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李雅潔
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
李穎 李雅潔
目的探討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42例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行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 觀察患者治療后的體重、血壓、尿量、左室射血分數(shù)、肺部啰音等指標。結果顯效24例, 有效15例, 總有效率92.85%, 治療后患者雙下肢浮腫明顯減輕, 肺部啰音減少,癥狀減輕。血氧飽和度、尿量、射血分數(shù)等指標明顯改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方面, 42例患者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結論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療效可靠, 安全性高。
重組人腦利鈉肽;頑固性心力衰竭;療效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演變階段, 臨床常見, 現(xiàn)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1]。而頑固性心力衰竭是心內科的危重疾病, 病死率高, 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利尿劑和洋地黃等藥物緩解癥狀, 近些年亦有正性肌力藥物、擴血管藥物應用于頑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療。重組人腦利鈉肽是近些年新研制的一種內源性激素, 可產(chǎn)生利尿利鈉、擴張血管、降低心臟前后負荷、抑制交感神經(jīng)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作用, 可顯著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動力學障礙[2]。本院2009年5月~2013年6月, 應用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 療效滿意,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9年5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 其中男27例, 女15例, 年齡47~66歲,平均年齡(54.2±11.4)歲。致病原因:急性心肌梗死24例,風濕性心臟病14例, 肺源性心臟病3例, 限制性心臟病1例。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雙下肢浮腫、少尿。納入標準:經(jīng)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硝普鈉、硝酸甘油、多巴酚丁胺以及多巴胺治療效果不明顯。
1.2 治療方法 患者均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 給予重組人腦利鈉肽凍干粉劑(成都諾地康生物制藥公司, 批號20100101,規(guī)格0.5 mg/支)。治療初始時給予負荷劑量1.5~2.0 μg/kg, 之后維持劑量應用0.0075~0.01 μg/(kg·min)泵入, 維持3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體重、血壓、尿量、左室射血分數(shù)、肺部啰音等。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心功能比治療前提高了2級以上,或者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有效:心功能比治療前提高了1級,或癥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無效:心功能比治療前有所提高, 但不足1級, 或癥狀、體征無顯著改善;惡化:心功能較治療前惡化或癥狀、體征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1~3 d后, 35例患者臨床癥狀開始好轉, 體征有所改善, 咳嗽減輕、浮腫開始消退、氣促減輕。顯效24例, 有效15例, 總有效率92.85%。治療前患者雙下肢浮腫嚴重,且存在大量啰音, 臨床癥狀重, 治療后雙下肢浮腫明顯減輕,肺部啰音減少, 癥狀減輕。治療前血氧飽和度(84±5)%, 治療后(98±3)%, 前后相比,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尿量(1025±245)ml, 治療后(1550±255)ml, 前后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射血分數(shù)(22±6)%, 治療后(42±6)%, 前后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不良反應方面, 42例患者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
頑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 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被激活, 導致其表現(xiàn)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困難癥狀加重、呼吸頻率增加等一些列癥狀。臨床上常規(guī)治療藥物多采用血管擴張劑、利尿劑和正性肌力藥物等, 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 緩解呼吸困難等癥狀, 但對過度激活的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無抑制作用, 甚至可進一步激活,因此對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重構無益, 臨床治療效果不滿意,遠期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沒有下降。近些年隨著心力衰竭發(fā)病機制的不斷深入研究, 表明影響心力衰竭發(fā)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體液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 腦鈉肽可減少腎素和醛固酮的分泌, 拮抗交感神經(jīng)和垂體后葉素, 具有強勁的利尿排鈉和擴血管的功能, 在心室肌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心房內廣泛分布。注射用重組人腦利鈉肽是通過重組DNA技術合成的生物制劑, 其含有兩個半胱氨酸分子和17個氨基酸,和內源性多肽具有相同的作用, 現(xiàn)已開始應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研究表明, 靜脈注射重組人腦利鈉肽后可均衡擴張動靜脈, 顯著降低肺毛細血管楔壓、肺動脈壓和心房壓,減輕患者心臟的前后負荷, 改善心衰的癥狀, 其不激活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 甚至可降低神經(jīng)內分泌系統(tǒng)的活性, 迅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動力學, 緩解癥狀。劉哲等[3]的研究也表明, 相比于硝酸甘油, 重組腦那肽可以調節(jié)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增加腎小球濾過率, 抑制心室重縮和近曲小管對鈉的重吸收, 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流動力學, 增加射血分數(shù), 可以更佳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室率, 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并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表現(xiàn)。本研究表明, 應用治療1~3 d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開始好轉, 體征有所改善, 咳嗽減輕、浮腫開始消退、氣促減輕。顯效24例, 有效15例, 總有效率92.85%。治療前患者雙下肢浮腫嚴重, 且存在大量啰音, 臨床癥狀重, 治療后雙下肢浮腫明顯減輕, 肺部啰音減少, 癥狀減輕。治療后血氧飽和度、尿量、射血分數(shù)等指標明顯改善, 在不良反應方面, 全部患者均未發(fā)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
總之, 表明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頑固性心力衰竭療效顯著, 安全性高, 值得臨床推廣。
[1] 蔣濤, 李德才, 劉思泰, 等.1998, 2001和2004年綿陽市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藥物治療動態(tài)分析.四川醫(yī)學, 2006, 27(6): 598-600.
[2] 吳忠, 周菲, 盧思稼, 等.重組人腦利鈉肽治療頑固性心衰31例臨床觀察.海南醫(yī)學, 2010, 22(3):58-59.
[3] 劉哲, 王晶, 高峰.重組腦利鈉肽治療頑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觀察.延安大學學報(醫(yī)學科學版), 2011(1):21-2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31
2014-11-03]
116033 大連市中心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