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鋒 蔡澤軍
(廣東肇慶廣地爆破工程公司)
空氣間隔裝藥孔內孔間微差爆破試驗
曹 鋒 蔡澤軍
(廣東肇慶廣地爆破工程公司)
某露天采石場隨著開采規(guī)模的擴大,出現(xiàn)了炸藥用量過大、爆破震動控制不好、爆破效果不理想的狀況。為降低爆破震動有害效應,提高爆破效果和節(jié)約炸藥量,進行空氣間隔裝藥、孔內孔間微差爆破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空氣間隔裝藥比連續(xù)裝藥節(jié)省炸藥12%左右;孔內孔間微差爆破與排間微差爆破相比,大塊率減小,爆破震動明顯降低。采用空氣間隔裝藥、孔內孔間微差爆破技術,可有效解決問題,達到滿意效果。
露天采石場 空氣間隔裝藥 孔內孔間微差爆破 爆破震動 裝藥量 大塊率
某露天采石場位于高要市南岸街道辦科德村委會大坑村菜園坑,有3.5 km簡易礦山公路至國道G324線,交通方便。礦區(qū)巖石為軟巖、堅硬塊狀巖類,軟巖為風化-半風化花崗巖、石英砂巖,堅硬塊狀巖類為微風化花崗巖、石英砂巖。爆破區(qū)北、南、西面均為山體,500 m范圍內無建筑物,東面380 m處為采石場辦公生活區(qū),1.5 km處為高要市中心小學,爆破環(huán)境條件相對簡單。
隨著采石場開采規(guī)模的擴大(年產500萬m3),出現(xiàn)的問題也比較多,之前采用排間微差起爆,連續(xù)裝藥結構,爆破震動較大,炸藥用量大,爆破大塊率比較高。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爆破單耗,控制爆破震動及提高爆破質量。通過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 爆破方案
試驗地點選擇采石場4#臺階中部位置,該處為標準臺階,巖石硬度中等。采石場平面示意見圖1。
圖1 采石場平面示意
根據工程環(huán)境、施工進度以及對爆破震動、飛石的控制要求,確定爆破設計方案:
(1)采用深孔松動爆破技術,嚴格控制單孔裝藥量和堵塞段,將飛石控制在5 m范圍。
(2)采用空氣間隔裝藥技術,在滿足工程質量要求的前提下,節(jié)省炸藥消耗。
(3)采用非電毫秒延期導爆管網絡,實現(xiàn)孔內和孔外延期爆破,嚴格控制最大一段藥量,以減小爆破震動的危害。
1.2 空氣間隔裝藥理論
近年來,空氣間隔裝藥技術在礦山爆破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運用,并為礦山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空氣間隔裝藥可以降低爆炸沖擊波的峰值壓力,減少炮孔周圍巖石的過分粉碎;巖石受到爆炸沖擊波的作用后,還受到爆炸氣體所形成的壓力波和來自炮孔孔底的反射波作用,當這種二次應力波的壓力超過巖石的極限破裂強度(裂隙進一步擴展所需的壓力)時,巖石的微裂隙將得到進一步擴展;空氣間隔延長了應力波的作用時間。正是由于空氣間隔的上述作用,可以使巖石破碎塊度更加均勻[1-4]。
1.3 孔內孔間微差爆破的特點
微差爆破在國內許多礦山已有成功的經驗,其主要技術特點是單孔延時起爆,爆破區(qū)域所有的炮孔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上按照一定順序起爆,每個炮孔在起爆之前,其前方或側方的炮孔已經起爆,為其創(chuàng)造了充足的自由面。
孔內孔間微差爆破有2次微差時間,能產生應力波疊加,創(chuàng)造新的自由面,加強巖塊相互碰撞和減小爆破震動,孔內采用分段裝藥結構,使用空氣間隔器。間隔上下部分采用毫秒延時分段起爆,孔外采用單孔串聯(lián)、并聯(lián)的爆破接力方式??變任⒉詈撩肫鸨W絡可以使裝藥量更加均勻,減少單段起爆藥量,使震動強度大大減小。
1.4 爆破參數設計
1.4.1 炮孔深度
根據計算公式,炮孔深度為
L=H/sinα+h ,
(1)
式中,H為臺階高度,10~14 m;h為炮孔超深,1.5 m;α為傾角,75°。
計算得出L=12~16 m,一次性鉆到底。
1.4.2 炮孔直徑
非金屬露天礦一般使用淺孔鉆機鉆孔,孔徑為100~200 mm,孔徑d取115 mm。
1.4.3 底盤抵抗線
按孔徑計算底盤抵抗線:
W=Kd ,
(2)
式中,K為系數,取24~35。
計算得出W=3.0~3.6 m。
1.4.4 孔距和排距
間排距按下列計算
a=mW ,
(3)
b=W ,
(4)
式中,m為炮孔密集系數,1.4~1.6。
計算得出孔距a=4.8~5.2 m,排距b=3.0~3.8 m,梅花形布孔。
1.4.5 堵塞長度
根據經驗,堵塞長度l=3.5~4.0 m。
深孔爆破孔網參數見表1。
表1 深孔爆破孔網參數
1.5 裝藥結構
試驗考慮到炮孔底部巖石受夾制作用大,結合類似工程經驗,為減少根底,增加下部的藥量。本次試驗空氣間隔設置在中間上下位置。間隔長度分別取1.5,1.8 m,與排間微差連續(xù)裝藥結構進行對比。
試驗分3次進行,選擇的臺階高度均為14 m,坡腳無根底,石渣全部清空,各鉆30個炮孔,孔徑為115 mm,分3排,每排10個炮孔,三角形布孔,炮孔深16 m,堵塞長度為4 m,孔距為5.2 m,排距為3.8 m,鉆孔傾角為75°。裝藥結構:
(1)連續(xù)裝藥結構,裝藥高度為12.0 m。
(2)間隔1.5 m分段裝藥結構,下部裝藥高度為6.0 m,上部裝藥高度4.5 m,中間間隔1.5 m。
(3)間隔1.8 m的分段結構,下部裝藥高度6.0 m,上部裝藥高度4.2 m,中間間隔1.8 m。
裝藥參數見表2,裝藥結構對比見圖2。
表2 裝藥參數
圖2裝藥結構對比(單位:m)
1.6 微差間隔時間及起爆網絡
1.6.1 孔內微差時間
為了爆破網絡的安全,孔內一般應選取延期時間較長的導爆管雷管,以便延遲孔內炸藥爆炸的時間,使地面未傳爆的導爆管網絡不受前面先起爆炮孔產生的震動、沖擊波的破壞影響??變任⒉钸x擇2個延期時間不同的高段別高精度導爆管雷管,參考相關孔內微差爆破工程經驗,對于堅硬巖石,孔深16 m,孔內上下裝藥部分起爆微差時間一般較小,取25 ms。本次試驗孔內選擇15段(350 ms)和16段(375 ms)高段別高精度雷管,可滿足地表網絡的安全技術要求。
1.6.2 孔間、排間微差時間
根據相關資料及施工經驗,孔間一般使用25,50 ms間隔時間,本次孔間選擇3段(50 ms)雷管;排間一般使用75,110 ms間隔時間,本次排間選擇5段(110 ms)雷管。
1.6.3 起爆網絡
孔內從下往上起爆,可以加強臺階底部的破碎,不留或少留根底。地表起爆網路見圖3。
圖3 微差起爆網路(單位:ms)
2.1 爆破質量對比
2.1.1 大塊率
孔內孔間微差爆破試驗之前,該采石場大塊率比較高,經常要進行二次爆破,不僅降低了挖掘機的裝車效率,而且增加了爆破成本。進行空氣間隔、孔內孔間微差爆破試驗后,巖石的破碎質量改善顯著,大塊率明顯下降,挖運設備效率明顯提高。經過初步統(tǒng)計,與排間微差爆破相比,孔內孔間微差爆破的大塊率下降30%左右。爆破效果見圖4。
圖4 爆破效果對比
2.1.2 爆破根底
相比孔內連續(xù)裝藥爆破,孔內孔間空氣間隔微差爆破會產生30~40 cm的爆破根底,可以判斷是間隔裝藥結構總體裝藥量減少所致。為解決根底問題,可以在鉆孔環(huán)節(jié)將炮孔加深30~40 cm。爆破大塊率和根底對比見表3。
表3 爆破大塊率和根底對比
2.2 炸藥量對比
在同等炮孔數量和孔網參數下,間隔裝藥相比連續(xù)裝藥,降低了炸藥單耗,節(jié)省炸藥12%左右,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炸藥量對比見表4。
表4 炸藥量對比
2.3 爆破震動對比
采用NUBOX-6016智能振動監(jiān)測儀分別對排間微差連續(xù)裝藥和孔內孔間微差間隔裝藥爆破進行震動監(jiān)測。
1#監(jiān)測點位于采石場辦公室墻角處(磚混結構房屋),2#監(jiān)測點位于1.5 km處的高要市中心小學主樓鋼筋混凝土立柱處。監(jiān)測數據見表5。
表5 爆破震動對比
從表5可以看出,震動監(jiān)測數據均不超過建筑物安全標準,孔內孔間微差間隔裝藥爆破相對于排間微差連續(xù)裝藥爆破產生的爆破振動明顯小得多[5]。
(1)孔內孔間微差爆破技術通過孔內分段,孔外逐孔延期起爆,使每個炮孔在起爆前擁有充足的自由面,應力波疊加作用能加強巖石相互碰撞,改善爆破效果;其次,減小最大一段起爆藥量,明顯降低了爆破震動,有利于保護采石場周邊建筑物。
(2)采用空氣間隔裝藥技術可以降低炸藥消耗量,每次爆破可節(jié)省炸藥12%左右,經濟效益顯著。
(3)關于空氣間隔位置、高度以及避免或盡量減少爆破根底的產生等問題。由于沒有相應的理論支撐,目前只停留在試驗和推理的層面上,還需進一步研究。
(4)采用空氣間隔裝藥、孔內孔間微差爆破技術,有利于提高采裝設備工作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有效減小爆破震動,成功地解決了采石場所面臨的問題,該技術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1] 張立新.吳集鐵礦-200 m中段二步驟礦柱回采試驗[C]∥中國礦業(yè)科技文匯(2014).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14:155-158.
[2] 朱志彬,劉成平.充填體強度計算及穩(wěn)定性分析[J]采礦技術,2008(3):15-17,25.
[3] 朱國濤,郝紅星,王曉飛.李樓鐵礦厚大礦體采礦安全回采實踐研究[J].現(xiàn)代礦業(yè),2013(11):1-4.
[4] 張立新.李樓鐵礦采礦方法和充填工藝探討[J].礦業(yè)研究與開發(fā),2012(1):1-3,11.
2015-05-05)
曹 鋒(1983—),男,項目經理,工程師,526020 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qū)梅庵路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