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 麗 李國林 指導:李 鐵
?
李鐵從肝論治驗案3則※
● 丁 麗*李國林 指導:李 鐵
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生發(fā),病癥常涉及肝的自然屬性及肝的生理功能。李鐵老師善“從肝論治”各種疑難雜癥。本文舉視網膜色素上皮病變、崩漏下血、乳腺癌術后驗案3則。
從肝論治 視網膜色素上皮病變 崩漏下血 乳腺癌術后 臨證經驗 李鐵
李鐵教授,醫(y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首批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其長達30余年的臨床實踐和教學工作中,潛心鉆研經典醫(yī)籍。其認為:人身不外氣血,疾病亦不出氣血兩端。肝通過藏血和疏泄調節(jié)控制氣血在人體的運行,“氣血沖和,萬病不生”。若肝疏泄失權,則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形成各種疾病。筆者有幸跟隨李老出診,現整理其從肝論治的驗案3則如下。
馬某,女,32歲,2011年6月24日就診?;颊咦?010年12月出現視物模糊,右眼視力急速下降,經北京同仁眼科醫(yī)院檢查診斷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病變”,經治療后右眼視力好轉,停藥近4個月病情平穩(wěn)。2011年6月18日突發(fā)左眼視物不清,查視力右眼0.8,左眼0.1。平素月經周期正常,偶有痛經,量大,有血塊。自訴平素口干口苦。既往無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查:舌質暗紅,兩側有瘀斑,苔薄白,脈沉細澀。診斷為視網膜色素上皮病變。治以清肝明目,養(yǎng)血活血。處方:桑葉10g,菊花20g,柴胡25g,黃芩20g,當歸15g,川芎10g,懷牛膝25g,地龍10g,茯苓30g,杏仁10g,蒼術30g,生白術25g,蔓荊子15g,青箱子15g,澤瀉30g,薄荷15g,生甘草15g。藥服14劑,完全恢復。
按 中醫(yī)對視網膜色素變性的認識早有記載,首見于隋·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雀目候》謂:“人有晝而睛明,至瞑則不見物,世謂之雀目,言其如雀鳥,瞑便無所見也。”故后人把視網膜色素變性稱為“高風雀目”。清肝明目,活血通絡?!端貑枴の迮K生成》亦云:“故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盵1]肝開竅于目,肝藏血主疏泄,目受血而能視,肝血不足或肝陰不足,皆可導致目系及其他的病變。該患者平素月經量大,伴有血塊,說明有血熱夾瘀征象,肝主疏泄功能的失常,則無力推動血運,而致血虛血瘀,郁久化熱可致口干,熱蒸膽汁上承致口苦。肝陰血不足,疏泄功能失常,使氣血運行受阻,所以有血瘀的征象,治療上以清肝明目,養(yǎng)血活血為主。李老平素的用藥習慣是“首選經方,辨證用藥,注重效藥,隨癥加減”。因此本案選用桑菊飲的主藥桑葉、菊花和小柴胡湯的主藥柴胡、黃芩,取其入肝經疏風清熱、平肝明目之效,病位在眼,旨在清上焦之熱;柴胡入肝經,可疏肝理氣,調氣血;黃芩入膽經可清肝膽之火;當歸、川芎養(yǎng)血活血,且川芎乃血中氣藥;懷牛膝屬活血通瘀類藥物,歸肝腎經,與地龍相伍具有通經絡的作用,并且可以引肝膽濕熱之邪由下焦而出;茯苓、杏仁、蒼術、生白術、澤瀉淡滲利濕,使膽熱之邪由下焦而出;蔓荊子、青箱子是李老用于治療眼疾的效藥;薄荷亦入肝經,具有宣發(fā)風熱,清理頭目的作用。
范某,女,40歲,2013年7月8日就診。主要表現為月經淋漓不凈3個月,已連續(xù)2個周期,行經20天,伴乏力,有時自汗或盜汗,經常情志不舒,易激惹,且心煩失眠,胃脘疼痛,納呆,欲悲哭,大小便正常。既往曾患濕疹,子宮內膜異位癥。查:神疲乏力,情志不舒,欲悲哭,舌質淡暗有齒痕,舌苔薄白,脈弦細。中醫(yī)診斷:崩漏,肝郁脾虛。辨證為肝氣郁滯,致脾氣虧虛,生血乏力,血虛氣滯,瘀阻脈絡。治以疏肝健脾,養(yǎng)血活血。處方:柴胡10g,黃芩10g,當歸15g,炒白芍25g,紅花10g,川芎10g,枳殼30g,郁金20g,香櫞15g,佛手15g,砂仁10g,木香10g,炒酸棗仁30g,合歡皮25g,炒麥芽30g,炙甘草10g。藥服14劑后明顯好轉。
按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并治》曰:“婦人之病,因虛,積冷,結氣,為諸經水斷絕,至有歷年,血寒積結,胞門寒傷,經絡凝堅”。[2]指出婦人雜病的病因不外乎虛、積冷、結氣3個方面。婦女不在行經期間,陰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下血不斷為主要表現的月經病稱為崩漏?!端貑枴り庩杽e論》:“陰虛陽搏謂之崩?!盵3]《傅青主女科》“止崩之藥不可獨用,必須于補陰之中行止崩之法?!薄鹅`樞·海論》曰:“沖為血?!?,沖脈與足厥陰肝經之脈有著密切聯系。肝的疏泄與藏血功能,相反相成,共同維持肝的貯藏血液與調節(jié)血量的作用,“沖為血?!钡淖饔靡彩峭ㄟ^肝的疏泄、肝的貯藏血液、調節(jié)血量作用而實現的。肝主藏血,若陰血充沛,疏泄功能方能正常發(fā)揮,則月經正常。相反,肝氣郁滯,影響肝藏血及陰血運行,則月經不調。本病例表現為虛和結氣兩個方面。從肝論治,疏肝健脾,養(yǎng)血活血。柴胡、黃芩、枳殼、郁金疏肝理氣,行氣通絡;當歸、炒白芍、紅花、川芎補血養(yǎng)血活血;香櫞、佛手、砂仁、木香行氣溫中;炒酸棗仁、合歡皮、炒麥芽安神定志解郁。
曲某,女,52歲,2013年7月25日就診?;颊?012年6月就診于婦產科醫(yī)院發(fā)現左乳腺癌并行手術治療,手術取腋下淋巴結16枚,8枚病理檢查有轉移。來診前已化療8次,放療30次,現睡眠質量較差,周身乏力,口苦,左上肢腫脹,雙膝關節(jié)酸痛,腰骶疼痛,大便日1次。48歲絕經。查:舌質體大瘀點,舌苔黃膩,脈沉弦。診斷為乳腺癌術后,中醫(yī)辨證:肝氣郁滯,兼氣虛,濕熱毒邪內蘊。治以疏肝清熱,補氣解毒。方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化裁,藥用:柴胡15g,清半夏15g,黃芩15g,厚樸15g,當歸15g,赤芍25g,莪術25g,薏苡仁25g,野菊花20g,半枝蓮20g,土茯苓25g,白花蛇舌草25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山慈菇10g,威靈仙25g,羌活15g,生梔子25g,生甘草10g。5劑,日1劑,早晚飯后半小時溫服。藥服5天后排便次數增多,關節(jié)疼痛緩解,口苦緩解,左上肢腫脹緩解。
按 《婦人良方大全》記載:“此屬肝脾郁怒,氣血虧損,名曰乳巖”;《瘡瘍經驗全書》中指出:“此毒陰極陽衰,……即生此疾”。肝脾郁怒,濕毒內蘊和陰極陽衰為基本病機,治療應“從肝論治”,疏肝解郁,破血逐瘀,化濕解毒。故在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經方基礎上佐以當歸、莪術、赤芍破血消徽,養(yǎng)血活血;加入黃芩、梔子清熱燥濕;野菊花、半枝蓮、薏苡仁、土茯苓、白花蛇舌草為李老常用化濕解毒的效藥;方用威靈仙溫經通絡,改善患者淋巴回流受阻,收到很好療效。
[1]王慶其.內經選讀[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56.
[2]張 琦.金匱要略講義[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8:272.
[3]肖 月等整理.中醫(yī)四部經典[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21-2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項目(No.國中醫(yī)藥人教函〔2012〕123號)
丁麗,女,主任醫(yī)師,博士研究生在讀,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第五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
遼寧省大連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116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