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區(qū)財政局上海市嘉定區(qū)教育局上海聞政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績效前評價是在立項前對財政項目支出展開的評價。它以目標管理為導向,以合法性、合規(guī)性和合理性為核心,重點關注項目可行性、預算編制準確性和績效目標設定合理性三個方面。隨著上海市嘉定區(qū)財政局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深化推進,嘉定區(qū)預算單位的績效意識逐步增強,財政局聯(lián)合教育局率先針對績效前評價展開了探索和試點工作。為進一步明確上海市嘉定區(qū)教育局2014年度人才柔性流動項目財政資金績效目標,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嘉定區(qū)教育局委托上海聞政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開展了“上海市嘉定區(qū)教育局2014年度人才柔性流動項目財政資金績效前評價工作”。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嘉定區(qū)教育局計劃于2014年實施人才柔性流動項目,以促進教育改革,加強學校內涵建設,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實現(xiàn)教育的現(xiàn)代化。人才柔性流動項目是指由學校申請財政資金聘請市、區(qū)專家開展師資隊伍建設,包括學科建設指導、教研組建設、骨干教師培養(yǎng)等。2014年該項目共涉及83 所學校,其中初級中學28 所,小學22 所,幼兒園33 所。各學校申報的預算總金額為1645.9萬元。
本次績效前評價思路如下:首先,圍繞“合法性”、“合規(guī)性”和“合理性”開展項目可行性分析。然后,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行財務制度、教育局相關標準,重新評估項目投入成本合理性,對預算進行相應的調整;并根據項目內容和調整的預算金額重新梳理分解績效目標。最后,對83個子項目按指標體系評分結果進行重要性排序,按項目重要性確定是否立項,切實保證財政資金使用的經濟性和效益性。
項目可行性分析是財政支出績效前評價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預算調整和目標修訂的基礎和前提??尚行苑治鰢@合法性、合規(guī)性、合理性展開。其中,合法性重點考察項目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政策規(guī)定;合規(guī)性重點考察項目內容是否符合計劃要求,項目管理要素是否齊全;合理性重點考察項目的急需程度以及預算與目標的匹配程度。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人才柔性流動項目因涉及到83個子項目,需對83個子項目一一進行可行性分析。為科學考量各個項目的主要內容,評價組圍繞合法性、合規(guī)性、合理性,根據項目基本情況及特點,從立項決策(合法性)、項目管理(合規(guī)性)和預算與績效目標匹配性(合理性)三個方面設計指標、權重、評分標準,形成完整的項目可行性評價指標體系。項目立項部分包含“政策相關性”、“項目內容符合程度”和“項目必要性”三個評價指標,考核各子項目在項目設立的目標、必要性以及內容方面是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上海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等文件精神。項目管理部分通過考量是否具備“培訓方案計劃”、“管理制度”和“人員安排”三個指標考核項目的開展條件。預算與績效目標匹配性部分通過考量“受益教師覆蓋率”、“師資隊伍建設成果”等指標考核項目預算編制是否規(guī)范準確、是否與績效目標匹配。針對83個子項目,以得分80分以上的項目為完全可行,60-80分的項目根據扣分情況定義為部分可行部分不可行,60分以下的項目為不可行為評價標準。由于項目涉及的預算單位較多,為節(jié)約評價成本、提高評價效率,依據指標體系、各個學校根據考核要素提交相關材料,評價組以一定的比例進行復核后根據材料進行可行性評分、預算調整和重要性排序,并針對每個子項目出具可行性分析報告,最終形成績效前評價結論。
圖1 嘉定區(qū)教育局2014年度人才柔性流動項目財政資金績效前評價邏輯路徑
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礎上,前評價進入到下一環(huán)節(jié),即對預算進行相應調整,依據項目可行性分析結果調減不可行以及部分可行項目預算。預算調整是立足地區(qū)發(fā)展和部門規(guī)劃,運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測算項目切實所需的成本投入,規(guī)避與績效目標無關的支出內容,核減單價或數量不合理的支出內容,進而確定合理的財政預算。此次前評價的預算調整從以下角度展開:其一,政策依據的充分性;其二,與績效目標的匹配性;其三,資源價格的合理性;其四,與歷史成本的對比性。具體步驟為:
首先根據《教育系統(tǒng)人才柔性流動項目要求》、計劃內容、績效目標和歷史成本,將不符合文件規(guī)定、與績效目標不匹配的支出科目剔除。其次參考嘉定區(qū)教育局支出科目標準,調整支出科目的單價。例如:行業(yè)權威或享受國家津貼的高級職稱專家的咨詢講課費用以2000元/人次為標準。其三根據項目的內容與實際情況,調整支出科目的數量。例如為節(jié)約資源,語、數、英科目的學科建設最多聘請3名指導教師;為確保代教效果,高級職稱專家(行業(yè)權威或享受國家津貼專家)至少帶教4名受訓老師。最后根據調整后的單價和數量,計算出總價。
預算績效管理的核心是目標導向。制定科學合理的績效目標是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起點。經過可行性分析和預算調整,評價組對各子項目的基本情況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評價組遵循SMART 原則(績效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衡量的、可達到的、相關的、有明確時限的)、匹配性原則(績效目標必須與預算、計劃、職能、時間、歷史情況、行業(yè)特點、學校實際情況相匹配,必須與項目管理的成本管理、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和風險管理四大要素相匹配)對績效目標進行完善??冃繕说恼{整和修訂,使績效目標更為科學、合理、可行,為項目的開展以及后續(xù)的跟蹤、后評價工作提供了依據。
最后,評價組依據評分體系的得分情況、調整后的預算、修訂后的目標,對各子項目進行重要性排序,并在此基礎上,給出2014年度建議實施的項目。
經過嚴格篩選,可行性分析與重要性排序最終結果為:
人才柔性流動83個項目中27個項目完全可行、44個項目部分可行、12個項目不可行。根據可行性分析結果,人才柔性流動項目預算資金取消了不可行項目預算,并從財政依據充分性、預算與績效目標的匹配性、資源價格的合理性、與歷史成本對比進行預算合理性分析,對完全可行以及部分可行項目預算進行了調整。最終,人才柔性流動項目總預算從1 645.9萬元調整至892.32萬元,下調幅度為45.79%。
總體而言,上海市嘉定區(qū)的此次探索樹立了績效前評價的典范,方法科學,評價結果有效指導了嘉定區(qū)教育局2014年的預算安排工作,為項目后續(xù)跟蹤管理和績效評價打下堅實基礎,具有推廣價值和借鑒意義。
首先,“一上”前引入績效前評價,科學核定預算,合理設定目標,事前控制彰顯預算績效管理價值。嘉定區(qū)財政局和嘉定區(qū)教育局分別作為財政資金的管理部門和項目的主管部門,積極探索預算績效管理的實踐路徑與方法,借助第三方評價力量,有效推動了績效前評價工作的深化。該項前評價工作于2013年8月啟動,預算“一上”之前開展,確??冃霸u價工作在預算管理中能夠發(fā)揮實質性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
其次,將績效管理與項目前評審有機結合,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性。項目前評審重點關注項目是否可行、預算是否合適;績效管理關注績效目標是否合理科學,項目績效是否符合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要求,從績效的角度考察預算的合理性。嘉定區(qū)績效前評價融合了績效管理與項目前評審,以績效為核心開展前評價,真正實現(xiàn)了預算與目標的匹配。
再次,評價路徑清晰,邏輯嚴密,四個評價步驟層層遞進。此次績效前評價,首先要求預算單位申報項目績效目標,以明確項目所需達到的最終狀態(tài);其次,圍繞合法性、合規(guī)性、合理性要求,設計出評價體系以分析項目可行性;再次,結合項目計劃和績效目標,進一步調整項目預算;最后,依據評分體系的得分情況和調整后的預算,進行項目重要性排序。四個步驟層層遞進,得出架構清晰、邏輯嚴密的績效前評價。
最后,化繁為簡,建立了科學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此次績效前評價涉及83個預算單位和項目,數量繁多。在實際操作中,評價組將預算單位和項目按類別加以分類,并找出其中的共同點,建立科學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大大提高了評價效率,使評價工作得以在1個月內高質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