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其輝
摘 要: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通過一系列課堂教學互動,高效地使得學生得到進步與發(fā)展。具體到物理學科,有效教學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幫助和引導下,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自主探究物理知識和學習方法,不斷提高物理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
關鍵詞: 高中物理 物理課堂 有效性 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頒布,有效物理課堂教學不應只停留在教材知識及解題技能的傳授,更多的是引導學生參與課堂,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研精神。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結合多年物理教學經驗,提出以下建議。
1.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主體
傳統(tǒng)物理教學模式多為教師主宰學生,教師代替學生學習,老師以自身的思想代替學生的思想,學生照搬照抄,漸漸失去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為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要的是更新教育觀念。新課改要求教學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意識,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學是“教”與“學”的融合,是師生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相互啟發(f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法,鼓勵學生探究不同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達成共識,達到共享和共進。
2.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走進物理教學
物理與人類生產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是一門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物質運動的基礎自然科學,推動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某些學生對物理有抵觸情緒,聽到力學聽到物理就覺得困難,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物理知識時,可以通過學生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可以使其放松的事物和現(xiàn)象探究隱藏的物理原理和物理規(guī)律。比如在講授受力分析時可以聯(lián)系加速、減速、勻速的電梯和汽車;講授《大氣壓》時,可以結合一些比如拔火罐、塑料掛鉤等日常現(xiàn)象,亦可以通過做一些簡單的實驗:用硬紙片蓋住裝滿水的杯子,倒過杯子,水和紙片都未下落從而引進大氣壓理念。物理并不是遙不可及的,結合生活實際,樹立腦中無物,難易樹理的觀念,真正走進生活走進物理,就會覺得物理這門學科其實很有趣。
3.利用物理實驗,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很多物理原理、物理規(guī)律都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加以證明加以總結得出的。很多高中生對物理實驗情有獨鐘,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興趣點,加以利用,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力之源,從而使得學生愛上物理。所謂實驗教學,就是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實驗找到結論,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偶爾可以轉變角色,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利用實驗讓學生鍛煉和培養(yǎng)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設計能力、探究能力和記憶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研究勻變速運動時,通過打點計時器,由紙帶判斷物體做勻變速運動,求得物體運動加速度的方法。又如講授《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通過吹硬幣實驗、吹紙實驗探究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物理原理的印象,提高教學效率。
4.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迎合應試教育,為了在高考中取得高分,教師多為保姆式教學,常常把物理常見題型、物理解題思路都教給學生,面面俱到,學生物理思維往往被框住,解題方法思路都一條路到底,過于單一局限。一些學生依賴情節(jié)越來越嚴重,懶得思考,一旦遇上問題就放著,等著課上老師講解答案或是美其名曰借鑒他人答案,物理水平當然得不到提高。教師授課時要給學生留空間思考,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地、自主地解決問題。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要明確到學習物理是自己的事情不是老師的事情,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的能動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
5.建立有效合作,進行良性競爭
合作學習,就是改變傳統(tǒng)師生單向交流的形式,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班級教學、個體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使得每個學生都有自我展示、自我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同時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良好習慣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可以形成良性競爭,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充分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在合作中暴露的缺點能及時得到改正和完善,有助于教師因材施教,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
6.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
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物理能力都不盡相同,但都渴望得到認可、得到鼓勵,若一直受到打擊,難免就會產生消極情緒,對物理學習失去信心,更別提學好物理。在日常物理課堂上,教師應盡可能地給予學生展示的機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控制教學內容的深度和教學進度。例如提問時,盡可能面面俱到,問題由簡到難,使得提問對象覆蓋到全部程度的學。再如布置作業(yè)時候,根據不同班級、不同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yè),使得全部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悅感,增強物理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生學好物理的欲望。
7.進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水平
北師大林崇德教授曾提出這么一個公式:“優(yōu)秀教師=教育過程+反思。”由此可見,善于反思教學成果對一個好的教師而言十分重要。筆者多年來養(yǎng)成了教學時自我反思的習慣,常常一節(jié)課下來,把課堂上認為不足之處和精彩瞬間、成功和遺憾之處記錄下來,不拘形式做成教學手記,每到周末就把手記翻開,仔細存儲、認真研究、不斷揚棄,形成屬于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F(xiàn)今在教學中遇到問題,都能把教學手記翻開借鑒以往好的教學心得,對自己物理教學有很大的幫助,是一筆可貴的財富。
總之,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學是一種理念,是一種價值追求,是一種教學實踐模式。相信只要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完善物理教研機制,就一定能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物理,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推動推動課程改革目標的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