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懿王芳風
(1 臨汾市大寧縣婦幼保健院,山西 臨汾 042300;2 臨汾市大寧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臨汾 042300)
老年糖尿病的護理
王 懿1王芳風2
(1 臨汾市大寧縣婦幼保健院,山西 臨汾 042300;2 臨汾市大寧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臨汾 042300)
隨著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例的逐年增長,如何運用多種方法和措施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綜合診治和護理已引起廣泛的重視。本文通過從飲食、運動、口服用藥、胰島素、并發(fā)癥、心理和健康教育多個角度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如何進行全面系統(tǒng)有針對性的護理進行了詳細介紹和闡述。
老年糖尿病;胰島素;護理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的分泌缺陷或機體生物作用的受損,或者二者的綜合作用導致機體出現(xiàn)高血糖,當患者長期表現(xiàn)出高血糖癥狀,會導致機體組織和器官的慢性損害和功能衰竭。隨著人口老齡化比率的逐年上升,老年糖尿病已成為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主要問題,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僅次于腫瘤和心血管疾病[1]。本文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多個方面的護理進行了綜述,現(xiàn)報道如下。
飲食療法是控制糖尿病血糖水平的基本治療措施,而食物是血糖的主要來源,因此飲食控制好壞直接關系到患者血糖的穩(wěn)定[2]。對糖尿病患者平均每天淀粉的攝入量不必進行過多的控制,但卻要嚴格限制每天的單糖攝入量。限制飲酒,每天食鹽低于6 g,以免加重心腎血管并發(fā)癥。
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來說,采取運動療法進行護理時,首先運動對象必須要慎重選擇,因為大多數(shù)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加在患有糖尿病的同時還伴有高血脂、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其次在選定運動對象后,要提供正確的運動指導,避免出現(xiàn)其他的突發(fā)癥和繼發(fā)性損傷,造成二次傷害。在剛開始運動時以散步為主,切忌過度運動,消耗體力。如若在運動中長時間出現(xiàn)頭暈、心慌、臉色蒼白、呼吸困難等癥狀時應該立刻停止運動,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颊咭S時注意血糖的監(jiān)測,當血糖濃度值>14 mmol/L時,調(diào)整運動計劃,避免過度運動造成進一步的損耗,同時要調(diào)整休息的時間和增加休息量。
護士在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口服用藥的護理時,必須對各類降血糖藥物要有詳細的認知和了解,包括藥物在治療疾病時發(fā)揮的主要作用和性質(zhì),涉及到的藥物用量和用法,需要謹記的注意事項和后續(xù)觀察的不良反應。
低血糖是磺脲類藥物在治療糖尿病時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的不良反應,服用此藥物應從小劑量開始且于早餐前半小時口服。該藥物的其他不良反應還有增加身體胰島素敏感性,長期服用所引起得肝功能減退,產(chǎn)生再生障礙性貧血,造成皮膚紅腫過敏和瘙癢等[3]。
在服用水楊酸類、磺胺類、保泰松、利血平、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時需特別注意,這些藥物在服用后通過減弱葡萄糖異生,降低磺脲與血漿蛋白結合,降低藥物在肝內(nèi)代謝和腎的排泄等機制,從而間接增強磺脲類藥物降血糖的作用。在服用呋塞米、糖皮質(zhì)激素、噻嗪類利尿藥、依他尼酸(利尿酸)、糖皮質(zhì)激素等藥物后會降低磺脲類藥物降血糖的作用,機制是抑制胰島素的釋放或者拮抗胰島素的作用,促進磺脲類藥物在肝臟中降解。
雙胍類藥物在使用時應根據(jù)血糖調(diào)整劑量的服用,為了減少胃腸反應,應在進餐時或者進餐后服用,此類藥物在于磺脲類或者胰島素合用時會發(fā)生低血糖反應,而在單獨使用時,一般不會引起低血糖反應[4]。葡萄糖苷酶抑制劑適用于那些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因此在患者的膳食中必須含有一定的碳水化合物且餐前即服或者與第一口飯同服才能發(fā)揮良好的治療效果。
調(diào)查顯示,在進行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后約有30%的NIDDM(非胰島素依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含量有明顯升高,表明在這類糖尿病患者的體內(nèi)極度抵抗胰島素的降血糖作用或者機體胰島素B細胞功能遭受損壞,正在衰竭,在對這類患者采取藥物進行治療時需利用外用胰島素進行治療,因為采用合并磺脲類藥物的治療措施往往得不到理想的降血糖效果。
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來說,為預防夜間低血糖情況的發(fā)生,應每天注射2~3次。開封的胰島素在常溫下(不超過28 ℃)可用28 d,切忌過冷或者過熱,同時因避免蛋白質(zhì)因太陽直射而產(chǎn)生的凝固變性[5]。胰島素被機體吸收的程度和與之所產(chǎn)生的治療效果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胰島素的注射深度、注射部位、溫度等。機體吸收率最快是在腹部注射胰島素。選擇在機體固定部位注射胰島素時要避免與上次注射部位重合,應相距2 cm以上。在進行胰島素治療護理時,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血糖,在出現(xiàn)持續(xù)高血糖的現(xiàn)象或者患者的血糖濃度起伏較大時,及時通知醫(yī)師或者采取控制措施。
第一,低血糖反應的處理,有兩種類型,=反應性低血糖和藥物性低血糖。血糖濃度低于2.8 mmol/L是表現(xiàn)的主要癥狀為:肌肉顫抖、心悸、出汗、饑餓感、軟弱無力、緊張、焦慮、性格改變、神志改變、認知障礙,嚴重時發(fā)生抽搐、昏迷。如發(fā)生低血糖,應及時給予糖分補充。清醒者,給予約含15 g糖的糖水,含糖飲料或餅干,面包等,15 min后測得血糖若仍低于2.8 mmol/L,繼續(xù)補充以上食物一份。病情重,神志不清者,應立即給予靜注40~60 mL 50%葡萄糖,或靜滴10%葡萄糖液。清醒后改為進食米,面食物,以防再度昏迷,反復發(fā)生低血糖或較長時間的低血糖昏迷可引起腦部損傷,因此,需要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提示老年病患者除了隨時攜帶換糖尿病的注射卡外,還應經(jīng)常儲備含糖的食物,避免在突發(fā)低血糖反應失去知覺的情況下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第二,酮癥酸中毒的護理。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來說,突發(fā)昏迷造成的高滲昏迷病死率是及其高的?;颊咴诔霈F(xiàn)突發(fā)昏迷時,首先進行血糖監(jiān)測,確定是否其為高滲性昏迷。若是,則立即給予患者胰島素和低糖鹽水滴注,等待患者在神智恢復后滴注等滲鹽水,在操作中控制液體量的滴注速度,容量等,防止老年患者出現(xiàn)腦水腫并再次陷入昏迷。酮癥酸中毒時的救治措施是靜脈滴注小劑量胰島素,速度保持在4~10 μmol/h,并同時進行早期補鉀,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和臨床表現(xiàn)[6]。第三,糖尿病足的護理。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經(jīng)常多見糖尿病足壞疽,患者在穿鞋時應注意選擇寬松,舒適的型號,大小以超過大拇指趾半寸為宜,同時要避免受到外傷、電力傷和燙傷對機體的損害。每天檢查雙足1次,保持足部清潔,避免感染,指導和協(xié)助患者采用多種方法促進肢體血液循環(huán)[7]。
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輕視疾病、固執(zhí)易怒、盲目求治、焦慮恐懼、絕望厭世、多疑抑郁等心理特點[8],因此在對老年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時,首先要尊重、關心、體貼老年糖尿病患者,對其飲食和運動進行細心的指導,建立良好的互換關系;其次要進行耐心詳細的講解,患者由于病情、職業(yè)、文化程度等的差異性而對病情的認知和了解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同,此時應給與患者正確的指導和講解,引導患者產(chǎn)生積極的心態(tài);再次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勸阻,對有病亂投醫(yī)的患者要采用恰當?shù)姆椒ㄟM行勸阻,使其能夠正確認識疾病,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治療。通過心理干預,使患者能正確認識疾病,加強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療效果。
第一,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居民健康檔案,定期進行跟蹤隨訪,加強管理;第二,采用心理學的手段,積極地去研究及分析病患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和疏導不良情緒,結合其情緒特點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第三,針對性、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的開展健康教育,全面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理解能力,指導其正確使用血糖儀與胰島素筆,叮囑定期到醫(yī)院檢測血糖;第四,對于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3個月跟蹤隨訪1次;而對于血糖異常者,至少每個月跟蹤隨訪1次,檢測其血糖情況;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半年測定糖化血紅蛋白1次,其檢測結果記錄到相應的檔案。
如何切實有效的醫(yī)治老年人的糖尿病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本文對糖尿病多種護理方法的綜述可知,采取多種措施和方法進行綜合護理對患者的診治效果和恢復情況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1]朱鳳平.老年糖尿病的臨床特點分析[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3(4):59-60.
[2]彭開群.老年糖尿病的護理[J].中外醫(yī)療,2012,31(8):146.
[3]張麗娜,郭立新.磺脲類降糖藥物的臨床認識[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4,34(10):969-973.
[4]崔宏,任樂.雙胍類治療糖尿病的藥物評價[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25):137-137.
[5]鄭紀玉.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的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4,24(6):3258.
[6]聶鵬,聶國英,李艷紅.糖尿病患者酮癥酸中毒的護理總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2,14(12):316.
[7]梁映慧.糖尿病足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9):69-70.
[8]車營翠.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2011,8(11):2662-2663.
R473.5
A
1671-8194(2015)07-02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