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利
(東華大學碩士研究生,上海 200051)
博物館教育在白褲瑤染色工藝傳承中的應用
——以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為例
張有利
(東華大學碩士研究生,上海 200051)
作為瑤族多個支系之一的白褲瑤,他們傳承著獨特的傳統(tǒng)染色工藝,并且通過染色來表現(xiàn)出的顏色與紋樣很好得將白褲瑤文化展現(xiàn)出來。染色工藝是白褲瑤婦女生活中的主要家務勞動之一,一般母親把其方法與技術傳承給女兒到現(xiàn)在。但是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潮流,各種因素正影響著代代相傳的傳統(tǒng)工藝與傳授。為了有助于解決問題,需要研究一套嶄新的傳承方法。本文通過對白褲瑤族的博物館教育項目在染色工藝傳承中的研究,對傳承白褲瑤傳統(tǒng)染色工藝提出一個方案。
白褲瑤;染色工藝;工藝傳承; 博物館教育;瑤族
文化是支撐當今社會的精神支柱,所有民族與社會都擁有其文化,因此可以說對于民族文化的教育相當重要。作為瑤族支系之一的白褲瑤,在他們獨特的服飾與服飾上的紋樣中,蘊含著他們自己的文化。其中,通過白褲瑤染色工藝來表現(xiàn)的紋樣,可以說是白褲瑤文化的匯集。染色工藝屬于制作服飾的一個階段,這是婦女的主要家務勞動之一,因此至今為止它是以母親為中心進行傳承的。但是由于當今白褲瑤社會的現(xiàn)代化與變化影響到生活方式,使得其傳統(tǒng)繼承方式也受到了影響,并且傳統(tǒng)工藝的教育年齡也有相繼推遲的趨勢。所以,可采用博物館的教育方法作為繼承民族文化的另一種方式。為了繼承染色工藝、并對博物館教育項目更加成功的、有效的運作以及強化專業(yè)性,需要摸索各種各樣的方案。因此,本文通過對博物館教育的概念以及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教育項目的現(xiàn)狀研究,為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提供一個激活相關教育項目的方案。
當初博物館的主要作用為保存皇室以及貴族的收藏品,所以此類統(tǒng)治集團的援助對博物館的發(fā)展起到很大的影響。進入到18世紀后期,博物館被定義為以民眾為對象具有教育性功能的文化設施,其作用也有了很大的轉變。[1]之后,博物館經(jīng)歷了產(chǎn)業(yè)化與信息化社會,導致了其作用與功能的擴大和變化。
博物館教育是指在博物館這一特殊的場所,以收藏品和展示內容為主題進行的社會教育活動。這是包含收集、保存、展示等博物館的主要功能之一。在博物館進行的教育與學校提供的間接性教育存在很大差異,因為這是提供可親自體驗的學習環(huán)境,這種體驗刺激學習者,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通過此過程,學習者可獲得從教科書上無法得到的經(jīng)驗,這就是博物館所提供的教育的特點。之前的參觀者是以學習者立場被動地接受知識,但目前的參觀者就主動的尋找博物館提供的學習機會,參加教育活動。這意味著現(xiàn)在的參觀者轉變成了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博物館為了能夠使參觀者主動的學習而引導他們,這是博物館的作用及博物館教育的重要原理。博物館的教育內容及形式非常多,比較規(guī)模大的博物館所實施的教育項目是根據(jù)學習者的年齡、專業(yè)人員與非專業(yè)人員等進行分類,根據(jù)其不同特性編排不同的教育內容。為了有效履行博物館教育作用,應明確樹立其教育目的,設定好教育對象。為了順利地進行教育,應充分利用博物館的資源、設施以及資料。通常,博物館教育根據(jù)場所、形式、教育對象可分為多種類型。根據(jù)場所可分為館內教育和館外教育等;根據(jù)教育形式可分為在館內進行的展覽講解、講座、專題討論會、共同研究、視聽教學等,在館外進行的巡回展覽、學校合作教育、現(xiàn)場實地調查等。并且還可通過在博物館網(wǎng)站上進行虛擬展示或介紹收藏品,使學習者主導性學習。此外,還可通過實習或志愿活動等教育。
生態(tài)博物館是與在建物物里面展示收集的鎖藏品的博物館不一樣,保護該地區(qū)的環(huán)境和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機關。[2]南丹里湖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是中國最早的瑤族生態(tài)博物館,坐落于廣西南丹縣里湖鄉(xiāng)懷里村,于2004年11月26日正式開館。博物館的主要作用是研究、保存、展示、教育白褲瑤的文化,并保護白褲瑤村莊環(huán)境以及傳統(tǒng)文化等文化遺產(chǎn)。博物館分為展示館與村莊,在展示館展示各種白褲瑤民族有關的文物與圖片資料等,并介紹白褲瑤的歷史、民俗、傳統(tǒng)工藝等;在館外通過蠻降、化圖、化橋三個村莊中所指定的白褲瑤文化示范戶,給參觀者與研究者提供可參觀白褲瑤民族生活文化的機會。這三個村莊較好地保存了白褲瑤的傳統(tǒng)居住形態(tài)與生活方式等。
博物館與其他類型機構積極的進行交流。當前博物館正在進行多種教育項目,其內容與形式與博物館規(guī)模相比多種多樣。在館內開展對白褲瑤文化的教育項目,項目內容主要是對白褲瑤傳統(tǒng)文化,博物館工作人員充當教師。并且與其他類型機構聯(lián)系邀請專家為成人與青少年開展了對白褲瑤文化記錄影像制作的教育項目。還有博物館與學校合作展開教育項目,其中與懷里小學和里湖小學合作開設了民俗文化傳承班,邀請了村寨刺繡藝人作為教師教白褲瑤傳統(tǒng)刺繡工藝。并與里湖中學合作,召開青少年講解員教育與講解比賽。此外通過志愿者活動來進行教育,學生在放學期間參加學生志愿者活動、以及白褲瑤民族文化的教育與采訪村莊的活動,通過此活動他們可得為保護并傳承民族文化以及對博物館的發(fā)展方向的研究與討論的機會。
因在該地區(qū)文化設施的不足,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作為白褲瑤社會的重要復合式文化空間,為當?shù)鼐用裉峁┙逃c享受文化的機會。但是除了上述的幾個教育項目以外,他們卻沒有開設專門傳承染色工藝的教育項目和中外游客可參與的常設教育項目。因此,為了傳承染色工藝,對白褲瑤文化進行傳播并吸引游客,有必要考慮開設相關教育項目。
白褲瑤的傳統(tǒng)染色工藝是服飾制作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通過染色工藝表現(xiàn)出的色彩與紋樣成為白褲瑤服飾中的主要裝飾元素,并且與白褲瑤的文化密切關聯(lián)。通過白褲瑤的染色工藝及所工序,可理解民族文化,因此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
白褲瑤的傳統(tǒng)染色工藝過程有很多工序,需要很長時間。而且通過染色工藝表現(xiàn)的紋樣很復雜,需要很長的教育期間。一般白褲瑤婦女把其工藝的方法與技術傳承給女兒。但是目前女性的教育水平越高,而且年輕的時候大多去外地工作,傳統(tǒng)染色工藝的教育年齡逐漸推遲。并且,由于當今白褲瑤社會的變化影響到生活方式及民族的穿著,使得傳統(tǒng)服飾與制作工藝也受到了影響。因此,為了有助于傳承染色工藝及其文化,博物館教育可以作為很好的方案。
為了有效進行博物館的教育項目,提出的具體方案如下。
第一,開展適合本民族的教育,不要過度進行。雖然白褲瑤民族對自己的文化很自豪,但基于博物館所處的地理特性、人口少、經(jīng)濟問題而無法果斷嘗試。因此,根據(jù)該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有效的方法來展開教育。
第二,針對白褲瑤民族兒童的教育項目的多樣化。兒童是民族的未來,所以對他們的傳承教育很重要。目前博物館在進行與小學合作的教育傳統(tǒng)刺繡的項目,也可采用那種方式來進行教育傳統(tǒng)染色工藝的項目。但更有效的傳承教育項目,需要多種多樣的教育方式。通過其工藝和民族文化有關的理論性、創(chuàng)意性、體驗性、娛樂性等各種教育方式,引起他們得興趣,并引導他們更加理解自己民族的染色工藝與文化。
第三,加強博物館教育項目相關人員的組織能力。博物館教育需要專業(yè)人員、教師以及自愿者、學習者的積極參與,因此博物館的教育負責人與他們的相互合作非常重要,需要溝通好恰當?shù)慕陶n方法與共同的語言等,并且為了使志愿者能夠輔助授課對其提供教育機會以此來提高教育效果。
第四,如能夠與專家團體、教育機構、文化團體、企業(yè)、學會等進行合作運行教育項目,可提高博物館教育的質量,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對于博物館教育,博物館的作用最為重要,但所有作用無法由博物館自己所承擔,特別是經(jīng)濟基礎較薄弱的博物館,務必要與其它類型機構、文化團體等進行聯(lián)系。
第五,開展教育文化商品開發(fā)的項目。應用也是傳承染色工藝的方法之一。通過這項目將白褲瑤傳統(tǒng)染色工藝應用到文化商品的設計與開發(fā),作為博物館自己品牌的文化商品進行銷售,以此來創(chuàng)造經(jīng)濟價值。這將提高博物館與當?shù)鼐用竦氖杖搿?/p>
第六,為了民族文化與染色工藝的可持續(xù)傳承,博物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民族對這些的關心和熱愛是最重要的,但還需要大眾的關心。因白褲瑤民族文化的特點和其保護的完整性,之前不少中外研究者來考察了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與該地區(qū)的村莊,但還是很多人不知道白褲瑤和他們的民族文化。因此,為了引起對白褲瑤的中國人民和外國人的關心,應積極宣傳白褲瑤文化。打造針對中外參觀者的教育項目也是一種宣傳方式。這種項目有助于中外參觀者對白褲瑤文化與傳統(tǒng)染色工藝的理解。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如失去文化將失去民族的靈魂與民族的創(chuàng)造性。沒有文化的民族沒有認同性與主體性,所以傳承民族文化對于所有民族而言都是最重要的問題,而且也是需要代代孫孫繼續(xù)履行的義務。
白褲瑤是一個熱愛、尊重并且完好保存自己悠久文化的民族。但是它也無法避免現(xiàn)代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因此白褲瑤的生活方式開始漸漸變化。在現(xiàn)代化的生活中,繼續(xù)穿著傳統(tǒng)服飾、使用傳統(tǒng)生活工具等,保持傳統(tǒng)生活方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這樣的情況下,年輕一代的人們除了特殊的日子將不再繼續(xù)穿傳統(tǒng)服飾,并且與此相關的工藝也被簡化。若這樣下去,也許將很難找到其工藝的原型。
因此,本人進行研究對博物館教育項目應用于染色工藝傳承的方案。白褲瑤生態(tài)博物館作為當?shù)鼐用竦膹秃鲜轿幕臻g,對于大眾來說它具有宣傳白褲瑤文化的官方窗口的作用。在這樣的博物館中開展為傳承染色工藝的教育項目,不僅可以提高本民族對白褲瑤傳統(tǒng)染色工藝的理解,還將成為向大眾傳播白褲瑤文化的重要機會。
[1] Kim Young-ho, A Study on the Functional Changes in the Museum[J]. Korea,Institute of modern Arts ,1997.
[2] Song Joo-Hui, A study of community revitalization through eco museum[D]. Korea, Hankuk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Master's thesis, 2010.
G26;J523
:A
:1671-864X(2015)10-0028-02
張有利(JANG YURI),籍貫:韓國;學院:東華大學服裝藝術學院;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少數(shù)民族服飾與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