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春
聰聰和明明在一起練習下圍棋。休息時,明明讓聰聰講故事。聰聰講了個賽馬的故事。
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國王與將軍田忌經(jīng)常在一起賽馬。他們的馬都分上、中、下三等,同等馬相比,齊王的馬比田忌的馬跑得快,所以田忌用同等馬與齊王對抗總是失敗。當時的大軍事家孫臏給田忌出了個主意,讓他的下等馬與齊王的上等馬比,中等馬與下等馬比,上等馬與中等馬比。結(jié)果兩勝一負,勝了齊王。
明明聽罷,說:“你講的故事很有啟發(fā)性,它告訴人們,要想取得比賽勝利,光靠實力不行,還要有好的對策?!?/p>
聰聰說:“你說得對。但是,要拿出好的對策,必須熟悉情況,掌握規(guī)律,這需要動一番腦筋。你看,一副圍棋有白黑兩種棋子,共360粒;棋盤上有361個空格。咱們在空格上擺棋子,一次可以分別擺放1、2、3、4、5、6粒,你我交替著擺,我先擺,誰最后擺完棋子誰勝。看看你有沒有必勝的最佳對策。”
說著聰聰先擺了3粒,明明擺了1?!Y(jié)果聰聰獲勝。接著又進行了5次,每次都是聰聰先擺3粒,明明不斷變換自己的擺法,結(jié)果都無濟于事,還是聰聰獲勝。明明不服氣,要求先擺,也擺了3粒,聰聰擺了1粒,明明擺了2粒,聰聰擺4粒……結(jié)果還是輸給了聰聰。
明明感到奇怪。聰聰解釋說:“你沒掌握規(guī)律,是想不出取勝的對策的。你看:
你擺:1 2 3 4 5 6
我擺:6 5 4 3 2 1
對應(yīng)的和都是7,而360÷7=51……3,所以我先擺3粒,還剩:360-3=357(粒),以后你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擺,不管擺幾,我擺的數(shù)目要與你擺的湊成7。這樣,最后擺完的一定是我?!?/p>
明明說:“原來是這樣??!那么,我先擺了3粒,怎么也輸了呢?”
聰聰說:“這是你在擺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失誤,我使你擺的數(shù)與我的擺的(先擺的3粒除外)數(shù)又湊成了7的倍數(shù)。請你找找失誤在哪里呢?”
數(shù)學其實是一座知識百草園,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使我們心曠神怡、心情舒暢。希望大家都喜歡學習數(shù)學,都融入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