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光
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
蘇光
【摘要】目的 分析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方法 隨機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診治的8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對比組使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研究組使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進行治療,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治療后的VFSS評分優(yōu)于對比組,兩者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研究組的數(shù)據(jù)優(yōu)于對比組,兩者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使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好,安全性高,穩(wěn)定性強。
【關鍵詞】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吞咽障礙;腦卒中
目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患者越來越多,已經(jīng)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吞咽困難容易導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目前許多醫(yī)院都有許多的治療方法,但是存在治療效果不明顯、病情反復以及治療時間過長的不足[1]?,F(xiàn)在使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進行治療,具有較好治療效果、產(chǎn)生并發(fā)癥較少以及患者滿意度較高等特點,可以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本文分析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現(xiàn)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2年4月~2013年11月診治的8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研究組40例患者,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2.85±5.8)歲,其中腦梗死23例,腦出血17例;病程0.6~7天,平均病程(3.2±0.5)年。對比組40例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33.85±5.9)歲;病程為0.5~8年,平均病程(3.3±0.6)年,其中腦梗死23例,腦出血17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各方面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比組使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研究組使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進行治療,其具體內(nèi)容如下。
為了提高治療的有效度,研究組選擇質(zhì)量較好的電刺激機器進行治療,機器使用的治療波可以正反面進行發(fā)射,其波段的寬度為700 mm,其刺激人體的程度為電刺激強度在6~21 mv,在進行治療時,使用大約12 mv的刺激。其使用方法為將機器的兩個電極放置在患者的吞咽肌肉的兩面。但是用法還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決定[1]。其用法為:第一如果是咽喉部位存在先天不足,從而無法正常吞咽的患者,可以將機器的電極放置在患者的咽喉的下面;第二如果是咽喉活動比較困難,從而導致吞咽困難的患者,可以可以將機器的電極放置在患者的甲狀上切跡下方;第三如果是存在口腔炎癥的患者,可以將機器的電極放置在患者的下巴的下面。同時機器的刺激程度要把握準確,如果患者感到有瘙癢的感覺,就要立即降低刺激程度,以免引起患者身體的不適。治療時間為10天。治療過程要時刻留意患者的情況,并把患者的具體情況記錄下來。一旦患者發(fā)生身體不適,要立即停止療程,選擇另一種方法進行治療,保證患者的安全。
1.3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jù)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探究,以出現(xiàn)VFSS評分和吞咽情況進行評定治療是否有效。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各項數(shù)據(jù)資料展開分析、統(tǒng)計討論,每一項的參數(shù)都使用(±s)表示,進行t檢測,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VFSS評分情況對比
經(jīng)過兩組患者的VFSS評分情況探究分析得出,研究組40例患者治療前VFSS評分為(4.36±3.24),治療10天后VFSS評分為(4.36±2.34),而對比組40例患者治療前VFSS評分為(4.57±3.87),治療10天后VFSS評分為(6.34±2.57)。研究組治療后的VFSS評分優(yōu)于對比組,兩者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
2.2兩組吞咽情況對比
經(jīng)過兩組患者的吞咽情況探究分析得出,研究組患者喉上升治療前為(2.26±0.82)分,治療后為(1.21±0.7)分;誤吸治療前為(2.10±1.15)分,治療后為(1.23±0.85)分;進食量治療前為(2.85±1.17)分,治療后為(1.25±1.04)分;食物殘留量治療前為(2.54±0.82)分,治療后為(1.32±0.72)分。而對比組患者喉上升治療前為(2.16±0.68)分,治療后為(2.25±0.77)分;誤吸治療前為(2.06±1.18)分,治療后為(1.54±0.89)分;進食量治療前為(2.76±1.24)分,治療后為(1.87±1.34)分;食物殘留量治療前為(2.58±0.76)分,治療后為(1.98±0.87)分。研究組的數(shù)據(jù)優(yōu)于對比組,兩者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根據(jù)有關資料顯示,有許多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吞咽困難的情況,而患上急性腦卒中患者出現(xiàn)吞咽困難的幾率也是非常高[2]。吞咽困難會導致患者無法正常進食,從而使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嚴重影響了患者身心健康。常規(guī)治療吞咽困難的方法,在治療效果不明顯、病情反復以及治療時間過長的不足?,F(xiàn)在使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進行治療,可以刺激患者的神經(jīng),使咽喉部的肌肉可以恢復活性,幫助患者打開咽喉的通道,使患者可以正常進食,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3]。經(jīng)研究可知,研究組治療后的VFSS評分優(yōu)于對比組,兩者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數(shù)據(jù)優(yōu)于對比組,兩者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說明使用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好,安全性高,穩(wěn)定性強。
參考文獻
[1] 晉丹丹,張華. 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對卒中性吞咽障礙療效的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0,13(3):1-3.
[2] 陸敏,孟玲,彭軍. 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療法與電針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對比研究[J]. 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25(2):135-138.
[3] 廖曼霞,王俊,廖麟榮. 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觀察[J]. 神經(jīng)損傷與功能重建,2009,4(5):376.
作者單位:463200駐馬店,河南省確山縣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二科
Efficacy of Nerve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After Stroke
SU Guang, Queshan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Nerve Second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Zhumadian 463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of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wallowing disorder after stroke, promote patients recover at an early date.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 after stroke were chosen in April 2012 to November 2013,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ast group.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drug treatment, the team with the use of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eatment, analysi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group after treatment of VFSS score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eam's data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Using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good, high safety, stability is strong.
[Key words]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eatment, Swallowing disorders, Stroke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20.092
【文章編號】1674-9308(2015)20-0126-02
【文獻標識碼】B
【中圖分類號】R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