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
聽寫,顧名思義,即在聽中寫,它要求學生要能夠通過語音喚醒對字詞的原始記憶,同時更要將語義演變成形義在思維的支配下輸出。這一方式是教師檢測學生詞句掌握最為直接有效的手段。但在實踐操作層面,教師往往采用“教師輕松播報,學生奮力書寫”的機械模式,導致學生談之色變。如何才能在這一傳統檢測手段中讓聽寫煥發(fā)鮮艷的光彩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限時限量,為寫而導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聽寫采用集中聽寫、以“量”取“勝”的方式,常常在兩篇課文教學完畢之后聽寫,聽寫的量常常令學生望而生畏,及時反饋也難以得到保障。鑒于此,筆者認為要為聽寫“瘦身”,即在限量限時的方式下提升聽寫的效益。聽寫的詞語數量不超過十個,安排在每節(jié)課教學的課前或者課終,將其融入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之中,強調當堂聽寫、評閱、訂正,從而讓學生及時發(fā)現問題,及時修正彌補。
聽寫的十個詞語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地位,由不同層次的學生遴選十個詞語,教師相機進行調整。在聽寫之前,可以讓學生有溫習的時間,由于有聽寫的任務在身,此時的溫習學生能夠自主從字形的結構以及易錯的筆畫入手,大大提升了辨析字形的能力,有效地將被動接受變換為主動的學習。
二、針鋒相對,對癥下藥
1.“串燒式”解決易錯字
記憶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學生易錯的字不能指望靠一次訂正就徹底改變,而要在聽寫中反復進行,不斷呈現。但這不是簡單的重復,同一詞語重復聽寫效益不大,教師可以變換形式,以串燒的方式呈現。如《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文中的“獄”字就是易錯字,教師先后變換出“入獄”“監(jiān)獄”“牢獄”等詞語,從而在反復出現中夯實學生的視覺圖形,以達到強化的目的。
當然,聽寫只是檢測手段,而非真正的目的。在易錯字聽寫時,教師可以人性化地進行適當提醒,在相關筆畫、結構和部件的提醒下,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字形。由于正是學生內心訴求的旺盛之時,此時的提醒勝過事后的十遍抄寫。
2.“座次式”歸類相關詞
聽寫的詞語是從課文內容中抽取提煉出來的,對學生而言它們不僅僅是剛剛接觸的生詞,更是學生走進課文、歷練思維的憑借。教師可以先根據詞語類別的不同加以歸類排列,再進行聽寫。比如從構詞方式入手,從描寫對象入手,從而讓學生進一步理清詞語的類別與質感,分別存儲于語言倉庫體系中,為學生的及時運用奠定基礎。
例如在《二泉映月》一課聽寫中,教師將詞語分為三類:描寫月景類、描摹樂曲類、描繪人生類,并在聽寫完畢后及時讓學生運用三類詞語進行文本內容的概括。
這一案例中的詞語聽寫已經不再是字詞的簡單復習,而成為了學生思維訓練的沃土,感知文本內容的平臺。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領學生在聽寫中復習了生詞,辨析了詞語的表現對象,提升了學生詞語的運用能力,可謂一箭三雕。
三、變換形式,意趣并舉
1.“體態(tài)語”在聽寫中補充意蘊
人類在表達情意時,最為常用就是語言,但在語言不能完全勝任情感表達時,就自然配置以相應的體態(tài)用語。適當的體態(tài)用語能夠有效彌補語言表達的不足,在特殊情況下還會出現“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特殊效果。在詞語聽寫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運用適當的體態(tài)用語,讓學生對教師展露出來的神態(tài)動作等元素進行詞語的聽寫。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快速鏈接所聽詞語與認知之間的有效聯系,讓學生從豐富的詞語積累中遴選出詞語符號,更能讓學生洞察詞語的基本大意,起到一石二鳥的妙用。
例如教師在播報“垂頭喪氣”這個詞語的時候,眼睛故意黯淡無神,腦袋也迅速低了下去,并隨之發(fā)出了嘆息聲,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學生看了立刻心領神會,低頭寫下詞語。
在聽寫詞語時,教師通過這種非語言的交流方式,生動形象地再現了語言內涵,讓學生既掌握了詞語之形,更了解了詞語之義,功莫大焉。
2.“說大意”在聽寫中三維交融
中國漢字是由讀音、字形和意義三個維度共同構建而成,缺一則無法成為有機整體。而純粹的聽寫,只能在讀音向字形的復原中進行,缺失“義”這一維度的關注,實在是一種遺憾。因此,教師可以適當改變詞語聽寫的方式,結合課文內容敘述詞語的大意,讓學生揣測詞語之后再行寫詞,則能將音形義三個方面完美結合。
例如在《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一課的聽寫中,教師這樣播報:“紅三軍團已經斷糧,戰(zhàn)士們的生命危在旦夕,表示這種危急情況的詞語是——”學生心靈神會,異口同聲說道:“燃眉之急?!比缓蠹娂姇鴮?。
3.“創(chuàng)情境”在聽寫中搭建語用平臺
課文中常常含有很多的俗語諺語,也是教師聽寫的重要內容。而枯燥的播報顯得價值不大,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引導學生將其“呼之欲出”,以順勢達到課標中要求的“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如在聽寫《談禮貌》一文中“人不可失色于人,不可失口于人”這句時,教師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人要講究文明禮儀,對待人要彬彬有禮,不能態(tài)度粗暴,也不能出口傷人,這正應合了古人所說的一句話。學生心靈神會,寫下這句話。
學生在默寫這句話時,不僅識記了物理外形,更銘記了其化學效應,在機械積累的層面也強化了運用表達,整個聽寫過程生趣盎然、知趣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