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平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88)
在實際加工中發(fā)現(xiàn),用低速走絲電火花線切割加工鋁件時,有的零件因連續(xù)加工周期長,加工液對零件表面會產(chǎn)生腐蝕,形狀像白色霉斑;清洗后,表面會留下許多黑點,并滲透到材料里,深度可達0.01~0.04 mm(圖 1)。
圖1 腐蝕產(chǎn)生的斑點
要解決零件的腐蝕問題,首先需了解腐蝕發(fā)生的原因。通過查找資料和大量的實驗得知,這種腐蝕為電耦腐蝕,屬于電化學腐蝕的一種,它是一種金屬離子對另一種金屬的腐蝕。
找到原因后,解決方法和采取的措施就成了關(guān)鍵所在。既然腐蝕是由于兩種金屬接觸發(fā)生反應而引起,要想減少或杜絕,只有降低兩種金屬相互接觸的機會。只要相互隔絕、不接觸或減少接觸機會,就能防止腐蝕的發(fā)生。通過多次實驗,最終找到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即在電火花線切割加工前對鋁件表面進行導電氧化處理,并噴涂一種特殊的防銹潤滑油,使零件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每切割一段時間后,在切割腔也噴涂這種防銹潤滑油。實驗結(jié)果表明其防腐效果較好(圖2)。
為驗證該方法的可行性,下面以某零件為例進行加工實驗。該零件需切割832個異形腔,預計加工周期超過200 h。
圖2 兩種實驗效果對比
加工前,先更換加工液,并經(jīng)工藝確認,對零件表面做導電氧化處理,再在氧化層外噴涂特殊的防銹潤滑油。接著,按正常操作程序切割零件,每天切割20 h后,把已切割的異形腔用高壓氣槍吹干,再噴涂這種潤滑油(圖3);零件加工至一半工作量(約120 h)時,拆下零件,再次進行導電氧化處理。按上述方法進行后續(xù)一半的切割加工,最后,該實驗零件共計加工17天 (約248 h),表面未發(fā)現(xiàn)腐蝕斑點,經(jīng)清洗和退導電氧化后,表面也沒有黑點產(chǎn)生。檢驗零件尺寸,完全符合圖紙要求(圖4)。
圖3 加工采取的措施
圖4 零件加工前后對比
通過加工實驗,充分說明采取的防腐蝕方法是正確的,且措施得當,達到了預期的防腐效果。工藝上可對該方法進行固化,進一步推廣應用。今后遇到類似零件的加工,無論操作者是誰,只需按照該方法進行操作,就能有效防止零件發(fā)生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