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琦 (江漢大學音樂學院聲樂系 430056)
淺談舒曼及其藝術歌曲的風格
——以《蓮花》為例
彭 琦 (江漢大學音樂學院聲樂系 430056)
在德奧藝術歌曲的發(fā)展史中,舒曼是一位杰出的浪漫主義作曲家。舒曼的藝術歌曲繼承和發(fā)展了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傳統(tǒng),進一步豐富了鋼琴伴奏的表現(xiàn)方法,注重選擇富有詩意的歌詞,享有“詩人音樂家”的稱號。作為音樂評論家,舒曼特別關照當時許多不知名的音樂家,為他們提供幫助,從而對浪漫主義音樂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就以舒曼創(chuàng)作的藝術歌曲《蓮花》為例,分析他獨特且細膩的音樂風格。
舒曼;藝術歌曲;風格;浪漫派;《蓮花》
舒曼是十九世紀上半葉德國音樂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國浪漫主義的優(yōu)點和弱點。他的出現(xiàn),使音樂風格從古典走向浪漫,讓傳統(tǒng)音樂得到一系列進一步的擴展,曲風變得更加自由。在舒曼的創(chuàng)作風格中,他重視個人主觀感受,強調個人情感色彩,創(chuàng)作形式不拘泥于傳統(tǒng),尤其是藝術歌曲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一)簡介
舒曼是德國音樂家和音樂評論家,1810年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小鎮(zhèn),7歲開始作曲,20歲學習鋼琴,開始專攻音樂。因為起步太晚,舒曼曾經強迫自己大強度、長時間地去練習鋼琴,后來高強度的練習導致他的手指受傷,右手中指完全麻痹,所以舒曼想成為音樂家唯一的希望就只有往作曲和音樂評論的道路上走了。然后之后的舒曼并沒有放棄鋼琴,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始終是舒曼最重要的一部分。舒曼的音樂作品以鋼琴曲和藝術歌曲居多,他的鋼琴曲代表作有《蝴蝶》《狂歡節(jié)》、鋼琴套曲《童年情景》等,藝術歌曲代表作有《獻詞》《核桃樹》《蓮花》、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和生活》《詩人之戀》等。
(二)生活經歷
童年時的舒曼特別喜歡熟讀各種小說和散文,在學習之余他會組織一些小型音樂會,12歲時,舒曼親自組建了一個小型管弦樂隊,在樂隊中,他擔任主伴奏的重任,為以后的音樂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為舒曼的母親希望兒子將來能找到一份穩(wěn)定、體面的工作,青年時期的舒曼遵照母親的意愿進入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直到1830年,20歲的舒曼在聽了一場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音樂會之后,從此立志成為一名鋼琴家。從那以后,他一直投身于鋼琴學習中,他長大后,發(fā)表了第一個音樂作品《狂歡節(jié)》,在那之后,他又投身于音樂雜志的評論工作當中,最后創(chuàng)建了屬于他自己的音樂雜志,該雜志具有他獨特的浪漫風格,當時舒曼的大部分觀點都體現(xiàn)在該雜志中。
(三)創(chuàng)作路線
在舒曼的創(chuàng)作路線中,他比較重視創(chuàng)作思想和創(chuàng)作實踐,從而讓創(chuàng)作思想符合音樂所表達的真實情感,在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舒曼的相關音樂創(chuàng)作促進了德國音樂的大力發(fā)展。大部分人認為他是充滿幻想的一個音樂家,因為他認為音樂就是心靈的詮釋,也是人們情感的一種表達。他使每個聆聽音樂的人都可以注意到音樂所要表達的文化內涵及人物情感,以此來體現(xiàn)音樂所表達出來的人生價值。
在舒曼的眾多創(chuàng)作中,《蓮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1840年,舒曼將他創(chuàng)作26首藝術歌曲匯集成一本名為“桃金娘”的歌曲集,《蓮花》就是《桃金娘》歌曲集中的一首。在這首藝術歌曲中,舒曼用音樂強有力地襯托“陽光”的重要意義,其中最重要的意義主要來源于蓮花的特點。比如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蓮花才會盛開,在月亮的照耀下,蓮花會盛開的更美更大,當在第二天陽光的強烈照耀下,蓮花會很快謝掉。舒曼看到如此景象,就把該情景與我們的人生聯(lián)想起來,從而進一步進行比擬。
《蓮花》這首歌書寫了舒曼的情感,主要講述了他人生中從苦難到再次見到光明的一段經歷。這歌曲主要有二十七節(jié),各小節(jié)之間的結構十分清晰明了。在內容上,它需要鋼琴伴奏和演唱者要有一個比較協(xié)調的合作。鋼琴部分,歌曲的伴奏曲調處理的十分細膩和協(xié)調,其節(jié)奏聽起來似乎十分簡單,但我們不能將該部分只當作伴奏來看待,因為當你細細品味該部分時,就慢慢會被陶醉,從而領悟該伴奏表達的感情。《蓮花》第二小節(jié),該小節(jié)的鋼琴高聲部分就是該歌曲的一個旋律;同理,在第八小節(jié),該小節(jié)的鋼琴旋律是整體的高三度音;在第六節(jié)和第四節(jié)中,該兩部分的旋律主要是隱藏在其它小節(jié)的聲部中。所以要想完美詮釋這首藝術歌曲,必須滿足以下幾個要求:1.鋼琴的旋律必須與和弦相互兼顧;2.歌曲中每個小節(jié)都必須是相互聯(lián)系的;3.擔任歌曲伴奏的人必須有較高的音樂處理技巧。
《蓮花》的整體音調速度較慢,每一個節(jié)拍單位均為二分音符。在歌曲第十八小節(jié),速度逐漸加快,此時體現(xiàn)了蓮花在夜間開放時的壯觀。到歌曲結束的時候,歌曲的旋律又會降低直至收尾。整首歌曲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轉調手法,其采用的是七度和弦的方式,完整詮釋了蓮花盛開到敗落的過程。
從分析著名歌曲《蓮花》可以看出,舒曼是一位心理細膩且浪漫的鋼琴音樂家。在《蓮花》中,它利用蓮花的盛開到蓮花的謝落來比擬自己的人生。在歌曲的藝術氛圍中,大部分歌曲的演唱部分和舒曼的伴奏部分是獨立的;其次,歌曲中的浪漫感情十分濃厚;協(xié)調處理了歌詞與伴奏間的合理配合;歌曲中伴奏獨特,性格色彩顯著。從而我們比較容易看出,舒曼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不能滿足他個人理想的追求,所以他將這份追求寄托于歌曲中,從而使《蓮花》這首藝術歌曲完美詮釋了他自身的情感表達。
[1]李想,馬琳.淺談舒曼及其藝術歌曲的風格——以《蓮花》為例[J].青年文學家,2014(27):152.
[2]都輝.淺析舒伯特與舒曼藝術歌曲的比較及其演唱風格[D].西安音樂學院,2007.
[3]吳秀琴.舒曼二重性格及其對音樂評論和鋼琴套曲的影響初探[D].福建師范大學,2007.
[4]丁璐,王韻.淺談舒曼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風格[J].音樂大觀,2013(06):76-77.
[5]劉芬芳.舒曼聲樂套曲《婦女的愛情與生活》的演唱研究[D].河南大學,2007.
[6]單良.從舒曼聲樂套曲《艾辛多夫歌曲集》探究舒曼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D].沈陽師范大學,2011.
彭琦,女,1982年生,漢族,湖北武漢人,武漢音樂學院碩士,聲樂演唱與教學專業(yè),單位:江漢大學音樂學院聲樂系,職務:教師,職稱: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