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樹勛
河北省農作物引育種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31
冀中南夏玉米區(qū)“O低一早二防三晚四高栽培技術”的應用
劉樹勛
河北省農作物引育種中心,河北 石家莊 050031
根據冀中南地區(qū)夏玉米生產實際和相關的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提出了“O低一早二防三晚四高”的高產栽培思路,供參考。
冀中南;夏玉米;栽培技術;篩選;應用
冀中南夏玉米區(qū)位于東華北春播區(qū)和黃淮海夏玉米區(qū)接壤地帶,屬溫帶半濕潤氣候,無霜期170~220 d,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00~1 000 mm,自然條件對夏玉米生長發(fā)育極為有利。該區(qū)長年玉米播種面積約為230萬hm2,約占全河北省的71.9%,是河北省的玉米主產區(qū)。
在緊湊型耐密品種普及、施肥水平提高以及秸稈還田等技術推廣的前提下,如何進一步提高夏玉米單產,已成為穩(wěn)定河北省玉米總產亟待解決的問題[1]。針對目前如何保證播種質量、殺蟲滅草、科學施肥以及有效利用有限的光熱資源等夏玉米高產栽培問題,筆者根據夏玉米生產實際和相關的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提出了“O低一早二防三晚四高”的高產栽培思路,期待能為冀中南夏玉米區(qū)玉米單產的提高作出貢獻。
“O低”是指小麥機收后的麥茬高度越低越好。目前,冀中南夏玉米區(qū)小麥機收率達96%以上。在小麥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時,小麥留茬高度以不超過20 cm為宜,且越低越好。收獲時最好用帶有秸稈切碎裝置的聯(lián)合收割機收割,同時將秸稈切碎拋撒于地表,也可把成堆的秸稈移位,以防秸稈阻塞使覆土鎮(zhèn)壓不理想而造成缺苗斷壟。
“一早”是指適期早播。冀中南夏玉米區(qū)光熱資源有限,要搶時搶墑早播。為爭取時間,可以造墑播種,結合前茬小麥澆好麥黃水,為播種玉米蓄好底墑;播種后干旱時澆好蒙頭水。
“二防”是指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和化學除草。
防治地老虎、二點委夜蛾等地下害蟲的方法包括:一是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1 kg/667 m2,播種后隨澆蒙頭水施入;二是用90%晶體敵百蟲100 g/667 m2,用溫水化開后,加水 2 kg,均勻噴拌在粉碎炒香的棉籽餅上,悶3~4 h后撒施于苗行兩側,防效可達95%。
雜草對玉米危害較大?;瘜W除草要求嚴格選擇除草劑種類,掌握最佳用藥期,準確控制用量。播種后,趁墑每667 m2噴施48%乙莠懸乳劑200~300 mL加上20%的撲虱靈,兌水30~60 kg均勻噴霧,既防草又殺蟲。
“三晚”是指適當晚定苗、晚追氮肥和適時晚收。
要保證高密度群體中個體發(fā)育整齊一致、減少空株,除了要把好種子質量和播種質量關外,適當晚定苗也是控制群體整齊度的有效措施。
目前河北省玉米生產上多數定苗期在3~4展葉期,此時拔苗容易,但為期偏早。定苗過早,植株長勢和受病蟲危害(主要是粗縮病株)的幼苗不易甄別,而拔節(jié)初期5~6展葉期定苗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問題。
就當前生產地力基礎而言,加上底施氮肥,使得玉米雌穗小花數并不少,沒有必要再在拔節(jié)至小喇叭口期追氮肥促小花分化。
氮肥追施時期宜后移,主攻方向應重點針對保證結實率、提高穗粒數和千粒重、防止葉面積早衰上。因此,在夏玉米一般氮肥施用水平下,應重施底氮肥,拔節(jié)期追施的氮肥可以晚至大喇叭口期一起追施,以獲得較高產量[1]。
目前冀中南夏玉米區(qū)大多數玉米主栽品種按一般收獲期均未達到正常成熟標準。推遲夏玉米收獲期不失為一項既不增加投入、又可獲取高產、還可提高光熱水肥資源利用效率的良好舉措。
農民通常將果穗苞葉發(fā)黃、籽粒變硬作為玉米成熟的標準。任和平等[2]提出玉米成熟以苞葉干枯、籽粒乳線消失為標準。河北省區(qū)域試驗以籽粒形成黑色層為成熟的標志。張海艷等[3]研究表明,籽粒含水量降到32%時即有黑色層形成。而卜俊周等[4]研究表明,目前黃淮海地區(qū)生產上主推的玉米品種多為中熟或中早熟型,要達到完全成熟,收獲期在10月10日左右為宜,籽粒含水量下降到28%以下可作為收獲期的標準。
“四高”是指選種高耐密、高經濟系數、高質量的品種和施用鉀含量高的肥料。在種植過程中,應采取如下具體措施。
適當增加種植密度,合理調控群體結構,是玉米超高產栽培研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創(chuàng)高產共同的發(fā)展趨勢[5]。因此,在河北省玉米夏播區(qū),宜選擇豎葉、株型緊湊、耐密性好的品種,通過增加收獲穗數,提高群體粒數,進而提高產量。
經濟系數高的品種更具增產潛力,故選擇經濟產量對光合產物轉化率高的品種,通過保證粒重,來提高產量。
隨著種業(yè)的發(fā)展和耕作制度的改革,玉米單粒播種技術推廣面積逐步擴大,單粒播種技術成為玉米獲得高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有效技術措施。
該技術措施的推廣對種子質量要求更高,純度、水分、凈度和芽率芽勢等指標不但要達到國家標準,而且要更高才能保證苗全、苗勻、苗齊、苗壯,達到有效控制群體整齊度的目的,從而保證農業(yè)生產安全,保障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yè)增效。
鉀在玉米每一個重要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鉀可以通過提高葉面積指數和光合勢、提高籽粒灌漿速率、促進干物質在玉米體內的移動來達到增產的目的。
隨著冀中南地區(qū)高產品種的大面積種植和有機肥施用量的減少,加之氮、磷化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從土壤中帶走了較多的鉀,出現了鉀的相對或絕對不足。施用含鉀高的肥料,可以有效補充土壤中的鉀,保證玉米的新陳代謝,提高玉米抗病、抗倒、抗旱能力,提高玉米結實率和千粒重。
因此,施用含鉀高的肥料,是提高玉米產量的一項主要措施。
[1]楊利華,張全國,張麗華,等.冀中南夏玉米進一步高產核心技術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9,24(增刊)∶205-210.
[2]任和平,張秀梅,蘇禎祿,等.玉米最適收獲期的研究[J].河南農業(yè)大學學報,1988,20(2)∶127-134.
[3]張海艷,董樹亭,高榮岐.不同類型玉米籽粒灌漿特性分析[J].玉米科學,2007,(3)∶73-76.
[4]卜俊周,謝俊良,彭海成,等.夏玉米晚收增產效應分析[J].河北農業(yè)科學,2011,15(1)∶1-2.
[5]王字菲,李平,付景昌.玉米栽培密度問題初探[J].雜糧作物,2008,28(3)∶172-173.
1005-2690(2015)10-0048-02
S513
B
2015-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