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美超,房龍梅,寧 超,蘇天照*
(1 山西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993362852@qq.com;2 山西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
關于基因技術應用中的倫理問題思考
丁美超1,房龍梅2,寧 超1,蘇天照1*
(1 山西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993362852@qq.com;2 山西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論述了基因技術的發(fā)展前景及其自身存在的一系列基因技術隱患、生態(tài)風險、基因安全及基因決定論問題,并提出了基因技術面臨的倫理道德問題、社會問題,主要有:基因療法實施困難,基因檢測有待評估,基因資源收集難,基因技術專利化,基因技術商業(yè)化,基因檢測倉促醫(yī)療化。在此基礎上,提出如下措施:建立獨立的倫理審查機制和完善的法律體系;在重大技術決策中重視公眾參與;普及生命倫理教育,樹立正確的科技觀念,以期促進基因技術的良性發(fā)展。
基因技術;生命倫理;倫理道德;基因倫理
基因工程又稱DNA重組技術,它是按照預先設計的藍圖,用人工方法在體外或體內把不同生物細胞中的脫氧核糖核酸分子進行切割、拼接與重新組合,再轉移進操作的生命體,以達到改變生物性狀,甚至創(chuàng)造新的生命類型的目的。[1]正如貝爾納·斯蒂格勒所揭示的:當代技術既是人類自身的力量,也是人類自我毀滅的力量。[2]基因技術之雙重維度也難逃這一科技悖論,它賦予人類創(chuàng)造和設計生命樣態(tài)的能力和空間,卻也動搖了人類倫理道德的根基。
1.1 基因技術的發(fā)展前景
基因是物質生命運行的代碼和基石,是人類最基本的遺傳物質?;蚣夹g將隱形的DNA幻化成組織、器官甚至完整的個體,翻開人類生物科學研究史上的新篇章。基因技術不僅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揭示了生命的本質,也充分體現(xiàn)了DNA作為生命“共同語言”的特性?;蚣夹g生動地描述了遺傳與變異、生命本質與進化以及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為控制疾病和提高生命質量開辟了新的途徑,成為生物科學界不可阻擋的技術。
1.2 基因技術自身存在的問題
現(xiàn)代高技術社會同時是一個高風險社會,[3]基因技術自身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個方面:①尚未確定的基因技術隱患:將未完全勘破的基因技術應用于遺傳信息的分析與醫(yī)療實踐,并妄圖在破譯人體全部基因遺傳密碼的基礎上以人工選擇代替生命最優(yōu)先進化成果的自然選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蚣夹g在我國尚處于發(fā)展階段,很多科學問題還沒有得到真正的闡明,如外源基因在通過基因槍或者病毒載體導入到目標生物體后,并不能精確定位基因的位置。雖然轉入的基因可以表達相關性狀,并實現(xiàn)穩(wěn)定的遺傳,但其實質還是一個“黑箱”。因為基因片段的組合完全可能在瞬間產生新的基因,我們卻并不知道或者很難預測它除了能夠產生我們所希望看到的效果之外,還會產生什么“非預期效應”,埋下未知的科學隱患。恰與之相反,生命的多態(tài)性是進行性自然選擇的過程,若執(zhí)意按照人類的思維抉擇,必將帶來不可逆的危害。②生態(tài)風險:基因技術可以駕馭生命遺傳、繁殖的整個過程,在分子水平上對人類遺傳物質進行操縱、修飾和“創(chuàng)造”。這種行為斬斷了整體有機的生命鏈條,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抑或對非目標物種造成損害,進而擾亂自然進化的次序,引發(fā)嚴重的生態(tài)浩劫,甚至基因污染。據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分析75個國家數據所進行的研究發(fā)現(xiàn),被轉基因污染的產品案例呈劇增趨勢。③基因安全:“Pusztai事件”將轉基因食物的安全性問題推向一個高峰。轉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在物種基因組中嵌入了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轉基因植物食品、轉基因動物食品和轉基因微生物食品。轉基因作為一種新興的生物技術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確定性,必然使得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轉基因食物是否含有毒素、引起新的過敏反應、出現(xiàn)基因漂散或逃逸及導致有害的沉默基因恢復活性并重新表達等仍是基因界的未知數。④基因決定論:人類所有的疾病都是基因病嗎?人的智力好壞決定于基因?人類基因是否有優(yōu)劣之分?健康長壽與否基因的作用有幾分?基因是否受環(huán)境因素的制約?
2.1 倫理道德問題
2.1.1 基因療法實施困難。
基因療法通過基因轉移技術將外源基因插入病人適當的受體細胞中,使外源基因在體內表達人為制造的產物來治療某種疾病?;蛑委熡畜w細胞基因治療和生殖細胞基因治療兩種方法,治療目的也有醫(yī)學目的與非醫(yī)學目的之分。德國著名哲學家奧特弗利德·赫費指出:“科研越現(xiàn)代化,就越深入地進到物質的基石之中,越深入地滲透到生命的基因中,就越嚴重地出現(xiàn)道德的可錯性”。[4]非醫(yī)學目的的生殖細胞基因療法就是通過基因生殖技術手段去阻斷、剔除攜帶疾病的基因而獲得“健康”后代,或者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增強新生后代的某種性狀(基因增強)。尊嚴就是“擁有自由意志的主體不被別的擁有自由意志的主體所主宰”,[5]而這種披沙揀金的行為恰恰碰上倫理道德的鋒芒。它不僅“嚴重危及到人的本質及其相關的人道、人性本身”,[6]還可能減少人類基因的多樣性,干擾自然進化進程,產生滅絕的風險。
2.1.2 基因檢測有待評估。
基因檢測是針對某些可能與基因有關的疾病進行檢測,分析其特定的基因狀況,以確定疾病的性質和治療方略?!盎蚩茖W與技術發(fā)展帶給人類最甜蜜的希望,也帶給人類最隱秘的恐懼?!保?]如今的基因檢測為人類預知一些遺傳性疾病提供了可能,也使人類置身于高度的遺傳風險和倫理道德風波中。例如對于基因檢測發(fā)現(xiàn)帶病基因胎兒和胚胎的處理,是秉著道德的態(tài)度,任其自然發(fā)展,還是做出“科學”果斷的決策,終止生命,目前仍是莫衷一是;眾所周知的應聘佛山市公務員的三名考生,接受基因檢測時被發(fā)現(xiàn)攜帶地中海貧血基因而被拒之門外的案例,置其是否發(fā)病不談,于倫理道德角度,無形中剝奪了他們的就業(yè)機會,使其提前嘗試了未來苦果的滋味;由于基因的可遺傳性,使得基因檢測不僅關系到本人的生命與健康,也關系到家庭成員的隱私公開與泄露,給人類帶來了預知的負擔和心理壓力,這是不合倫理的。
2.2 社會問題
2.2.1 基因資源收集難。
①足夠的基因資源是基因技術得以迅速發(fā)展的基礎,而從哪里收集和如何收集基因成為兩大絆腳石。當今先進的基因技術被應用在發(fā)達國家的科技領域,“就地取材”順其自然。事實上像中國一樣的發(fā)展中國家具有人口眾多和人種復雜的特點,更應該是研究基因的“風水寶地”,然而有限的技術卻使得豐富的資源不能得以充分利用。②基因知情同意與自主權在人類基因技術應用中十分重要?!都~倫堡法典》強調人類受試者的同意是絕對必要的,是符合倫理要求的。但若醫(yī)生一味的告知,給知情者帶來壓力和痛苦的同時卻又表現(xiàn)出醫(yī)學的束手無策,與社會倫理是相違背的,并且無形中影響了基因資源的收集。
2.2.2 基因技術專利化。
基因技術面臨的重要社會倫理問題就是應不應當申請專利。沃森認為基因專利化將成為生物科學研究的一種非理智的障礙,他明確地指出世界各國必須認識到人類基因是屬于全世界人民的,而不是屬于哪個國家;2000年3月克林頓宣布基因序列不能申請專利;美國發(fā)生的嘉拿芬基因之爭等,可見現(xiàn)實中將基因專利化可能釀成悲劇。這就要求我們在基因專利與倫理規(guī)范之間謀求一個平衡點,實現(xiàn)互惠。
2.2.3 基因技術商業(yè)化。
在人類追求“醫(yī)學能消除由于某種自然限制而對人所造成的負擔,或成為滿足人類需求的手段”[8]節(jié)奏下,基因技術以鐵的規(guī)律向前推進著?;驅@o制藥公司帶來不可思議的巨額利潤,截至目前,據估算要完整地測一次自己是否攜帶已知的遺傳病基因,光是專利費就達4600萬美元?;蛑委熍c檢測過程中高花費與低效率的矛盾也日漸突出,或許不久的未來,我們也要放棄基因療法可以治愈所有疾病的幻想了。[9]
2.2.4 基因檢測倉促醫(yī)療化。
當前很多疾病,特別是腫瘤,一經確診往往是中晚期。而通過基因技術取被檢測者的一滴血,利用基因芯片中健康檢測卡對被檢測者身體細胞分化的基因芯片檢測,得知身體所含有的各種疾病易感基因及腫瘤易感基因和耐藥性等,從而使人們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預知一生當中易患哪種疾病,并提供預防建議。但是在一個逐步醫(yī)療化的社會中,這項技術依然未能得到茍同。疾病的發(fā)生是一個復雜的交互過程,不是某些基因不彰就會使整體健康受損。問題在于,這項檢測服務尚未起到任何預防疾病的作用,反而把生病的標簽貼在接受檢測的健康人身上,使診斷沒有界限,健康沒有標準,加速了醫(yī)療化的進程,更增加了國家醫(yī)療保障的經濟負擔。
生命倫理學的使命不是為生命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設置障礙,而是在理論上為其尋找合理性根據;不是為生命科學技術的研究設立禁區(qū),而是為生命科學技術的應用確立善的目的和手段。[10]面對基因技術,我們不能固守傳統(tǒng)觀念,應當洞悉時變,尋找應對良策。
3.1 建立獨立的倫理審查機制和完善的法律體系
科學技術的每一次躍遷和突破,都離不開倫理道德和法制的規(guī)范引導。創(chuàng)建基因時代的倫理規(guī)范和法律制度,掌控基因技術的發(fā)展方向,才能揚長避短。在基因治療方面,我國應當明確劃出“允許”與“不允許”的界限,允許以研究和治療為目的克隆胚胎存在,但嚴格禁止有損于人類尊嚴的盲目的生殖性克隆技術及生物基因技術的軍事用途;在基因檢測方面,落實隱私權的保護,對DNA樣品匿名編碼,這樣就既提供了臨床統(tǒng)計學數據資料,又保護了隱私,為人類創(chuàng)造一個互利平等的基因時代。
另外,國際社會應當通過公平正義的立法途徑,以人類的利益為出發(fā)點,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倫理新秩序,抨擊基因殖民行為,確?;驎r代資源共享,使基因技術真正的成為科技瑰寶,實現(xiàn)人類、自然、社會的和諧共生。
3.2 在重大技術決策中重視公眾參與
公共輿論是大多數人表達自己思想的一種方式,普及科技新知識,使公眾樹立正確的基因倫理觀念以及生態(tài)觀念,利用輿論的監(jiān)督與評價功能,達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3.3 普及生命倫理教育,樹立正確的科技觀念
其一,在面臨生物技術突破“臨界點”的關鍵時刻,必須秉承生命倫理四大原則——尊重自主、行善、不傷害和公正,意識到大規(guī)模地利用生物技術可能會帶來的生態(tài)威脅,從而形成新的生態(tài)倫理道德觀念和生命價值觀念,為基因時代的到來筑起一道堅固的思想屏風,也為人類的權益、安全和福祉提供文化支柱。
其二,加強基因技術實踐者的責任意識。基因技術的研究者是其發(fā)展方向的掌舵人,若科技研究人員本著為人類造福的宗旨工作,結果便是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一旦科技工作者帶有不良的研究動機,那么可能就會產生諸多不良后果。因此,只有加強科學工作者道德和價值觀教育,才能保證基因技術的良性發(fā)展與應用。
[1] 趙宏韜.基因工程所引發(fā)的倫理問題探討[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2010.
[2] [法]貝爾納·斯蒂格勒.技術與時間[M].裴程,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100.
[3] 陸樹程,朱晨靜.敬畏生命與生命價值觀[J].社會科學,2008,(2):143-149.
[4] 張春美.當代基因倫理研究問題探析[J].生命科學,2012,(11):52-58.
[5] 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187.
[6] [德]庫爾特·拜爾茨.基因倫理學[M].馬懷琪,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126,129.
[7] [美]杰里米·里夫金.生物技術世紀——用基因重塑世界[M].付立杰,陳克勤,昌增益,譯.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0.
[8] Gerald P,McKenny.To Relieve the Human Condition:Bioethics,Technology and the Body[M].Albany,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7:20.
[9] Seymour LW,Thrasher AJ.Gene therapy matures in the clinic[J].Nature Biotechnology,2012,30 (7):588-593.
[10] 高兆明,孫慕義.自由與善:克隆人倫理研究[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84.
〔修回日期 2015-01-08〕
〔編 輯 李恩昌〕
Considerations on Ethical Issu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ne Technology
DING Meichao1,F(xiàn)ANG Longmei2,NING Chao1,SU Tianzhao1
(1 School of Public Health,Sha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E-mail:993362852@qq.com; 2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Sha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China)
In this paper,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ne technology and its own a series of risk,ecology risk,safety and the problem of gene determinism,were discussed,and put forward the ethical and social problems faced by the gene technology,mainly including:the difficultyof gene therapy,genetic testing needs to further assessment,genetic resources collection being difficult,the proprietary gene technology,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gene technology,genetic testing rushing into medical practice.On this basis,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measures:to establish an independent ethical review mechanism an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making;popularizes life ethics education,set up correct concep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gene technology.
Gene Technology;Bioethics;Ethics;Gene Ethics
R-052
A
1001-8565(2015)02-0187-03
2014-10-28〕
* 通訊作者,E-mail:240244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