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紅
【摘要】本文首先對語文合作學習模式的簡述,并且分析了本文討論的背景,然后提出了中學語文合作學習的實現途徑:進行導學問題合理設計;做好合理的后期評價;堅持小組成就與個人貢獻統(tǒng)一的原則;正確處理合作性學習之中的競爭。
【關鍵詞】中學 語文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1-0063-01
合作學習是當前許多教育機構,進行相關的教學的比較有創(chuàng)意以及策略的體系。在中學語文教學之中進行合作性學習的模式教學,是為了充分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推進語文課程改革的步伐,并且改變語文傳統(tǒng)教學弊端的需要。但是因為對于中學語文合作性學習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而且相關的實踐性探析也比較缺乏,所以目前在中學語文教育之中,合作性學習的研究體系還不夠完善。所謂的中學語文合作性學習,是指建立相關的語文學習小組,在實際的過程之中使得團隊完成共同的任務,從而進行明確責任分工的合作性學習。在中學語文的合作性學習之中,語文合作性學習的之中學生的合作動機以及責任是語文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的效果的關鍵。合作性學習的實踐模式,一般是需要經由教師進行目標向導的制定,然后設計教學相關的內容,分配教學學習的任務,并且科學地控制教學的幾進程,學生分為小組進行相關的活動,小組內部成員相互合作以及互助,增強機體的榮譽感,從而能夠把個人之間的競爭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合作目前是新形勢下的重要你話題,隨著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不斷發(fā)展,人類面臨的發(fā)展已經很大程度上超過國家一級區(qū)域的限制,從而個地方都在不斷地進行合作?!鞍押献鞯挠^念引入教學系統(tǒng)預示了現代教學系統(tǒng)發(fā)展的趨勢,使教學在社會化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敝袑W語文合作學習對于改善課堂教學氣氛,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良好的非認知品質的發(fā)展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進行導學問題合理設計
在進行小組合作性學習的之中,對于學生的導學案的設計有著比較重要的作用。導學案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對于課程的與=預習以及學習。導學案之上應該有相關的思考題目以及練習題目,可以進行相關的自主性學習,在編寫相關的教學導案的時候,教師應該多增加相關的導向性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課文的興趣。在進行導學案的編寫的時候,教師可以注意增加導向性的問題以及啟發(fā)性的話語,使得自身在整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扮演循循善誘的角色。在其中的過程,使得學生能夠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情感素養(yǎng)得到相關的升華,使得人文性以及情感性不能夠太過于偏廢,關注語文的學科特性,也是將導學案做出“語文味兒”的重中之重。
二、做好合理的后期評價
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不是指單純地教與學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學生在學習之后,教師進行相關的評價的過程。學生的評價是整個學習過程不可或缺以及關鍵的部分,評價具有著對于學生的學習診斷和評定的功能,對于學生的反饋以及督促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評價的教育功能能否可以有效發(fā)揮,主要是取決于評價的合理性。評價能夠使得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于自身的學習的任務的某些方面,從而更加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合理的評價作為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反饋,學生可以將反饋作為督促自己學習的客觀標準,可以叢中確認自己需要在哪里保持,在那些方面取得進行,在那些方面處于弱勢,合理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調節(jié)學生行為活動,指給學生努力的方向。反之,不僅不能促進學生學習,甚至還會妨礙學生的學習,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堅持小組成就與個人貢獻統(tǒng)一的原則
在中學語文之中進行合作性學習探討的過程之中,教師需要堅持小組成就與個人共享相統(tǒng)一的原則,在檢查小組合作性學習取得成果的時候,對于合作性學習的成果的評定需要兼顧兩個方面,一方面,檢查小組完成的成果,其中包含方案的設計、小組協(xié)作、過程實施、成果監(jiān)測等等;另一方面,需要記錄以及檢查每個學生在小組之中的具體表現以及工作,看他們個人的責任完成得如何。從而通過每個人得到的總評價成績是小組得分和個人得分兩部分之和最后確立每個人的總體評價。這樣評價的是一種倒逼機制,使得小組內部的成員能夠充分認識到小組的學習是一個共同體,個人目標的實現必須依托于小組目標的實現,而防止出現個人英雄主義或小組歧視現象。
四、正確處理合作性學習之中的競爭
合作性學習使得個人之間的競爭化為了小組之間的競爭。教師制定不同的競爭目標以及規(guī)則,使得學生學會不同的競爭方式,從筆者的自身實際出發(fā),筆者需要在自己實際的能力范圍之內,對于學生的競爭進行良性的引導,充分讓學生能夠領會到學生之間進行競爭的重要性,但是這種重要性必須控制在學生能夠理解的范圍之內。必須充分令學生能夠認識到,競爭并不是弱肉強食,只是為了能夠促進彼此更加進一步的發(fā)展,從而開展的有益競爭。競爭的主要目的是激勵學生斗志,讓學生在競爭中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合作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人或群體為實現共同目標在某項活動中聯合協(xié)作的行為。人的價值的實現需要通過不斷地競爭以及合作的模式從而完成,當今經濟的發(fā)展使得規(guī)模化的模式發(fā)揮著巨大的優(yōu)勢,只有將個體的力量進行聯合,才能夠使得個人的潛能得到最好的發(fā)揮,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競爭與合作”帶來的影響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使得合作學習將個人之間競爭合理以及科學地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總之,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注重“競爭與合作”相互結合,讓學生從中利用好“競爭與合作”對學習效果帶來的正面影響、克服其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明隆.自主合作,減負增效——伍隍中學發(fā)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研究成果簡述[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5(z1):172-175.DOI:10.3969/j.issn.1671-1785.2010.z1.072
[2]淺析中學語文對話教學[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12):37-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