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志喜
情與景諧 思與境共
——古典詩歌意境鑒賞的技巧
章志喜
古典詩歌,是先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國文化一顆璀璨的明珠。讀懂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欣賞。詩歌創(chuàng)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只是第一步,是詩的基礎。鑒賞詩歌作為語文的重要一部分,要學會欣賞詩歌,了解意境是必不可少,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對文字營造的意境進行鑒賞,能感受整首詩歌的感情基調,進而組合意象分析情境達到情感的共鳴:
讀一首詩,要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首先看它描寫了什么形象,這些形象呈現出一種怎樣的色調,是否有一般的聯想和某些特殊的含義,再進行分析,并由此推及其內在的情感。一般而言,畫面鮮活、明麗的,內在的情感則是高昂樂觀的;反之,畫面陰暗、色調低沉的,其內在形象情感色彩則是傷感的。例如:
瑯 琊 溪①
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內)期間,瑯琊溪在滁州瑯琊山。 ②〔槎(c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這首詩寫了“空山”“雪(消)”“溪(漲)”“游客”“古槎”“山花”等意象。描繪出冬去春來,雪融水漲,游客渡溪過橋的情景,表達出對山水自然的喜愛和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懷。畫面是由意象組成的,只有找到了詩中的意象,進行初步感知,才能夠進一步鑒賞詩歌。
鑒賞詩歌要概括出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明凈絢麗、恬靜幽美、雄渾壯闊、空曠遼遠等。注意要能恰當地吻合景物的特點和情調,術語的使用要和相關的分析密切結合起來。
晚 秋 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華靜,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開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
塞鴻飛急覺秋盡,鄰雞鳴遲知夜永。
凝情不語空所思,風吹白露衣裳冷。
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
【解析】首先找出詩歌中描寫的人、事、景、物等,然后確定哪些內容體現了詩人情感,由此確定詩歌使用的意象。這首詩描寫了“碧空”“月華”“愁人”“殘菊”“衰桐”“寒井”“塞鴻”“鄰雞”“白露”等,這些內容都體現了詩人的愁情,都是詩歌的意象。其次體會意象內涵。首聯寫明月和明月下的詩人,詩人對月凝思,憂思縈懷。頷聯寫殘菊和衰桐。該聯中“花開”對“葉下”,“殘菊”對“衰桐”,“傍疏籬”對“落寒井”,體現了晚秋蕭瑟的景象。頸聯寫塞外飛鴻由北向南遷徙,鄰家雞鳴也推遲。該聯中,“塞鴻飛急”對“鄰雞鳴遲”,“覺秋盡”對“知夜永”,反襯晚秋夜的寒冷與漫長。尾聯通過對詩人在瑟瑟秋風,清冷白露中孤獨身影的描寫,表現了詩人的孤獨寂寞之情。最后,體味意境特點。意象體現的特點,決定了詩歌的意境特征。賞析意境,可以從分析意象的特征入手。比如意象“殘菊”一方面表現了菊花凋零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也表現出環(huán)境的凄清等。再如“夜永”表現夜之長,反襯詩人不能入眠的狀態(tài),表現環(huán)境的孤寂、凄冷等。
【答案】這首詩描寫了如水的月光、凋落的菊花、飄零的落葉、疾飛的寒鴻、寂靜的秋夜、襲人的冷風等意象,營造了一個清冷、孤寂的意境。
即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體悟詩中的感情,除了依靠分析詩句外,還應聯系注釋以及小序中的寫作背景,甚至詩中運用的典故等。
秋思寄子由①
黃庭堅
黃落山川知晚秋,小蟲催女獻功裘。
老松閱世臥云壑,挽著滄江無萬牛②。
【注】①元豐四年(1081),詩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令,很不得意。這時蘇子由(蘇轍)被貶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為監(jiān)鹽酒稅,兩人相距不遠。詩人因秋而思,觸景生情,有慰勉蘇子由之意。 ②〔“挽著滄江無萬?!薄郴昧硕鸥Φ摹叭f?;厥浊鹕街亍?,意為“志甚堅,難以動搖”。
請從景與情的角度簡要分析這首詩的前兩句。
【解析】詩的前兩句主要寫晚秋時節(jié),自然景物凋落,蟋蟀鳴聲四起催促婦女趕制裘衣的場景,由注釋和詩中自然景物凋落與蟋蟀聲四起可知,抒發(fā)了詩人對時光流逝、才華難展、落魄無依的郁悶之情。由此也可以看出景物與作者情感之間的關系屬于借景抒情。
【答案】這首詩前兩句借景抒情,借描寫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與蟋蟀鳴聲四起,催促婦女趕制裘衣,表現了詩人感嘆時光流逝、才華難展、落魄無依的郁悶心境。
古典詩歌意境的鑒賞確實是個難點,并且往往是對古典詩歌的綜合能力的考查。但只要能準確地分析意象,生動地描繪畫面、精當地概括特點,深刻地體悟感情,那么古典詩歌的意境鑒賞就具體到位了,從而對古典詩歌的整體鑒賞也就提供了依據和支撐。
甘肅民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