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缺鐵性貧血情況調查及危害
補鐵是豬場生產管理中例行實施的內容,以便防止哺乳仔豬出現(xiàn)缺鐵和貧血。常用補鐵標準是第1周之內肌肉注射200 mg的鐵。為確定斷奶時貧血或鐵缺乏癥的流行率來調查當前的補鐵標準是否足夠滿足仔豬的需要,并且確定斷奶時仔豬體內鐵狀態(tài)對斷奶后性能的影響,進行了本試驗。選擇20家豬場且所有豬場在仔豬出生第1周都進行了補鐵。每家豬場每窩選擇3頭小豬,共60頭豬進行稱重、采集血液檢查,3周后再次進行稱重和采血分析。設計了統(tǒng)計分析來評估從斷奶至斷奶3周之后的生產性能。
結果表明,斷奶時,豬群缺鐵與貧血發(fā)生率分別為28%和6%。斷奶時貧血的仔豬斷奶3周后的體重比斷奶時血紅蛋白值正常的仔豬低0.81 kg。同時,與斷奶時缺鐵的仔豬相比,斷奶時貧血的仔豬斷奶3周后體重低0.68 kg。斷奶時體重最大的仔豬血紅蛋白值低于較小仔豬。增重最快的哺乳仔豬血液量最大,因此它們的血紅蛋白受到了更高比例的稀釋,這樣的豬對所有養(yǎng)分的需求都是最高的。因此,斷奶時增重迅速的仔豬的鐵需要量比小仔豬更高。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生命期第1周仔豬200 mg的補鐵策略對于體型更大、增重更快的仔豬來說常常不足以預防貧血或缺鐵。斷奶時的貧血與斷奶后前3周當中增重速度減慢有關。令人意外的是盡管開口料經過了高水平的鐵強化,但仔豬在斷奶后頭3周當中一般會保持貧血或缺鐵狀態(tài)。
所以,養(yǎng)豬業(yè)和生產者必須理解缺鐵和貧血的后果,只有這樣才能防止經濟損失。
(編譯自:http://www.thepigsite.com/articles/5014/ centralia-swine-research-update-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