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玲
不管語文綜合性學習涉及到哪個領域、哪門學科,采用什么樣的形式,其落腳點都應在“語文”上,即重在學習語言文字、培養(yǎng)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這樣的綜合性學習才有“語文味”。
一、在積累運用中體現(xiàn)“語言味”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重要工具。在綜合性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品味語言、運用語言,突出語文的“語言味”。
人教版課標教材七年級上冊的《漫游語文世界》綜合性學習,意在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語文現(xiàn)象,養(yǎng)成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好習慣。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活動中,教師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標語、廣告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體會生活語言中的“語文味”。
課前,教師安排學生收集廣告、標語。學生收集了很多,如:人類失去聯(lián)想,世界將會怎樣?(聯(lián)想電腦廣告)藥材好,藥才好。(宛西制藥廣告)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周刊的廣告)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安樂窩。(房地產(chǎn)廣告)今天存入一滴水,明天擁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險)別愛我,我會害了你的。(煙酒寄語)
收集結束后,教師利用課堂時間引導學生賞析這些廣告或標語。有的學生說特別喜歡“人類失去聯(lián)想,世界將會怎樣”,因為它一語雙關地說明了聯(lián)想思維與聯(lián)想電腦對我們的重要意義;有的學生說喜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因為它說明了投資的重要;有的學生說喜歡“藥材好,藥才好”,因為它用諧音巧妙地說明了藥品講究選料,品質(zhì)才好;有的學生喜歡“今天存入一滴水,明天擁有太平洋”,因為它用“一滴水”與“太平洋”的鮮明對比,說明了太平洋保險小投入大保障的特點。
體會了這類語言簡潔而又意味深長的韻味后,教師讓學生給校園的各處場所擬標語,以提醒同學們注意自己的言行。學生熱情高漲,有的說,個別同學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因此我為廁所擬這樣的標語:“離開時,請沖沖洗洗?!庇械恼f,不少同學沒有節(jié)約用水的習慣,洗手時總是把水龍頭開得很大,浪費了很多水,因此我想在水池邊貼這樣的標語:“用錢不能如用水,用水應當如用錢。”還有個學生針對節(jié)約用水擬了這樣一條標語:“細水不常流,細水才長流?!庇袀€學生說,晚上光線昏暗時,同學們能主動打開路燈開關,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不需要路燈時,卻沒有同學主動地關路燈,為此,我建議在路燈開關處貼這樣一條標語:“晚上我關照你,早上請你關照我。”學生擬的標語語言簡潔、構思新穎、耐人尋味,一點兒也不比課外收集到的差。
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漫游語文世界”的過程中,真正品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
二、在課外閱讀中體現(xiàn)“文學味”
“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边@是課程標準對7~9年級提出的要求??梢姡n外閱讀對語文學習多么重要。教師通過語文綜合性學習,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可以讓他們在閱讀優(yōu)秀作品的過程中,體悟到“文學味”。
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話說千古風流人物》,它與本單元的閱讀課文相呼應:引導學生關注中國歷史上涌現(xiàn)出的杰出人物,感受杰出人物的風采?;顒又校處熗ㄟ^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達成活動目標。
課前,教師讓學生選擇一位最喜歡的杰出人物,通過盡可能多地閱讀他的相關書籍,多方面了解他的基本信息、經(jīng)典語言、重要經(jīng)歷、詩文作品、重大成就等。讀書活動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班級交流,讓學生或介紹、評價風流人物,或暢談閱讀收獲,或展示自己的讀后感。有學生讀了武則天的經(jīng)歷后寫了《千古女帝》、《一代女皇》;有學生讀了居里夫人的相關書籍后寫了《永恒的美麗》;有學生讀了曹操的故事后寫了《一代梟雄曹操》;有學生讀了晏子的故事后寫了《晏子耀春秋》。其中,學生在《晏子耀春秋》中寫道:
作為齊景公的輔臣,你盡職盡責。自古伴君如伴虎,可你無所畏懼。面對齊景公的佯問,你不但胡謅秦繆公的故事,還義正辭嚴道:“我聽說,對于假裝提問的人,也可以虛假地回答他?!边@不是在指責君王的不是嗎?但你依舊氣定神閑,不卑不亢,讓齊景公自感羞愧。
還記得那回,燭鄒不小心放飛了齊景公的愛鳥,要被處死。你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去,對齊景公說:“燭鄒的罪有三條,我請求列出他的罪過再殺掉他,好讓他死個明白,行嗎?”誰都知道,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你對著燭鄒列罪狀,卻意在提醒景公,不能因小事而讓天下人恥笑。
你所做的一切,絕無私心,毫不畏懼,只為身上肩負的那份責任。你,是一個真正的忠臣!
這篇文章充滿了濃濃的“文學味”,引述的事例在教材中從沒出現(xiàn)過。能寫出這樣的讀后感,說明學生按照要求,扎實地開展了課外閱讀。
三、在民俗風情中體現(xiàn)“人文味”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豐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終與我們的生活相隨。了解家鄉(xiāng)的民俗文化,感受生活中蘊含的無窮樂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情感,還能讓語文綜合性學習充滿“人文味”。
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民俗文化單元,所選文章涉及豐富的民風民俗以及民間藝人軼事。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對各地的風俗美、人情美有了比較直觀地感受。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到民間采風去》。課前,教師讓學生搜集家鄉(xiāng)的名人奇人、特產(chǎn)、節(jié)日習俗、婚嫁壽誕習俗、名勝傳說等方面的資料,了解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感受生活的情趣。
課中交流環(huán)節(jié)精彩迭起。小到農(nóng)村劁豬的規(guī)矩、晾曬衣服的講究,大到過年如何祭祖、如何娶媳婦嫁姑娘等等,很多平時聞所未聞的鄉(xiāng)風民俗,從學生口中流淌而出。圍繞這次綜合性學習,學生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習作,如《家鄉(xiāng)的夏橙》《又是一年雨紛紛》《年前殺豬會》《外婆的咸菜》《婚嫁的別樣風情》《能人老周》《舵手王》《“蜂王”是這樣煉成的》《神奇的油杉樹》等等。其中,學生在《家鄉(xiāng)的夏橙》一文寫道:
家鄉(xiāng)的夏橙全國聞名。成熟時節(jié),各地的客商絡繹不絕,鄉(xiāng)親們從來不為銷路發(fā)愁。由于價格好、外表金黃,鄉(xiāng)親們親切地稱它為“黃金果”。夏橙不僅肉味鮮美,它的皮也有用處,煮肉時,丟幾片到鍋中,肉有了橙皮的香味,好吃又不膩。
這哪兒是在介紹家鄉(xiāng)的夏橙,分明是在抒發(fā)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外婆的咸菜》一文寫道:
外婆是腌咸菜的好手,她腌咸菜很有講究。每當大頭菜長到拳頭大小的時候,外婆便把它收回家——不能長太大,太大就老了,吃起來不脆。收回來的大頭菜,晾它兩天,讓它發(fā)蔫兒,洗的時候菜葉就不會被洗爛。洗好后放到盆里,撒上鹽,用力地揉。據(jù)說這樣做,是要把菜揉熟,把菜本身的香味揉出來。揉好后,裝進壇子里密封一段時間。打開壇口,清香撲鼻而來。單憑這味道,已讓人滿口生津了。
外婆的咸菜,是我的最愛!
這篇文章有琦君《春酒》的味道。作者通過咸菜,抒發(fā)了對外婆的懷念之情。
平凡的小事中,往往蘊藏著情趣、滿含著真情。沒有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或許學生們不會有這樣細膩的發(fā)現(xiàn),更難以寫出這樣飽含著“文學味”的文字吧!
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必舍近求遠、舍大求小。處處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從身邊的資源中發(fā)現(xiàn)語文要素,綜合性學習就會散發(fā)出濃郁的“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