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幼年時就勤奮好學,志向高遠。讀書過目即誦,對句出口皆成。
有一次,于謙的母親把他的頭發(fā)梳成雙髻上學,被一個叫蘭古春的僧人看到了。蘭古春針對他的模樣,就戲弄他說:“牛頭喜得生牛角?!?/p>
于謙立即應(yīng)對:“狗嘴何曾出象牙。”
蘭古春自討沒趣,匆匆而去。
于謙回家后,對母親說:“今后不能再替我梳雙髻了?!?/p>
過了數(shù)日,蘭古春恰巧又路過學堂,看到于謙的頭發(fā)梳成三岔,于是再次戲道:“三角如架鼓。”
于謙隨聲就應(yīng):“一禿似擂槌。”
蘭古春贊其才思敏捷,對于謙的老師說:“這孩子長大后,必定是國家的棟梁?!?/p>
有一年清明節(jié),于謙隨家中大人去祖墳掃墓,路過鳳凰臺時,他的叔父出了個上聯(lián)讓他對,聯(lián)文是:“今朝同上鳳凰臺?!?/p>
于謙馬上應(yīng)對:“他年獨占麒麟閣?!?/p>
大人們聽了,對這一抱負甚大的對句驚喜不已。他的叔父說:“此小兒,乃是我們家的千里駒?。 ?/p>
過了兩年,于謙成了縣學生員。當時,有一巡按到他家鄉(xiāng)的一座寺院游玩。隨從官員中,有一人指著殿中佛像道:“三尊大佛,坐獅、坐象、坐蓮花。”一時無人對出。
于謙剛好也在場,他隨口應(yīng)道:“一介書生,攀鳳、攀龍、攀桂子?!?/p>
眾人無不拍手稱妙。 (唐仲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