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嫦燕
(遼寧鐵嶺縣中心醫(yī)院,遼寧 鐵嶺112000)
濾過不良青光眼的早期處理
謝嫦燕
(遼寧鐵嶺縣中心醫(yī)院,遼寧 鐵嶺112000)
目的探討針尖分享聯(lián)合5-氟尿嘧啶注射治療青光眼早期濾過功能不良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青光眼術后濾過泡功能不良患者28例(30眼),早期行針尖分享聯(lián)合5-氟尿嘧啶注射,隨訪觀察6個月。結果30眼中治愈21眼,治愈率70%。術前平均眼壓(4.04±0.70)kPa。結論對有失敗傾向的濾過泡早期進行針尖聯(lián)合5-氟尿嘧啶注射是治療青光眼濾過不良的一種簡單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5-氟尿嘧啶;青光眼;濾過不良
我們對青光眼濾過術后恢復不良患者,采用濾過泡旁球結膜下針尖聯(lián)合5-氟尿嘧啶(5-FU)結膜下注射及眼球按摩,臨床療效顯著,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05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青光眼小梁切除術且術后2~8周復查時發(fā)現眼壓控制不良,同時伴有濾過泡的形態(tài)不良者(包括濾過泡低平,限局低平,限局厚壁,明顯充血,包裹囊性),并在按摩眼球后眼壓不下降或下降不明顯患者28例(30眼),年齡44~47歲,平均56.4歲。進行濾過泡針尖分享聯(lián)合5-氟尿嘧啶。青光眼診斷分型:原發(fā)性青光眼20例;繼發(fā)性青光眼8例,期中2次手術2例,術后眼壓升高發(fā)生在15~30 d,治療前觀察眼壓,檢查房鑰匙、濾過泡等,治療時間均術后 2~8周內。
1.2 治療方法:在手術顯微鏡下進行操作。患者取仰臥位,在氧氟水星眼液沖眼,鹽酸丙美卡因進行表面麻醉,開瞼器開瞼,2 mL注射器抽取5-氟尿嘧啶5 mg+2%利多卡因0.2 mL,換1 mL注射器針頭,在角膜緣外10 mm并遠離濾過泡基底10 mm處針刺入筋膜囊,針尖潛行至濾過泡基底,對濾過泡側囊壁行多點刺破,退出濾過泡,在濾過泡周圍筋膜下分別多點注射5-氟尿嘧啶共5 mg。注射完成后,用足量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典必殊膏涂眼,常規(guī)包扎術眼。術后給予典必殊滴眼液,4次/天。
1.3 觀察內容:隨訪6個月,期間觀察并記錄患者眼壓情況、濾過泡形態(tài)及其并發(fā)癥情況。
1.4 療效評價:隨訪6個月,無論是否經過再次的針尖分離,眼壓控制在5~20 mm Hg為治愈。
1.5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眼壓:治療后,30眼治愈21眼,治愈率70%,術前眼壓3.44~5.78 kPa,平均眼壓(4.04±0.70)kPa,治療后眼壓2.31~3.25 kPa,平均(2.71 ±0.37)kPa。治療后平均眼壓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濾泡:根據Kronfeld濾過泡分類,治療前25眼均為非功能性濾過泡,治療后有21眼轉為功能性濾過泡,成功率70%,其余9眼非功能性濾過泡,有4眼限局后壁充血型,3眼濾過匯缺如,2眼包裹囊性。
2.3 并發(fā)癥:2例治療后出現前房變淺和低眼壓,經治療后1周內恢復;1例出現角膜上皮損害,經治療2周后修復;至隨訪期結束,未發(fā)生和內炎等嚴重并發(fā)癥。
青光眼濾過手術后濾過泡痕化是導致青光眼手術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瘢痕使建立的房水引流通道再次阻塞。術后早期發(fā)現即將失敗的濾過泡,并對其進行干預性治療,可以使部分濾過泡重新獲得濾過功能,提高濾過性手術的成功率。即將失敗的濾過泡的早期征鑰匙包括術后早期眼壓輕度升高,按摩后下降明顯,濾過泡形態(tài)低平、濾過泡處結膜血管粗大充血、包裹囊性等。濾過泡早期失敗可發(fā)生術后1周至數月,發(fā)現早期失敗征象后,首先應該進行房角檢查,觀察濾過內口有無阻塞,明確內口是否開放。對內口開放而濾過不良者,以往多采用藥物治療,無效后再進行手術修復,如單純應用針刺分離或切除,術后易重新粘連,效果較差[1-3]。
在細胞內轉化為有效的氟尿嘧啶脫氧核苷酸后,通過阻斷脫氧核糖尿苷酸受細胞內胸苷酸合成酶轉化為胸苷酸,而干擾DNA的合成。氟尿嘧啶同樣可以干擾RNA的合成。靜脈用藥后,氟尿嘧啶廣泛分布于體液中,并在4 h內從血中消失。它在被轉換成核苷酸后。被活躍分裂的組織及腫瘤所優(yōu)先攝取,氟尿嘧啶容易進入腦脊液中。5氟尿嘧啶和6-巰基嘌呤作為最早的抗癌藥物,均從海參中提煉,其核心后抗瘢痕效果較顯著。
本級5-FU使用劑量5~7 mg,不可以使用沖擊量10~15 mg,但需減少注射次數,總劑量<50 mg,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原則,注射部位應在角膜緣10 mm外,以免藥物彌散損傷角膜,同時在濾過泡基底10 mm外,以降低穿刺口滲漏和感染的風險;注射5-FU時要注意,如有前房變淺、房水反流,要等待前房恢復后再注射,以免藥物進入前房注射完畢后,濕棉簽壓迫穿刺口,大量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可以減少5-FU對眼表的毒性損傷。
本院對青光眼濾過術后有早期失敗傾向的濾過泡進行針刺分離聯(lián)合5-FU注射,隨訪6個月,治愈率達70%。治療后的并發(fā)癥有前房變淺、低眼壓、角膜上皮損害,經治療后均恢復,未見脈絡膜脫離、遲發(fā)型的脈絡膜上腔出血、感染性濾過泡炎、眼內炎等嚴重并發(fā)癥,這些表明針刺分離聯(lián)合5-FU濾過泡旁注射是治療濾過術后早期無功能性濾過泡的一處簡單、安全、有效的方法,并且可以減少再次手術給患者帶來的身心上的痛苦和經濟的上損失。
[1]劉莉靜,肖博文.青光眼濾過術中聯(lián)合應用5-氟尿嘧啶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國際眼科雜志,2015,15(1):38-40.
[2]謝嫦燕.青光眼濾過術后的濾過不良的早期處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1):53-54.
[3]翟清磊.結膜下注射5-FU對青光眼術后濾過泡形成的療效分析[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14,35(4):271-272.
R775
B
1671-8194(2015)07-01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