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柱
(全國脊柱健康學術委員會 香港 00852)
帶氣囊色努矯形器治療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的療效觀察
梁天柱
(全國脊柱健康學術委員會 香港 00852)
目的:觀察評價帶氣囊色努矯形器治療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的療效。方法: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納入患者22例,分別給予傳統(tǒng)以及帶氣囊色努矯形器治療,對比臨床療效與指標改善情況。結果:對照組與觀察組顯效率、有效率、無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舒適度低于觀察組,觀察組Cobb角度、AVR等級改善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帶氣囊色努矯形器治療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有助于增進療效,舒適感更強。
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矯治器;療效觀察
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10歲以上青少年至骨骼發(fā)育成熟前的一種脊柱側彎畸形,是一種臨床常見畸形病之一,約占脊柱側彎病60%~80%,青少年發(fā)病率高達2%~4%[1]。AIS不僅影響外觀,還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心理健康,影響肺功能。AIS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遺傳、激素、組織發(fā)育異常等原因有關,誤漏診率較高,及時、有效的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矯治是治療該病的重要保守療法之一。帶氣囊色努矯形器是由普通色努矯形器改進而來,氣囊可調節(jié)壓力大小,增大作用面積,減輕患者不適,提高康復訓練依從性,進而增進療效。既往本院以帶氣囊色努矯形器治療AIS22例,療效較好,現(xiàn)報道如下。
以2013年2月~2014年2月,醫(yī)院骨傷科門診收治的AI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年齡≥10歲、≤18歲,均為門診體檢檢出;②臨床診斷,依據(jù)家族病史、個人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神經(jīng)功能檢查確診,排斥其他類型脊柱疾病,如脊柱炎;③符合保守治療指征,Risser征0-2級、原發(fā)彎Cobb角20°~40°;④符合矯正治療指征,頂椎椎體胸椎6以下,未罹患皮膚病等不適合矯治原發(fā)疾病;⑤知情同意,初次就診;⑥治療期間未采用其它方法治療。剔除標準:①無故退出1周以上者;②換其它方法治療者;③失訪者。共納入患者44例,年齡10~17歲、平均(13.1± 2.1)歲,Cobb角度(26.3±3.4)°,頂椎旋轉等級Ⅰ級31例,Risser征級1級21例、Ⅱ級13例,脊柱側彎分型:上彎11例、四彎33例。將患者據(jù)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臨床資料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以常規(guī)的色努矯形器治療治療,對照組以帶氣囊色努矯形器治療,后者在前者基礎上改進而來,安裝有兩個可以調節(jié)內(nèi)部壓力大小的氣囊墊。佩戴時,內(nèi)穿吸汗、舒適棉質打底衣,避免壓傷皮膚,適應期穿戴2-3h,隨后卸下1h,酒精涂抹紅腫處,次日夜間穿戴4-5h,第三日穿戴23h,逐漸適應,具體時間可適當調整,適應期應不長于5d。適應期結束后,除洗浴等活動外,若無必要隨時穿戴。配合每日呼吸功能訓練。30日后取下觀察有無皮膚并發(fā)癥、氣囊壓力情況,詳細詢問患者感受,調整氣囊達到理想的支撐效果,每隔1個月復查1次,每隔3個月行脊柱正側位X線復查。
顯效:治療后,脊柱側凸Cobb角改善5°度為顯效;有效:進展<°為有效;進展≥5°為無效。
對照組與觀察組顯效率、有效率、無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舒適度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臨床療效與舒適度對比[n(%)]
觀察組Cobb角度、AVR等級改善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Cobb角度、頂椎旋轉等級變化對比(±s)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Cobb角度、頂椎旋轉等級變化對比(±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n=22) Cobb角度(度)治療前 治療后 差值頂椎旋轉(AVR)等級治療前 治療后 差值對照組 26.5±3.1 24.8±4.1 1.7±1.1 1.6±0.5 1.5±0.4 0.2±0.1觀察組 26.1±3.4 22.4±5.8 3.7±1.1* 1.6±0.4 1.2±0.6 0.4±0.3*
傳統(tǒng)的矯治器治療療效難以讓人滿意主要原因為:①舒適度欠佳,依從性差,患兒存在自行取下的情況;②無法進行有效的調整,適應性較差,在治療初期尚可達到滿意的舒適度、矯正方位,隨著時間的推移,矯正器作用力方向、力度已無法滿足需要[2];③壓力作用面積相對較小,部分作用點壓強較大,可能出現(xiàn)皮膚并發(fā)癥[3]。改進后的矯治器,通過添加雙側氣囊,起到三點支撐作用,同時增加了矯正區(qū)域面積,降低了局部壓強,可擴大矯正肋骨范圍。研究顯示,盡管兩者療效差異不顯著,但觀察組Cobb角度、AVR等級改善情況更優(yōu),且患者舒適度更好,有助于提高治療持續(xù)性。需注意的是,在進行功能訓練時,觀察組部分患者表示訓練后重新穿戴有一定難度,氣囊固定效果有待提高。
[1]柯?lián)P,劉汝落.青少年脊柱側彎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9,17(13):990-993.
[2]賴華兵,吳強,胡銀.色努式脊柱側彎矯形器佩戴時間與效果的對比分析[J].華西醫(yī)學,2013,28(4):520-523.
[3]萬曉輝.矯形器治療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彎的護理體會[J].甘肅醫(yī)藥,2012,31(5):394-396.
R682.3
B
1009-6019(2015)07-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