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國教學方式發(fā)生了重要轉變,教學的課程觀、學生觀、價值觀、教師觀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那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和教學過程中都體現(xiàn)出了很強烈的時代性,由傳統(tǒng)的教師是教學的主體逐漸轉變成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也進行重新定位。因此在當前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地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下面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在新課改背景的轉變和發(fā)展為例進行詳細的研究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教學;轉變;發(fā)展
新課程改革非常重要的三大理念就是注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重視教師的成長和進步以及以學定教。那么在新的背景下,必須要形成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和進步,建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體制,形成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不斷地深化教學理念,以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為目標,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轉變進行研究,從而不斷地提高我國的教學質量水平,推動新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1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轉變
1.1教學理念的轉變
新課改要求中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良好運用,通過運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占據(jù)的主導地位,教師給予其科學健康的教學指導。那么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認識到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在教學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之間的良好關系,通過健康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和思維認識的能力,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去探索新事物。
1.2教學策略的轉變
在新課改要求下,教學策略也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從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逐漸轉變成了探究式的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針對小學生的情感豐富特點,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重視情感的融入,讓學生能夠增加對課本知識和內(nèi)容的感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朗讀的方式增加學生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感悟和認識。同時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積累豐富的學習素材,那么就必須要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課文朗讀,在朗讀和學習的過程中,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素材,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知識的積累,在不斷地發(fā)展和進步過程中積累了知識和素材。比如當前教師采用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和好段的方式,這樣學生在長期的積累過程中,自身的造句、寫文章能力得到穩(wěn)步提升,比如在寫作文的過程中,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自身積累的好詞、好句和好段,這樣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也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在當前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由于大多數(shù)都是獨生子女,那么就比較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和行為,那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之間的通力合作,能夠使得學生擺正自己的位置,認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從而有利于其良好品格的鍛造。
1.3教學結構的轉變
教學結構主要就是整個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教學方式的選擇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現(xiàn)資源的良好配置,選擇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在小學語文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多樣化的課堂結構,教師實現(xiàn)了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學生也能夠被感染,通過創(chuàng)新式的教學方式形成創(chuàng)新式、探索式的學習方法,最終培養(yǎng)了自己的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和自主認識能力,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水平。
1.4關系轉變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就是師生關系,學生對于教師存在是敬重和害怕,教師的角色定位是嚴格的。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和學生之間既是朋友關系,也是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科學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學生在心理和教學過程中都獲得了平等的話語權,那么有利于學生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好的問題,最終通過自己或者是大家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提高了教學質量。
2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轉變的關鍵點
2.1學習方式的創(chuàng)新,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在新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開展了科學、生活化、高效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針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形成了創(chuàng)新式的學習方式,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習語文不再是機械的背課文、背誦詞語等,而是增加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在學習過程中,將生活化的元素不斷地融合到語文學習過程中,增加了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和內(nèi)容,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中獲得了很大的樂趣。
2.2情感教育的體現(xiàn)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刻板的、機械的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在當前的新要求中,注重情感教育的實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語文這門情感豐富的教學科目中,注重情感的培養(yǎng)和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主動的去了解學生,通過理論知識和實際的一些案例相結合,從而達到教師和學生的共鳴,在教學過程中,建立了科學、民主且平等的師生關系,那么有利于學生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能夠各抒己見,主動的將自己的想法表現(xiàn)出來,這樣使得課堂教學氣氛也變得活躍,情感教育不言而喻。
2.3合作式和探索式學習
合作式和探索式學習方式的引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增加了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從而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3結束語
新的時代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必須要積極的轉變教學理念、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對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準確把握教學的關鍵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使得學生養(yǎng)成合作式和探索式的學習方式,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我國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潘晶.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2,09(09):82.
[2]胡士曉.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分析[J].課改研究.2013(05):69.
[3]魏軍.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4,03(中):47-48.
作者簡介:
孟麗(1984~),女,漢族,籍貫:安徽合肥;小學一級語文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