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就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如果一個人正在挨餓,給他一條魚,只能解決臨時的饑餓,而授于他捕漁的方法,則解決了他根本的生存問題。與此相同,作為一名教師,面對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除了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授予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習方法非同尋常,一旦誰掌握了它,誰能就掌握較好學習的秘密武器,一生受用。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在生活中、學習中不斷的積累。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因此,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零碎的時間去學習,看一點,記一點;積累一些零碎的知識,在不經意中建造自己知識的高塔。魯迅先生就善于翻閱各門各類的書,隨時隨地積累自己有用的知識?!熬凵吵伤?,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積累,會帶來質的飛躍。對于語文學科來說,只有知識的廣博積累,才有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語文,尤其是小學語文的學習,是非常注重循序漸進厚積薄發(fā)的原則的。 “厚積薄發(fā)”的說法是自古有之的,“積”就是學生處理信息的過程,“發(fā)”則是學以致用中的用。閱讀量大,知識就會十分豐富,一個人的素質也會提高,眼界就會更廣。況且,寫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看書,多留心身邊的事,將書中所講與現實生活相聯(lián)系起來,寫作時才會思如泉涌,寫出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币簿褪钦f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語文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語文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怎樣才能做到“厚積而薄發(fā)”呢?
一、加強朗讀訓練
朗讀是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一條重要途徑。朗讀的過程是一個把死板的、躺著的書面文字,用靈活的、感性的聲音將其樹立起來。我們所說的學習語言,單憑講解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時難以達到理想效果的。而我們必須抓住“讀”這一主線,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從讀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終達到與文章作者的心靈相通、意境相融。這種借助于讀而達到那種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悟性理解,也正是在語文教學上所追求的上乘境界。
重視誦讀,是傳統(tǒng)語文教育的寶貴經驗,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葉圣陶先生更是諄諄告誡:“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边@些真知灼見,揭示了語文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學習語言,就得多讀。讀,包含著對語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積累——轉換創(chuàng)造的潛移默化的過程。
要真正做到以讀為本,首先就要將讀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即以讀的訓練為主線,并對整個讀的過程的各個階段有明確的指向:初讀要求讀準、讀通、讀順;細讀要求理解內容;精讀則要抓住重點句段,細加品味,感悟其情;熟讀則要積累語言,以至背誦。
其次讀書的形式要多樣,指導要得法。朗讀的形式包括范讀、引讀、分角色讀、齊讀等,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年級、學生情況和教材特點等方面,區(qū)別各種朗讀形式的各自功能和適用范圍加以合理運用,并要加強指導。比如在低年級時,由于學生年齡小,語文知識不足,朗讀能力處于形成時期,教師可以多采用范讀、齊讀等形式讓學生在整體上感知朗讀的特點;到了中高年級時,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個人析詞斷句、領會情境的能力明顯增強,教師則可以逐漸對學生進行指名讀、分角色讀等形式的訓練。
二、強調背誦
背誦是扎實積累的好辦法。托爾斯泰曾經說過: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適當背誦些有價值的材料,猶如常做體操增強體力一樣,可增強記憶力。據生理學家研究,重復的刺激可以幫助條件反射的建立和強化。要求學生把有價值的材料背下來,對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成績很有幫助。俗話說“挖到籃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說,很多知識,你只有記住了才對自己管用。因此,必須想方法記住知識。記憶知識,可分為內部記憶和外部記憶。記在大腦里為內部記憶,記在大腦以外,書本中、讀書筆記中、日記中、摘抄本中、電腦里為外部記憶。大腦是儲存知識的倉庫,科學家們曾經講過,大腦儲存記憶知識的功能開發(fā)利用的不到10%,應開發(fā)和充分利用大腦的儲存功能,記憶儲存更多的知識。但對一般人來講,大腦及時記住知識的能力是弱的,過目不忘的人畢竟是少的,很多人記住知識是要靠反復的記憶。因此,要在大腦之外建立知識的倉庫,這種知識的倉庫,可以是書本、筆記、日記、摘抄本、電腦,平時經常翻看檢閱,就可以把外部記憶變?yōu)閮炔坑洃?,真正轉化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很多知識只有經過不斷的反復的強化記憶,才能在自己大腦里扎根。
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進寫作,積累語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都有賴于背誦。除此以外,背誦還具有發(fā)展學生思維等多種功能。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小學階段是人的一生中記憶力最旺盛的時期,小語教材中的課文又大多是文質兼美、內容豐富的典型篇目。通過背誦,能讓學生積累大量的佳詞妙句,精美篇章,以此來不斷充實他們的語言庫存,并從中領悟和體味作者布局謀篇、譴詞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達方法的真諦。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引導學生多讀,多讀至熟讀,熟讀至背誦。長此以往,學生各個方面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都會得到潛移默化地提高。
三、廣泛閱讀
多讀多寫是進行有效積累的首要途徑。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擴大閱讀量,實際上就是在積累語言,充實語言倉庫。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說過:“問語文學得好的人,無一不得力于課外閱讀?!比~圣陶先生也強調指出:“為養(yǎng)成閱讀習慣,為充實自己的生活,都非多讀不可?!笨梢姀V泛閱讀的重要性。修訂后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規(guī)定背誦篇數的同時,也第一次明確規(guī)定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為9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這一舉動很顯然是要引導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拋棄煩瑣的課文內容理解的方法,引起對課外閱讀的重視,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以較大的閱讀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都知道,現如今每學期開學除了發(fā)給學生一本語文教科書以外,還給每名學生配備了程度適合的《課外閱讀》教材,而這本書主要是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己獨立閱讀的。除此以外,我們還鼓勵學生在小學的各個階段可以閱讀一些程度相當的報刊、雜志和知識性資料,以此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總而言之,積累之于語文學習有著不容低估的重要性,它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供寫作的素材,豐富自己的思想認識,提高個人文化素養(yǎng)。正如《勸學》中所學的積累小流匯成江海,積累跬步到達千里。就讓我們在積累中學習,在學習中積累,去拓展語文學習的一片廣闊的天空吧!
作者簡介:
居晨燕(1977~),女,漢族,山東省青島市人,青島香港路小學,語文教師。endprint