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娟 魯玉霞 孟 麗 河南省濮陽市婦幼保健院 457000
90例嬰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的臨床觀察
張會娟 魯玉霞 孟 麗 河南省濮陽市婦幼保健院 457000
目的:對嬰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和分析。方法: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足月生健康嬰兒病例180例,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0例,其中對照組嬰兒給予單純維生素D,觀察組嬰兒給予維生素D聯(lián)合鈣劑,對兩組嬰兒的生長發(fā)育情況、佝僂病患病情況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兩組嬰兒在隨訪期間第6個月和第12個月的生長發(fā)育指標無明顯差異,第6個月,對照組有28例(31.1%)嬰兒可疑,觀察組30例(33.3%)可疑,均無1例佝僂病發(fā)病,第12個月,對照組34例(37.8%)可疑,觀察組32例(35.6%)可疑,均無1例佝僂病發(fā)病,兩組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嬰兒只需要保證適量的維生素D和乳制品攝入就能夠有效預防佝僂病的發(fā)生,不需要再額外的補充鈣劑。
嬰兒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防治 效果
開展佝僂病綜合性防治措施,對佝僂病的發(fā)生給予積極的控制,能夠有效促進嬰幼兒的健康成長。為了觀察和分析嬰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的臨床效果,本文選擇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足月生健康嬰兒病例180例,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單純維生素D和維生素D聯(lián)合鈣劑,觀察和比較兩組嬰兒的生長發(fā)育情況、佝僂病患病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運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擇180例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足月生健康嬰兒病例作為觀察對象。納入標準:日齡30~56d;無重大疾病及先天性缺陷;出生體質量在我國正常出生體質量第10~90百分位數。按照隨機數表的方法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0例,觀察組:男性嬰兒50例,女性嬰兒40例,日齡24~56d,平均日齡(38.25±3.58)d,胎齡37~43周,平均胎齡(40.62±2.53)周;34例為母乳喂養(yǎng),16例為配方奶喂養(yǎng),40例為混合喂養(yǎng)。對照組:男性嬰兒48例,女性嬰兒42例,日齡25~55d,平均日齡(38.58±3.49)d,胎齡36~43周,平均胎齡(40.42±2.61)周;34例為母乳喂養(yǎng),18例為配方奶喂養(yǎng),38例為混合喂養(yǎng)。兩組基本資料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對比觀察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和產婦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嬰兒給予單純維生素D,其中對純母乳喂養(yǎng)者均添加維生素D[由國藥控股星鯊制藥(廈門)有限公司生產],每粒含維生素D 500U,維生素A 1 500U,配方奶喂養(yǎng)和混合喂養(yǎng)者均無額外添加。觀察組嬰兒給予維生素D聯(lián)合鈣劑,維生素D給藥方式與對照組相同;所添加鈣劑為小兒速溶金鈣顆粒(由昆明邦字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53021640,200mg×12包),1包d,分2次口服。所有嬰兒均給予適量的戶外活動,每天接受2h以上的日光照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6個月和12個月時,兩組嬰兒的身高、體重等生長發(fā)育情況,統(tǒng)計佝僂病患病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分析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嬰兒生長發(fā)育指標比較分析 兩組嬰兒的生長發(fā)育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嬰兒生長發(fā)育指標比較(±s,n=90)
表1 兩組嬰兒生長發(fā)育指標比較(±s,n=90)
組別612個月體質量(kg)身高(cm)個月體質量(kg)身高(cm)對照組8.69±0.80 71.0±2.20 11.97±0.84 0.05 79.41±2.39觀察組8.93±0.83 71.21±2.18 11.69±1.20 79.01±2.14 t 1.524 1.602 1.720 0.879 P>0.05>0.05>0.05>
2.2 兩組嬰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情況比較 第6個月,對照組有28例(31.1%)嬰兒可疑,觀察組30例(33.3%)可疑,均無1例佝僂病發(fā)病,第12個月,對照組34例(37.8%)嬰兒可疑,觀察組32例(35.6%)可疑,均無1例佝僂病發(fā)病,兩組相比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嬰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診斷情況比較〔n(%),n=90〕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于兒童體內維生素D不足,致使鈣、磷代謝失常的一種慢性營養(yǎng)性疾病,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骨骼病變,并且對嬰幼兒的肌肉、神經及免疫功能都有不良影響,對我國兒童的健康產生了很大的威脅[1]。在之前的研究中指出,嬰幼兒佝僂病完全可以通過保證攝入適量的維生素D來預防[2]。近年來,隨著研究的進展,也有不少學者提出了是否需要同時服用鈣劑這一研究課題[3]。在本文中,兩組嬰兒在隨訪期間第6個月和第12個月的生長發(fā)育指標無明顯差異,均無1例佝僂病發(fā)病,且可疑病例的比較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在整個隨訪過程中,未發(fā)現(xiàn)有維生素D及鈣劑中毒癥狀者。由此可見,嬰兒通過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乳制品都能夠實現(xiàn)佝僂病的有效防治。我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的1歲以內嬰兒每天需要攝入300~400mg鈣[4]。母乳中含鈣稍低,但因其鈣磷比例適宜,吸收好,能夠滿足嬰兒的鈣營養(yǎng)需求,因此無需額外補充鈣質[5]。總的來說,嬰兒只需要保證適量的維生素D和乳制品攝入就能夠有效預防佝僂病的發(fā)生,不需要再額外的補充鈣劑。
[1]焦喜濤,孟晶,張東旭,等.嬰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防治方法〔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11(17):150-151.
[2]鄒玲,徐慶玲,傅大干,等.防治200例嬰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0,39(24):3420-3421.
[3]黃倩敏.防治嬰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臨床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3,11(4):24-25.
[4]李芙蓉,牛茜.社區(qū)綜合干預對亞臨床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效果評價〔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16):1823-1825.
[5]王曉燕,金春華,吳建新,等.血清25-羥維生素D在佝僂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2,14(10):767-770.
(編輯羽飛)
R72
B
1001-7585(2015)19-2675-02
201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