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景輝 尋民初
湖南省瀏陽市社港中學是一所地處山區(qū)的普通初級中學,自2009年率先在湖南省長沙市實施課改以來,始終貫徹“為學生一生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以課改為龍頭,立足校園、尋求對策、內涵發(fā)展,從新視角打造一支教學理論豐富、課改意識濃厚、教學質量過硬的教師團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可喜成績。
一、課改思想引領教師成長
教師的成長需要思想引領。課改是一種思想更是一種策略,引領廣大教師特別是農村中老年教師突破傳統教育的束縛,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才能實現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一是構建生態(tài)課堂。生態(tài)課堂應是靈動鮮活的課堂,是學生思想碰撞、情感共鳴及快樂共享的學園。生態(tài)課堂要追求這樣的境界,即人人積極動手、動腦,個個踴躍發(fā)言、展示;學生時而在小組內相互交流,時而在黑板書寫,時而面向全班展示學習成果;在展示中,學生或站、或坐、或寫、或講、或演、或評,還可下位走動、上下講臺、自由發(fā)言、質疑和探討。生態(tài)課堂應是以生為本的課堂,是學生張揚個性、激活潛能、體驗幸福的樂園。尊重學生成長成才的規(guī)律,關注學生生命成長,對學生一生的幸福負責,把“為教師好教而設計的教學”改變?yōu)椤盀閷W生好學而設計的導學”,把“課堂因教師而精彩”變?yōu)椤罢n堂因學生而精彩”。生態(tài)課堂應是高度自主的課堂。生態(tài)課堂要將學習的時間、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激勵、喚醒與鼓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獨立性;通過小組學習的建設引導學生之間互幫互學,共同提高,學會自主學習、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
二是改革教學形式?!皾M堂灌”、“一言堂”等傳統教學方式,使課堂呆板氣氛沉悶,學生厭學,學習缺乏主動性,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生態(tài)課堂要由課堂主教改為課堂主學,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的導演與點撥人;生態(tài)課堂的學習方式由原來的獨立學習變?yōu)楠毩W習+結對學習+群體學習,學生座位可由原先的秧田式變?yōu)榉疥囀?;學生展示的黑板劃區(qū)分塊,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責任田”。通過角色、學習方式與課堂組織形式的轉變,促進教師思想觀念和行動方面的改變。
三是創(chuàng)新課改模式。針對農村學生特點,培養(yǎng)他們大膽展示、自信交流等能力,構建“自學·互探五步導學”課堂教學模式,體現學生主體、課堂開放和發(fā)展多元的課改思想。這種課堂教學模式具體是反饋—明向—互探—展示—評價。其中反饋(5分鐘),教師課前設計好反饋題,檢查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課代表總結和點評,教師適時補充為新知學習奠基;明向(5分鐘),創(chuàng)設必要的教學情境引出問題、激發(fā)興趣,學生提出并訂正學習目標;互探(10分鐘),學生根據導學案自學,然后進行組內的互學互幫,教師在組內巡視掌握學情,并精選展示內容;展示(20分鐘),向全班學生呈現學習小組對于新知識的認識以及運用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暴露問題引發(fā)質疑,教師適時點撥、介入;評價(5分鐘),評價學生的自主度、參與度和達標度,及時檢驗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多元評價激勵教師成長
教師團隊的打造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競爭激勵機制,通過優(yōu)秀教師的帶動、示范引領作用,充分調動與激發(fā)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提高其職業(yè)認同和歸宿感,為學校的發(fā)展注入不竭的動力和源泉。
推評課改先鋒。以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師為評價對象,期末召開學校教師大會,從候選人名單中推薦10名教師,學校課改領導小組根據被推薦者的課改研究情況、教學效果等綜合評價,認定其中6名為課改先鋒。
星級教師評定。以全體教師為評定對象,根據教師課改常規(guī)工作和教師講壇、主講研究課的考核,教學質量及生評教情況等綜合排名,得分排在前1/2的教師晉升一顆星。
名師骨干教師評定。以全體教師為評定對象,對教師講壇、課改課堂、教學質量、個性得分等進行綜合評價,分別評出一、二、三級骨干教師和名師。
三、搭建平臺助推教師成長
教師的成長就像植物的生長,需要肥沃的土壤、溫潤的雨露和豐沛的陽光;學校要為教師的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和條件,提供充足的能量,輸送精神養(yǎng)料,為每一位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特別是青年教師初涉教壇,更需扶持和鼓勵。
一是相互交流的平臺。學校每周“三個一”的交流活動,即一次集體備課,同年級學科組教師進行交流,實行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督查人),力求實效;一次教研組曬評課活動;一次研究課,定時間、定主題、定對象,一周一次,聽一節(jié)評一節(jié),全體教師參與來解決重點問題。
二是反思提升的平臺。通過三個反思(平時反思、周反思和學期反思),總結自己的成績,發(fā)現自己的問題,通過富有實效的反思讓理論與實際操作有機結合,提升了教師的實戰(zhàn)水平。
三是展示分享的平臺。教師參加“兩課一壇”(曬課、研究課及教師講壇)展示活動;教師講壇采用講、議、評的形式,教師們分享主講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收獲和生活感悟,在互動中拓寬視野、更新觀念,進而提升精神境界。
四、精細管理服務教師成長
一是編寫課改手冊。為深入推進課改工作、加快教師隊伍建設,學校需要建立一個科學嚴謹、公平民主的管理體制,構建一套循序漸進、高效平等的教師發(fā)展體系。為此,我校成立了三個“中心”,即教學管理中心、學生管理中心和服務宣傳中心;并制定課改制度,采用“教研組質量協作體”評價方式,使教研組從事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發(fā)揮教研組教與研的功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和學校的發(fā)展。
二是走進教師心靈。構筑精神家園,營造溫暖的人文環(huán)境,充分尊重、理解信任、關懷激勵、真誠寬容每一位教職員工。緩解教師在社會、家庭和工作中的心理壓力,增強他們的職業(yè)幸福感與自信心。例如,開展“四個一”活動,即每天一杯牛奶,香甜可口的牛奶滋潤每一位教職員工的心田;每天一次陽光體育運動,做韻律操、打籃球、打羽毛球等,豐富的體育活動使教師身心愉悅、精神振奮;每月一次民主生活會,舉辦家屬職工聯誼、年級組趣味運動會等,每位教師都能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和幸福;每學期一次送溫暖活動,校領導走進有困難的教職工家庭,送去真誠的慰問和關心。教師在享受教育職業(yè)的成功與幸福的同時,也推動了學校的持續(xù)發(fā)展。
三是實現自我價值。在學校營造濃厚的尊師重教氛圍,強化感恩教育,通過各種宣傳渠道大力介紹、表彰先進教師及先進事跡;每年教師節(jié)和家長開放日等活動期間,隆重表彰“十佳教師”與優(yōu)秀班主任;并通過鎮(zhèn)里主辦的報刊大力推薦我校名師、骨干教師和課改先鋒。
(責任編輯 肖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