準確分期, 推薦在段、葉間、肺門、縱隔淋巴結清掃或者系統(tǒng)性縱隔淋巴結采樣, 在術中進行冰凍病理檢查。
綜上所述, 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術用于治療老年早期肺癌患者的臨床療效顯著, 安全可靠, 值得推廣應用。
[1] 潘相龍, 陳亮, 朱全.103例全胸腔鏡解剖性肺段切除近期療效分析.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4(6):800-804.
[2] 劉瀚, 陳亮, 朱全, 等.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與肺葉切除術治療肺部小結節(jié)的近期療效比較.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 6(13):103-105.
[3] 石榮興, 陳亮, 朱全, 等.完全胸腔鏡下解剖性肺段切除術與肺葉切除術術后肺功能的比較.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3(6):802-805.
[4] 鄭軼峰, 姜建青, 楊列, 等.全電視輔助胸腔鏡外科手術與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開胸手術臨床療效的比較研究.重慶醫(yī)學.2012.12(7):354-355.
[5] 李強, 何金濤, 莊翔, 等.電視胸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與常規(guī)肺癌手術淋巴結清掃的對照研究.中國肺癌雜志.2010.15(12):543-544.
[6] 羅國軍, 張利, 陳曉波, 等.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胸部腫瘤患者86例分析.臨床肺科雜志.2012.16(5):276-27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6.061
2014-10-21]
472000 三門峽市中心醫(yī)院/河南科技大學附屬醫(yī)院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