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 鞠曉 王建華
河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450053)
鄭州某超深基坑支護設計與防空洞處理
曹靜 鞠曉 王建華
河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450053)
大于20m的超深基坑在鄭州目前并不多見,通過介紹超深基坑的周邊環(huán)境和地質條件,分析了支護體系和基底防空洞的處理,為類似的工程設計與施工提供了參考借鑒。
超深基坑;樁錨支護;防空洞
本工程位于鄭州市棉紡西路與文化宮路西南側,國棉三廠生活區(qū)院內。本次擬建建筑物包括1、2#樓,地上33層,高層住宅采用剪力墻結構、復合地基+筏板基礎,基礎埋深為自然地面以下12.4m;地下車庫采用天然地基+獨立基礎,基礎埋深為自然地面以下11m。
擬建工程周邊環(huán)境如下:擬開挖基坑東、西、南三側臨路,北側為擬建二期項目,現(xiàn)為待建筑?;訓|側距離基坑下口線4.4m為用地紅線,紅線外約3m為道路;基坑北側距離基坑下口線3.3m為一棟2層平房,現(xiàn)為倉庫;距離基坑下口線8.9~24m為三棟八層民房,樁基(人工挖孔樁),樁長8m;基坑西側距離基坑下口線1.5m為一Φ300自來水管線,埋深約1.5m,距離基坑下口線4.5m為用地紅線,距離基坑下口線12.5m、12.7m為2棟3層民房;基坑南側距離基坑下口線8.3m為用地紅線,此處一Φ300自來水管線與紅線基本重合,該管線埋深約1.5m,距離基坑下口線19.4m為3層民房。場地范圍內防空洞為地下兩層,分布在主樓和地下車庫基礎范圍內,地下一層層高2.2m,層底標高為自然地面以下-13.6m,地下二層層高6m,層底標高為-21m。防空洞內原為飯廳、伙房、電影室等?;又苓叚h(huán)境及支護平面布置圖如圖1所示。
圖1 基坑周邊環(huán)境及支護平面布置圖
1)地形地貌。依據(jù)巖土勘察報告,擬建場地位于鄭州市西部,勘察場地為舊房拆遷場地,場地基本整平。地貌單元屬山前沖積鄭州西部傾斜平原區(qū)。
2)地層概況。與基坑支護有關的地層情況描述如下:
第①層:雜填土,層底埋深0.5~2.8m,層底高程105.8~107.3m,層厚0.5~2.8m。地層呈黃褐色,局部為雜色,成分主要以新近沉積的粉土為主,土力學性質不均勻;局部含少量建筑垃圾。
第②層:粉土,層底埋深2.8~5m,層底高程103.1~ 104.8m,層厚1.4~3.7m。地層呈黃褐色,稍濕,中密。見青灰色斑點,少量銹斑,偶見蝸牛殼碎片。
第③層:粉土夾粉砂,層底埋深7~9.5m,層底高程98.0~101m,層厚2.8~6m。地層呈黃褐色,稍濕,密實。偶見小顆粒鈣質結核。局部夾粉砂,黃褐色,稍濕,中密。
第④層:粉土,層底埋深9~13m,層底高程95.4~ 98.8m,層厚1.3~4.5m。地層呈褐黃色,稍濕,密實。見灰白色斑點,含少量鈣質結核,一般粒徑10~30mm。
第⑤層:粉土,層底埋深14~18.5m,層底高程89.87~93.4m,層厚3.5~7.7m。地層呈褐黃色,稍濕,密實。有砂感,含少量鈣質結核,一般粒徑10~ 30mm。
第⑥層:粉土夾粉質黏土,層底埋深19~23.1m,層底高程85.4~88.8m,層厚1.5~5.8m。地層呈褐黃色,稍濕,密實。含少量鈣質結核,粒徑約5~30mm。夾粉質黏土,褐黃色,可塑。
第⑦層:粉質黏土夾粉土,層底埋深27~29.9m,層底高程77.6~81.3m,層厚5.4~10.9m。地層呈褐黃色,可塑~硬塑。見灰白色斑塊及銹斑,含大量鈣質結核,一般粒徑10~30mm。局部夾薄層粉土,褐黃色,稍濕,密實。
第⑧層:粉質黏土,層底埋深34~39m,層底高程68.4~73.6m,層厚5.5~10m。地層呈黃褐色,紅褐色,可塑。含較多鈣質結核,粒徑約10~30mm。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及基坑支護設計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土層物理力學參數(shù)
3)水文地質條件。本次場地勘察期間地下水位現(xiàn)狀地面下埋深29.5~31.0m(高程約77.0m)。據(jù)調查,地下水位年變幅1.0m左右,本場地近五年最高地下水位現(xiàn)狀地面下埋深約28.0m(標高約79.0m),歷史最高水位現(xiàn)狀地面下約25.0m(標高約82.0m)。屬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地下水的補給主要為大氣降水。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及基坑支護設計參數(shù)見表1。
3.1 基坑支護難點及方案選擇
本工程基坑地庫部分開挖深度為11m,主樓無防空洞部分開挖深度為12.4m;局部擬建主樓部分地下為原防空洞,由于主樓采用CFG復合地基,在CFG樁施工前需挖出防空洞,故局部主樓基坑開挖深度實際為20m;基坑周長約370m,基坑平面面積約為8 100m2。按照規(guī)范,基坑側壁安全重要性等級為一級。
根據(jù)本基坑工程的開挖深度、周邊環(huán)境、工程地質情況,結合地區(qū)經驗并經過經濟技術指標的比較,采用以下2個剖面:1-1剖面上部土釘墻,下部灌注樁+預應力錨索;2-2剖面上部土釘墻,下部雙排樁+預應力土釘;基坑1-1和2-2剖面支護型式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1 -1剖面
圖32 -2剖面
4.1 防空洞處理方案
本工程主樓及地下車庫基礎下部均分布有防空洞。主樓為CFG樁復合地基,防空洞對CFG樁施工、承載力造成影響,同時為保證主樓基礎承載力及基礎穩(wěn)定性,對主樓防空洞采用大開挖法挖除一層、二層防空洞,分層回填灰土至設計標高。地下車庫為天然條基、獨立基礎,基礎穿過防空洞第一層,采用大開挖法挖除防空洞第一層,回填灰土至設計標高;防空洞第二層低于車庫基礎底標高約2.5m,采用洞壁注漿、洞室填充處理。防空洞與主樓及車庫豎向關系和防空洞處理平面布置圖分別如圖4和圖5所示。
4.2 防空洞處理技術參數(shù)及施工要求
1)洞壁注漿
防空洞洞內每2m打一組注漿孔、一個觀察孔,成孔直徑40mm,成孔深度同磚墻厚度,預埋DN28X3mm塑料管,穿出磚墻,用水泥封孔,待水泥有一定強度后開始壓漿,注漿壓力0.5~1.0mPa,水灰比為0.5~1.0。注漿采用PO42.5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和粉煤灰用量比為1:1。注漿順序為從下到上,直至拱頂。
圖4 防空洞與主樓及車庫豎向關系
圖5 防空洞處理平面布置圖
2)洞室填充
防空洞洞室采用分段填充,每段10m(視洞內具體情況增加或減少)。防空洞洞室用碎石填充,碎石直徑為0.5~1.0mm,每段預埋4根注漿管和1個出氣孔,注漿管水平分布于每段區(qū)域內,注漿管預留到封堵墻外,以便注漿。砌筑封堵墻時,應先砌筑1.5(3.0)m后,鋪設注漿管,然后填充碎石,再砌墻再填充直至洞頂。洞室每段兩端砌筑封堵墻,磚墻厚度為240mm,采用普通黏土磚,M5水泥砂漿砌筑。防空洞端口封堵墻為500mm厚磚墻,外側砌筑加固磚垛,防止坍塌。
3)質量檢測
洞壁注漿部分,在注漿結束后,采用鑿點檢測法,每10m鑿一個觀測點,檢查洞壁與土體有無孔隙。洞室填充部分,在填充、注漿完成后通過對封堵墻進行鑿點檢查,通過地質雷達檢查填充區(qū)域是否密實。洞壁注漿檢查合格后,方能砌封堵墻。每段洞室填充檢查合格后,進行下一段處理。
本基坑監(jiān)測內容主要包括基坑坡頂?shù)乃轿灰坪统两怠⒅苓吔ㄖ锏某两?、深層水平位移、錨索內力和護坡樁內力。共設置沉降觀測點119個、支護樁測斜孔18個和鋼筋應力計14組。按照規(guī)范要求,本項目在基坑開挖過程中進行了全過程的監(jiān)測,深層水平位移、錨索內力及地表沉降均在設計警戒值之內,現(xiàn)場開挖過程中圍護側壁基本無滲漏,坑底無突涌現(xiàn)象,周邊環(huán)境道路正常使用且無裂縫產生,表明本項目的圍護技術措施針對性強,防空洞處理得當,控制到位。
本基坑周邊環(huán)境復雜,深度達22m,在鄭州為少見的超深基坑且坑底有防空洞,支護難度較大,設計結合實際情況選用樁錨支護體系,從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各項結果均在規(guī)范允許的范圍內,說明此方案在本基坑的應用較為成功,對類似的基坑工程設計與施工起到較好的參考借鑒作用。
[1]JGJ 120-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
[2]劉國彬,王衛(wèi)東.基坑工程手冊[M].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
[3]龔曉南.深基坑工程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8.
[4]JGJ 120-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建部.建筑基坑工程監(jiān)測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
[5]滕延京,黃熙齡,王曙光,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理解與應用[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第二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