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小琴
摘 要: 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高一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偏低,嚴重制約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的整體提高。究竟有哪些因素制約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如何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作者通過調查分析,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探索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高一學生 地理學習 興趣缺失 原因對策
一
筆者在多年教學實踐中通過聽課、觀察、與學生談話、問卷調查等多種方式,發(fā)現超過30%的高中生在地理學習中不太感興趣甚至一點也不感興趣。研究表明,造成學生學習興趣逐漸喪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師生兩方面。
(一)學生在知、能、意三方面的不達標抑制學生的興趣。
1.知識方面
教學發(fā)現,高一學生因缺乏必要的指導,長期以來形成的被動學習的習慣使他們一下子很難適應高中階段的教學。
由于初高中地理課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現嚴重脫節(jié)。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過于簡單,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無疑難以適應,這給教師的教學帶來較大難度。
2.能力方面
調查發(fā)現,有20%的學生感到學習困難,難點主要集中在地球的運動、大氣環(huán)流、洋流等。究其原因是高一學生的立體感、空間想象能力還沒有建立,與之對應所需要的數學、物理學科的知識還沒有儲備,導致教師講解吃力,學生理解費勁。正是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特別是自然地理部分讓一些學生感到晦澀難學,從而興趣漸無。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
學生對地理學習的不重視和認識不足始終是影響地理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教師教學行為的不完美傷害了學生的興趣。
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啟發(f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它注重的是教師如何給學生挖好溝,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師連坑一起挖好,特別是有時候教師不僅要幫學生挖好坑,而且要越挖越深,這樣教師進行的是替代式勞動和告訴式學習。
另外,有些教師教學手段運用得不夠恰當,也使學生學而生厭。如過于依賴多媒體手段,PPT一張接一張,學生看得眼花繚亂,頭昏腦漲,下課后全無印象。也有教師過于追求課堂容量,堆砌資料,只探不究,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虛假參與合作。
由此可見,不正確的教學過程不能實現育人目標,甚至可能“害人”。
二
這些問題的存在帶來的種種學習障礙一直較嚴重影響高中地理學習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高中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筆者多年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工作,現就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彰顯地理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一切”為了學生。
新課程標準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即要從學生的發(fā)展著眼,從認真?zhèn)湔n做起,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因此,教師要注重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改變以往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將備課重點放在知識的獲得與做題技巧訓練上的情況。同時,在處理不同類型的知識點的學習時,應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并輔以不同的教學手段。
只有始終關注學生,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地理的熱情,具備克服困難的勇氣。
(二)創(chuàng)設課堂探究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為了“一切”學生。
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現行山東版地理教材的使用就基本體現了“設置一些情境”、“引發(fā)一些問題”、“提供一些信息”、“安排一些活動”、“獲得一點啟示”這樣的流程。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游戲、討論、探究、實驗、觀察、調查、信息收集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組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fā),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過程。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示自己對問題的解釋,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證據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自己尋求合理的答案,拓展學生學習地理的時間和空間,把獲取的地理知識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課外,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
(三)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為了學生的“一切”。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主要通過設計考題考查學生掌握的情況。為高考服務的目標,當然是所有教師不能回避的,“考得好”是檢驗學生“學得好”的標準之一。
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知道怎么出題評價學生,而現行地理教材的復習資料中體現很多舊教材的知識體系。出現了講新課標地理教材,用舊地理體系題評價學生的情況。其實,歷年的高考、小高考試題都是優(yōu)質資源,可以通過舊題改造能很好地實現教學效果的評價。高考地理試題有兩類題型——選擇題和綜合題,它們各自有不同的解題技巧與方法,這就要求教師通過訓練讓學生對各類題型的解答技巧予以掌握只有讓學生“學有所成”,增強學習的信心,才會更有學習地理的興趣。
同時,評價方法應該更多元。該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呢?可以讓學生評價教師的教學行為、同學的學習參與行為及自己的學習參與行為。學生可以書面的、口頭的形式對本次探究活動各小組及其成員進行評價,對未能如愿表現的小組或成員進行鼓勵,以達到優(yōu)化師生關系與生生關系的目的。
此外,我們應該將評價延伸到課外,即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觀察到學生有隨手關燈,關緊水龍頭,將廢棄的講義和試卷反面用作草稿紙的行為,應該覺得欣慰,并大力提倡。
運用新的評價方式,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羅杰斯說:“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開的花,與最早開的花一樣美麗。”讓我們拋棄“急功近利”,靜靜等待花開。
參考文獻:
[1]地理學習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2]田寶華.關于課堂建設的三個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